36所:加快推進智能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 新基建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36所:加快推進智能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 新基建

點擊藍字“ 中國電科 ”,關注CETC品牌微刊

“36所將夯實以‘基石、基因、基礎’為內核的發展之基,在社會治理、智慧交通、水生態智能化等領域發揮所長,加快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近日,在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新基建”會議上,36所領導班子形成這樣的共識。

近年來,作為中國電科“網絡信息體系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支撐單位”,36所深耕智慧城市領域,致力於公共交通行業研究,搶抓行業發展優先權,擁有智慧公交整體解決方案,具備頂層設計、方案產品、大數據應用、建設實施、運維服務等全鏈條能力。

2019年,在浙江省首創輔助公交服務模式,可根據客流需求靈活組織、量身定製線路和車輛,基於智能算法實現自動優化的線路規劃、行程預定、掃碼支付、刷臉乘車、高效通行,實現覆蓋校園、通勤、接駁、旅遊等多種出行場景,使用戶能享受到定製、繳費、刷臉乘車一條龍的公交預約出行服務。

36所:加快推進智能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 新基建

2020年2月初,鑑於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公交車全部停運的情況,36所推出輔助公交定製服務,通過實名定製出行、刷臉測溫監測、精確回溯查詢等功能,確保了復工後員工的上下班出行安全,讓防疫復產更穩健。

36所:加快推進智能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 新基建

下一步,36所將持續推進智能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形成多維監測、精準管控的服務能力。一是研究推進路側基礎設施智能化,推出滿足特定場景的車路協同應用產品;二是研究雲邊端一體化智能管控平臺,在構建雲端網絡環節上,充分利用現有設施和數據資源基礎,建設交通大數據雲平臺;三是研究基於MaaS模式的出行服務平臺,破解城市交通供需矛盾與擁堵治理難題,構建以人為中心的出行服務運營體系,實現“動態線網、雲端調度、智能決策、一站出行”高品質、智能化的公共交通服務。

搶抓機遇,深耕嘉興。36所將把握好中國電科與嘉興市深化合作“四位一體”工作機制,將數字經濟、科技創新、產業發展與桃園數字小鎮、數字中國城市實驗室、南湖研究院緊密聯繫在一起,對標“新基建”,加大資金、資源投入,迅速行動,形成“產品、技術、服務、運營”的新模式,不斷推動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智能化技術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深度融合和應用,深耕嘉興沃土,打造智慧城市樣板示範。

通訊員 李曉琦 編輯 王雪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電科,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疫情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