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的懶螞蟻效應:任勞任怨不受待見,“遊手好閒”卻升職加薪

文/工作生活Plus

老王是公司工作了5年的老員工,工作任務都能按時完成,沒什麼大的成績,也沒出過什麼差錯,為了工作還經常加班。

但是,領導似乎對他一直都不怎麼待見,幾年過去他仍然是個普通的工程師。

反而是進入公司不到3年的新員工小李最近得到了提拔。

小李每天準時打卡下班,工作似乎也不是很忙碌,顯得有點"遊手好閒"。

為什麼"遊手好閒"的小李們能得到升職加薪,"任勞任怨"的老王們卻不受領導待見?

小李和老王的背後可能是我們看不到的職場"懶螞蟻效應"。

職場中的懶螞蟻效應:任勞任怨不受待見,“遊手好閒”卻升職加薪

職場"懶螞蟻效應"是什麼?

懶螞蟻效應來源於日本北海道大學生物研究小組的一個實驗,他們將90只黑螞蟻分成3組,通過觀察發現:大部分螞蟻都在勤懇的工作,尋找並搬運食物。少數螞蟻卻整日無所事事、東張西望,於是他們把這少數螞蟻叫做"懶螞蟻"。 有趣的是,當他們將這些懶螞蟻帶走,那些平時工作很勤快的螞蟻就表現得一籌莫展,而"懶螞蟻"們則"挺身而出",帶領眾螞蟻向它們早已偵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轉移。

所以,懶螞蟻平時看似"遊手好閒",但它們卻做了最有價值的一部分工作。

職場中也是一樣,領導給每個人的任務基本都是固定的。

老王們忙忙碌碌卻只能僅僅完場好自己的工作任務,甚至還要為此加班加點。

小李們能輕鬆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甚至還有時間自我提升。

兩者工作能力孰高孰低一目瞭然。

那麼我們在工作中如何擺脫"窮忙",成為一隻有價值的"懶螞蟻"?

職場中的懶螞蟻效應:任勞任怨不受待見,“遊手好閒”卻升職加薪

如何成為一隻有價值的"懶螞蟻"?

在現在以KPI為導向的企業裡,領導只看重結果,並不是很看重過程。

所以,我們升職加薪可以分為兩個階段:1. 做好本職工作;2. 做好本職工作之外,創造更大的價值。

兩者並沒有先後之分,但是一般都是先1後2。

1. 不僅要做好本職工作,還要讓領導知道我們在努力工作。

工作的第一要素就是做好本職工作,如果連本職工作都做不好,何談升職加薪。

但是,光悶頭工作是遠遠不夠的,適當時候,要和領導交流,讓領導知道我們在努力工作。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在什麼年齡段都行得通。

比如:公司的生產工藝出問題了,我晚上一個人在現場解決問題到半夜,然後第二天正常上班,可能到最後領導都不知道我昨晚做了哪些努力。但是,如果我在半夜解決完現場問題的時候,在工作群裡提一句:問題我已經解決,夜班的工作人員請注意觀察。

領導第二天早上起來一看群裡的工作消息,自然知道我們付出的努力。

我們自己一個人做的努力不算努力,領導看到的努力才是努力。

但是,做好本職工作只是第一步,創造更大的價值才是重點。

2. 不要懼怕問題,智慧的解決問題是關鍵。

古語有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如果工作中順風順水,大家都是公司的一顆螺絲釘,工作十年的和工作一年的並沒有什麼區別。

只有遇到問題的時候,方能顯示一個人的能力。

老王們每天都在解決問題,但是可能解決問題都是在重複勞動。

小李們善於思考總結,建立起問題的預防和解決系統,問題都不再發生了,自然可以"遊手好閒"。

遇到問題不要害怕,和問題多待一會,善於反思總結,我們才能提升自己。

有問題沒關係,有問題並能解決問題才能體現我們的價值。

不然,我們終其一生也只一個合格的員工而不是一個優秀的員工。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成為職場中有價值的"懶螞蟻"。

——End——

職場中的懶螞蟻效應:任勞任怨不受待見,“遊手好閒”卻升職加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