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古玉器的表面特徵

作者--陳希民【請多關注】

解讀古玉器的表面特徵

對於玩古玉的初級藏友來說‘最難莫過於辯真贗’,要過這一關、沒有捷徑可循、也不存在‘一招致敵’的絕招。

唯一的辦法就是靠經驗積累,多學習多實戰,多注意觀察古玉器的表面自然老化痕跡特徵,用‘證據’說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解讀古玉器的表面特徵

古玉器的琢玉過程因‘工具’和‘技藝’落後,而總體表現為費勁和低效,再加上久經風霜,殘留的痕跡顯得古老而陳舊,主要特徵如下:

解讀古玉器的表面特徵

1.玉面多呈油脂狀,有的如年糕或果凍狀,玉面油潤也是出土古玉的特徵之一。

2.表面雖光滑,但因長期把玩或埋藏,局部由於磨損或侵蝕而顯得略有些“自然的小凸凹”。

解讀古玉器的表面特徵

3.古玉器的大的圓弧面較圓滑,一般不出現“小平面”,表面殘留的磨痕不甚平行,粗細不勻,深淺不一。

4.生坑古玉是帶稜角的,熟坑古玉工藝稜角有相當的圓滑過渡,陰紋線斜槽中殘留磨痕的走向一般與線、槽壁的走向垂直。

解讀古玉器的表面特徵

5.鏤空透雕的孔壁中,往往殘留鋸搜痕跡,其走向總是順著孔壁的走向,並常會出現細窄的通花孔壁,這一特徵在現代高速的玉器加工中是很少出現的。

6.部分古玉因年代久遠而老化萎縮,有明顯的縮身、老裂或橘皮現象(理同老年紋),古玉器凸出部位明顯比凹進去部位磨損大,而且亮度好。

解讀古玉器的表面特徵

7.古玉器上殘留的磨痕為暗灰色,有油脂感和陳舊感,鑽眼的孔壁除了兩端孔徑不一致外,還在孔壁中見有來回砣磨的痕跡。

上述特徵表明,古玉器表面殘留的磨製痕跡是古代琢玉工藝特殊性的印記,其特徵往往是微妙的和不易察覺的,只有全面地認識它才能在鑑定和仿製中把握要領。

解讀古玉器的表面特徵

【傷 殘】

古玉器的‘傷殘’是因為長期把玩,或因為埋藏,又經盜掘出土,再經輾轉流傳,多次易手,總會留下偶爾磕碰或摔傷的痕跡。

解讀古玉器的表面特徵

【其主要特徵為】:‘古玉器’邊角部位或尖銳部位易出現不經意的崩邊或裂口;崩邊面或裂口斷面常沾染陳舊的沁色;斷面上無磨痕;斷面上的凸出部位因長期把玩而略顯光滑。

一般來說,古玉器的傷殘痕跡是較難辨別的,但如結合古玉器的其它特徵,還是能夠加以區別的。

解讀古玉器的表面特徵

【沁 色】

玉器久埋地下,受地土與其它陪葬品等物質的侵蝕,部分透閃石分子發生蛻變,使其空隙增大、到一定的程度,外界的顯色雜質隨活躍的結晶水漸漸滲入玉質內部,形成了沁色。

古玉器表面往往有沁色,是古玉器因長期把玩或埋藏,由其周圍介質的侵蝕作用而自然形成的。

解讀古玉器的表面特徵

由於介質的種類和量的不同以及被侵蝕的時間長短、或者發生侵蝕作用的環境差異,致使沁色在顏色的種類、深淺及分佈上呈現較不均勻的特徵。

由於沁色大多是由外而內沁入的,所以有自然沁色的古玉一定會在玉器表面留下一些自然的痕跡;在成器後產生沁色的古玉上,看沁辯古玉也是非常好的方法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