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玉璧學鑑定,抓住要點,提高眼力,古玉收藏要多看多悟!

本文通過分析六件玉璧,新老對比,掌握鑑定要點,不斷提高眼力。

一、有皮必變色

觀玉璧學鑑定,抓住要點,提高眼力,古玉收藏要多看多悟!

如圖,這是一件極美的素面玉璧,很多朋友往往把邊緣處與黑色部分當成了沁色,其實這不是後天沁入的顏色,而是玉材本身帶的。幾千年前,由於生產力不夠發達,很難開採玉礦,而是撿拾地表裸露的玉石,因此古人十分惜玉。在甘肅馬銜山、馬鬃山、三危山等地,有大量透閃石玉,這些玉表面多帶有風化皮層,且內部有糖色。古人在製作較大的器物時,常常留皮加工,而不做去除。於是,這些玉材的風化皮,隨同器物本身一起入土,經過長期墓葬環境的氧化,顏色逐漸加深,由原來的白色變為黃褐色,這就是鑑定玉器沁色的重要標準——有皮必變色。

二、團狀“飯糝”出現

觀玉璧學鑑定,抓住要點,提高眼力,古玉收藏要多看多悟!

飯糝現象,也被稱為水沁,其實是透閃石玉發生玉質蛻變後產生的視覺效果,如同灰皮與白化。出現飯糝的部位,會呈現團狀棉絮,層巒疊嶂,非常自然。飯糝古玉一般熟透度特別好,整體呈現膠凍感,充水明顯。飯糝在新玉中也會出現,所以要仔細甄別是古玉質變產生,還是玉材本身帶的棉絮與石花,兩者視覺效果不同,熟透程度不一樣。

三、灰皮與白化

觀玉璧學鑑定,抓住要點,提高眼力,古玉收藏要多看多悟!

這件玉璧表面,灰皮特別自然。灰皮是玉質蛻變的結果,從玉器表面出現土氣,到淺層出灰,再到深度白化,最終呈現雞骨白或象牙黃,這是一個玉質逐漸蛻變的視覺效果。灰皮自然擴散而不呆板,邊緣有過渡,沁是活的,而仿品的白灰僵硬,沒有靈氣,這是鑑定要點。仿品多用氫氟酸浸泡產生出灰效果,邊緣戛然而止,沒有擴散,特別醜陋,需要仔細甄別。

四、大美玻璃光

觀玉璧學鑑定,抓住要點,提高眼力,古玉收藏要多看多悟!

玻璃光玉器,常在漢代古玉中出現。玻璃光出現的條件,主要有三個:

1、精良的玉質。玻璃光玉器,一般出現在透閃石玉中,如新疆和田玉、甘肅閃石玉等,玉質精良則結構細膩,容易出現玻璃光。

2、細緻的打磨。玻璃光古玉的表面,並非光潔如新,仔細查看,會有雜亂無章的打磨痕跡,打磨痕有包漿,整體看玉器表面似水波盪漾,產生橘皮效應。

3、特殊的環境。玻璃光的形成,跟封閉的墓葬環境也有關係。玻璃光精光內斂,特別漂亮。玻璃光一般不要上手盤玩,容易破壞其包漿。

五、土沁痕跡

觀玉璧學鑑定,抓住要點,提高眼力,古玉收藏要多看多悟!

部分玉璧表面有土沁痕跡,土沁為黃色到褐色,是土壤中的鐵離子沁入形成的。土沁玉器活性強,盤玩後沁色流淌,邊緣擴散,如朝陽似晚霞,會產生極美的效果。沁色最多的就是土沁,這跟玉器埋在土中息息相關。土沁玉器看似簡單,卻比較難仿,主要是難以保持自然。常見的仿品,往往把玉器染成紅色,特別不自然。

六、熟透的感覺

觀玉璧學鑑定,抓住要點,提高眼力,古玉收藏要多看多悟!

熟透的玉璧,如煮熟的蘿蔔,特別漂亮。這是玉質在土壤中長時間埋藏產生的視覺效果,稍微盤玩,熟透的感覺會更加明顯。能夠發現古玉的熟美,是真功夫。新玉仿品是生的,不管工藝如何模仿到位,玉質的熟透感,難以在短時間內做到位,這也是鑑定新老的關鍵,功夫越深,越能第一時間看到古玉的熟態。

本文通過六件玉璧,從六個方面闡述古玉鑑定的技巧,希望能為您帶去一點啟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