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武漢人民是這樣戰勝特大洪水的!

1954年,武漢人民是這樣戰勝特大洪水的!

▲1954年夏初武漢關江面。彼時,已有部分民房被淹,船隻高於陸地建築

1954年夏秋,我國長江中上游140萬平方公里的地區持續暴雨,徑流匯聚到長江和漢江後,形成一個個洪峰,然後全部聚集在長江與漢江交匯的武漢市,武漢被洪水圍困。

當時武漢的堤防多為民國甚至清朝時修建,有的堤段還在戰爭時期改建成了碉堡和坑道,面對這樣的洪水隨時都有決堤的危險。

這一年,是武漢解放的第5年,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當年很多參與新武漢建設的外地同志,曾在武漢市政府門口看到令他們驚訝又難忘的一幕——暴雨引發內澇,把這裡變成了一片汪洋,有人在馬路上划船。

在這萬分緊急的時刻,武漢人民沒有絲毫退卻。全市上下緊急動員,僅用幾天時間,就組織了5千多名幹部和1萬軍民,成立防汛總指揮部,並分別建立了5個分區防汛指揮部。此後,武漢黨政軍民與洪水猛獸展開了持續100多天的殊死搏鬥,奇蹟般地保住了華中重鎮大武漢。

1954年,武漢人民是這樣戰勝特大洪水的!

▲1954年,武漢市武漢關江邊

這一年,雨雲持續籠罩武漢三個月,從4月開始一直到7月,每天不是大雨滂沱就是陰雨連綿,降雨總量超過1394毫米。

這一年的6月25日到7月27日,33天時間裡,只出現過3個晴天。

這一年,江面上動輒颳起六級以上北風,捲起1米多高的巨浪。

這一年,漢口、武昌兩地離堤50米處,人們用53000多立方米木料、用260多萬米蔑纜,紮起長達125華里的外沿防浪木排,用6200多個鐵錨拋在水下固定。

1954年,武漢人民是這樣戰勝特大洪水的!

這一年,黨中央電告全國各地大力支援武漢防汛鬥爭,調來了大量麻袋、草袋、抽水機等防汛物資,全國唯一的一輛發電列車也派往武漢。

這一年,全國各地抽調1091名頂尖級排水技術人員,馳援武漢。

1954年,武漢人民是這樣戰勝特大洪水的!

這一年的8月1 9日,武漢關水位達到29.73米,是武漢關水文站自1865年建站以來的最高水位。

這一年,武漢軍民戰天鬥地,挖土築堤,上演真實版“愚公移山”,將武漢郊區的一座荒山陳家山挖成平地,此地改名為陳家坪。

這一年,150萬人口的武漢市岌岌可危,29萬防汛大軍死守兩江四岸。

也正是這一年,武漢人民在黨中央和全國人民的支持和關注下,眾志成城,力挽狂瀾,馴服了百年難遇的特大洪流,永遠載入史冊。

暴雨導致歷史罕見大洪水,全國馳援武漢

1954年的這場洪水主要由雨水形成,屬於“雨洪”。漢口區域在當年1—5月份的降水量即達到1461.8毫米,超過了1931年全年的降水量;4—6月份開始持續梅雨,到7月份又開始連降暴雨,導致長江中下游水位不斷續漲。武漢關水位3月份還是14米,到6月26日就突破了警戒水位,達到了26.38米,8月18日達到歷史最高水位29.73米。

1954年,武漢人民是這樣戰勝特大洪水的!

面對突如其來的洪水,湖北省和武漢市政府均高度關注和重視,5月20日就發出相關文件作出指示部署。6月27日武漢關水位越過警戒水位時,武漢市政府即發起防汛動員,在短短的幾天內就組織全市各行各業人員10萬餘人,成立防汛搶險大軍,奔赴長江堤防,以後逐步增加到28.98萬人,後勤保障人員達到31萬人。

黨中央從全國各地抽調了各類工程技術人員、潛水員、電力技師和有防汛經驗的民間專家23125人派往武漢,其中僅排水技術人員就有1091名,並把全國唯一的一列列車發電站從山西派往武漢。

1954年,武漢人民是這樣戰勝特大洪水的!

▲1954年支援武漢防汛的車隊

當時,武漢市向全國任何一個地區發個電報甚至打個電話求助,當地政府的援助物資就會連夜裝好運往武漢。這期間,武漢收到來自全國援助的抽水機273部,麻袋、草袋800多萬條,草蓆80多萬張,各種工具、繩纜、鐵錨、煤炭、糧食、副食、藥品等物資不計其數。

很多經歷過1931年大洪水的武漢市民都感嘆:這麼大的洪災,武漢卻做到了物價穩定、生活安定;水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要什麼有什麼,全國就像一家人……

1954年,武漢人民是這樣戰勝特大洪水的!

▲人民解放軍摩托部隊在大堤上分段設防

在這場戰鬥中,人民解放軍、工人、農民、教師、學生、醫生等各項各業的同志們並肩作戰、親密無間。

當時20多萬人吃住都在堤上。怕大家住不好,黨中央從河北調來最好的蘆蓆,從湖南調來最好的竹竿搭建工棚;怕大家吃不好,從山東調來瓜果蔬菜,從四川調來榨菜,從江蘇調來醬菜。

當時全國年產麻袋500萬條,中央給武漢調來540萬條,連全國的庫存都調用了。

1954年,武漢人民是這樣戰勝特大洪水的!

▲解放軍官兵奔赴抗洪前線時,面對武漢宣誓:“堅決戰勝洪水!”

當水位不斷上漲,道路被淹,土方運輸困難時,解放軍鐵道兵部隊和地方上的交通運輸單位聯合,不斷提高路基和鐵軌,以過硬的水中行車技術保證土方運輸線暢通;

當堤岸和城市地下管道發生險情,嚴重威脅全線安全時,人民海軍派出潛水員和防汛隊員一起,冒死探查排險,漢正街等老舊城區中每天都發生幾次這種險情,全部轉危為安;

1954年,武漢人民是這樣戰勝特大洪水的!

1954年,武漢人民是這樣戰勝特大洪水的!

在水災期間,武漢市的水利、商業、電力、交通、醫療、建設系統更是不遺餘力的參與防汛,要什麼給什麼。武漢市的醫院、郵局、供銷社、銀行都正常營業,保證物資供應,滿足人民生活需求。其中,武漢市供銷社系統還大規模收購周邊農副產品,把受災農戶的損失降到了最低點。除收購生豬、雞鴨、鮮魚、大蒜、雞蛋、菸葉等農產品外,供銷社工作人員還划著船進災區,連破棉絮、廢紙、碎玻璃等平時沒人要的東西都收,同時送進去生活必需品,幫助災民解決生活困難。

1954年,武漢人民是這樣戰勝特大洪水的!

1954年,武漢人民是這樣戰勝特大洪水的!

武漢周邊荒山野嶺全部變成了採土場,一座荒山被削平

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洪水當前,土,成了最好的武器彈藥,武漢市周邊三十公里內的漢陽的赫山、梅子山(現成為武漢城區);漢口的祁家山、陳家山(現武漢市東西湖區);武昌的梅家山、姚家嶺、何家壠、紙坊等荒地全部變成了採土場,連遠在黃陂灄口、祁家灣的武漢長江大橋取土工地也加入採土大軍,日夜不停的為堤防工程挖掘土方。

1954年,武漢人民是這樣戰勝特大洪水的!

到八月份,堤防工程更加緊張,由於江水暴漲,很多道路被淹沒,土方無法運出。武漢市防汛指揮部組織空軍戰士、裝卸工人以及各企業青壯年職工5000餘人,配備11部挖土機,在市區內的解放公園和王家墩機場內緊急挖掘土方,就近供應沿江一線。

1954年,武漢人民是這樣戰勝特大洪水的!

在兩個多月的採土戰鬥中,全市開闢了23處採土場,採土320多萬立方米,全部用輪船、民船、汽車、火車運到堤防前線,及時滿足抗洪需求。這些土方可以裝滿170萬輛卡車;如果用這些土方建一堵一米高、一米寬的土牆,可以從武漢的武漢關一直建到內蒙古。武漢市郊西北方向的一座名為陳家山的荒山採土場,更是被採土大軍整體削平,此後改名為陳家坪(現名陳家臺)。

二十萬防汛大軍駐紮堤上,用人牆抵禦風浪

在1954年裡,全市最流行的詞彙莫過於“上堤”,這個詞彙一直流傳到1998年抗洪。“上堤”是指在武漢的長江、漢江、襄河等長江主幹流河道的堤防上,執行駐守、巡查、施工等任務。在當年,“上堤”既是一項光榮的使命,也是一項危機四伏的任務,一旦決堤,人瞬間就會被洪水捲走。

1954年,武漢人民是這樣戰勝特大洪水的!

但市政府一聲令下,數十萬武漢人義無反顧的扛起鐵鍬,揹著籮筐奔上堤岸。他們來自武漢市的各行各業,約佔全市人口的五分之一。其中還包括很多全國支援武漢的專家和技術人員,有國家水利部的,有治理淮河指揮部的,有黃河水利委員會的,準確人數共計289830人。

1954年,武漢人民是這樣戰勝特大洪水的!

1954年,武漢人民是這樣戰勝特大洪水的!

當時的漢口江灘沒有防浪林,長江巨浪直接撞擊防水牆。為化解水勢,防汛指揮部集中群眾智慧,在漢口和武昌的江灘上,用5.3萬立方米的木料和260多萬米的蔑纜,建起一列長達125華里的防浪木排,用6200多個大鐵錨拋在水下固定,對長江堤防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這一舉措後來發展演變成武漢江邊的防浪林。

1954年,武漢人民是這樣戰勝特大洪水的!

當時在礄口至集家嘴一帶,有很多私自挖設的廁所和下水道,直接通到江裡。堤岸上還有數不清的老鼠洞、蚯蚓窩……漢正街有的地段街道中間就是堤頂,堤裡堤外全是民房,完全不能抵擋28米以上的洪水。儘管已經進行了加固,但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防汛人員按照指揮部的要求,僅用10天時間,在這一段的陸地上築起了一道29.5米高,長3340米的新堤,成為保障市區安全的第二道防線。

1954年,武漢人民是這樣戰勝特大洪水的!

在7月下旬,長江、漢江出現第三次洪峰,同時伴有8、9級的大風,武漢堤防全線吃緊,無數防汛人員直接躍入水中,手挽手肩並肩組成人牆抵禦風浪。

1954年,武漢人民是這樣戰勝特大洪水的!

▲設在船上的廣播站,在水上流動傳播戰況和防汛經驗

沿岸居民拿出自己家的門板、床板、鐵桶、臉盆參加搶險,婦女們則幫防汛大軍送水送飯、縫補衣裳、清洗被單、整理床鋪宿舍、照顧傷病員……

1954年,武漢人民是這樣戰勝特大洪水的!

在這期間,群眾的智慧大放光芒。長江和漢江邊上一些小型的管湧險情,有很多都是被周邊居民用土辦法消除的:能看到滲水處的,用大鐵鍋扣住;找不到滲水口的,就用蒸飯的蒸籠蓋在滲水口大概位置上,等蒸籠裡的水蓄滿了就再摞上一個蒸籠,一層一層的往上摞,直到停止滲水為止。

全國唯一的列車電站從山西火速趕來支援

持續幾個月的強降雨,讓整個武漢市內澇極為嚴重,航空路地區一度被大水淹沒了三層樓之高,漢口電廠無法正常生產被迫停機,漢口市區全部斷電。周恩來總理得知後,當即下令正在山西榆次發電的,當時我國唯一一個列車電站2號列車電站火速趕往武漢,支援抗洪搶險。

1954年,武漢人民是這樣戰勝特大洪水的!

1954年,武漢人民是這樣戰勝特大洪水的!

接到上級傳達的命令後,2號列車電站立即停爐熄火,全部職工在蒸汽剛剛排完,管道溫度極高的情況下,拆除了數百米熱力管道,僅用了24小時便完成了調遷的一切準備工作。由於任務急迫,時間就是生命,準備工作一完,牽引火車頭已經掛上鉤了,這時職工們沒有來得及向家人親友告別,便隨列車電站往武漢奔馳了。火車從河南進入湖北後,輪子已淹沒在水中,火車只能將速度減到了最低,在洪水中冒著危險緩緩前進,經歷32小時後,終於到達武漢市江岸區。

1954年,武漢人民是這樣戰勝特大洪水的!

在這裡,電站職工目睹長江上惡浪滔天,成千上萬的人們在奮力搶險,周圍一些低矮房屋已淹沒在水中。此情此景即是命令。大家二話沒說,行李未卸,食宿不問,僅用58個小時就完成了機組安裝,鍋爐點火升壓,13分鐘暖管,汽機一次啟動成功,6分鐘就帶滿了2500千瓦負荷向武漢城市區供電了。

1954年,武漢人民是這樣戰勝特大洪水的!

頃刻間,擺放在長江堤岸上的幾百條排水長管齊聲轟鳴,市區積水徐徐排入長江,市區內水位以每天1米左右速度下落,150萬市民欣喜若狂。

8月19日武漢關水位慢慢回落,汛情開始緩和。在這次空前的防汛搶險戰鬥中,全武漢市僅有一處發生決口:一座建在漢陽月湖堤堤頂上的房屋,房主外出大門緊鎖,防汛人員無法進入檢查,結果此屋內漏水,導致月湖堤決口。

這期間,武漢全體軍民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為確保武漢的安全,與洪水鏖戰100天,作出了艱苦卓絕的貢獻。110名捨死忘生的抗洪勇士光榮犧牲;7400多先鋒模範在長江邊的堤防前線光榮入黨;17000多名年輕人在洪水中洗練成長,光榮加入共青團。

1954年,武漢人民是這樣戰勝特大洪水的!

▲當時的漢水鐵路橋

在這樣艱苦卓絕的情況下,武漢人民不僅戰勝了洪水,還同時完成了武漢長江大橋的鑽探工程,完成了漢水鐵路橋的架設工程(即現在礄口太平洋——漢陽船舶職業學院之間的鐵路橋)。

武漢市防汛總指揮部於10月8日隆重召開了慶功大會。在這次大會上表彰了功臣們的先進事蹟,並分別給立功者發了獎,同時宣佈防汛鬥爭已經取得了最後的完全勝利。

長江之濱的永恆豐碑

經過三個多月的艱苦戰鬥,武漢人民終於戰勝了有水文記錄以來的最大洪水。據事後統計資料顯示,1954年武漢的洪水流量達每秒7萬立方米,是黃河、淮河、海河三河總流量的10倍。29.73米的水位前所未有,迄今尚未突破。

武漢人民取得了抗洪鬥爭的偉大勝利,為祖國的生日獻上了一份厚禮。毛主席欣然親筆題詞:“慶賀武漢人民戰勝了1954年的洪水,還要準備戰勝今後可能發生的同樣嚴重的洪水”。

1954年,武漢人民是這樣戰勝特大洪水的!

1968年,湖北省政府決定在武漢市選址,建立一座防洪紀念碑,經過細心挑選,最終確定地點在漢口粵漢碼頭旁邊的濱江公園內。

1969年,武漢防汛紀念碑竣工。紀念碑整體類似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由碑座、碑身、碑頂組三部分組成,總高37米,碑心石刻上了毛主席親筆題詞:“慶祝武漢人民戰勝了一九五四年的洪水,還要準備戰勝今後可能發生的同樣嚴重的洪水。”。紀念碑正面的基座上,還鐫刻著毛主席著名詞章《水調歌頭·游泳》——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餘。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為防止被洪水再次淹沒,紀念碑的基座平臺高度為5.16米(武漢解放日期1949年5月16日),碑頂上四面各有5面紅旗,一共20面紅旗,象徵1969年新中國成立20週年。

1954年,武漢人民是這樣戰勝特大洪水的!

1954年,武漢人民是這樣戰勝特大洪水的!

在防汛紀念碑碑身兩側,有兩塊氣勢恢弘的群雕:一塊是“爭分奪秒”,解放軍戰士和群眾一起,扛著沙包、麻袋等衝向抗洪前線;另一塊是“眾志成城”,有人在搶修堤防,有人舞動紅旗,有人跳入江中築成人堤擋住洪水;一共50個人物,造型生動,場面令人震撼。

1954年,武漢人民是這樣戰勝特大洪水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彪炳史績的1954年已遠逝66年,這座弘揚鬥志、昭示子孫後代的勝利豐碑,也已經矗立在長江之濱51年。

她見證了後來的1998年特大洪水,依然被武漢人民戰勝;

她見證長江兩岸城市天際線的華麗變遷;

她見證了第一條穿越長江的公路隧道,見證了第一條穿越長江的地下鐵道;

她見證了長江上的橋樑,13座,連綿不絕……

2020年,她再次見證了武漢的堅強、包容、坦誠、理性和深度,她依然能夠聽到武漢關悠揚的鐘聲,每天響起。

武漢,從來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再大的困難,也將被英雄的武漢人民戰勝!

參考文獻:

[1]張學亮編寫.人民力量 武漢人民戰勝特大洪水[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1.

[2]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編.1998中國大洪水[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1998.

[3]武漢晚報編輯部編.我和武漢[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64.

[4]苪孝芳主編;胡方榮,石朋,姚成副主編.中國地學通鑑 水文卷[M].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8.

[5]李權時,皮明庥主編.武漢通覽[M].武漢:武漢出版社.1988.

[6]武漢市防汛總指揮部防汛工作概況編審委員會編.武漢市1954年防汛文獻彙編[M].

[7]武漢防汛參考資料[M].

[8]肖志華,嚴昌洪編寫.武漢掌故[M].武漢:武漢出版社.2000.

[9]武漢地方誌編纂委員會主編.武漢市志 科學志[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

[10]湖北人民出版社編.和洪水搏鬥的武漢人民[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55.

[11]王汗吾著.大武漢故事叢書 武漢里巷故事[M].武漢:長江出版社.2015.

[12]吳明堂,張崇明著.大武漢故事叢書 武漢湖泊故事[M].武漢:長江出版社.2015.

[13]中共武漢市委宣傳部等編.縛蒼龍 '98武漢抗洪搶險紀實[M].武漢:武漢出版社.1998.

[14]武漢市情編輯部,武漢市檔案館編.武漢大典 第1卷 1949-1976[M].武漢:武漢出版社.1998.

[15]蕭志華主編.武漢文史資料 1990年第1輯 晴川往事[M].武漢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1990.

[16]張福臣主編.武漢往事 第1輯[M].武漢:武漢出版社.200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