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情緒管理到自己“焦頭爛額”,標本兼治的方法在這裡

教孩子情緒管理到自己“焦頭爛額”,標本兼治的方法在這裡


親愛的們,為了防止大家錯過每天的文章,強烈建議把我們“設為星標”!這樣每天的育兒知識,你都能學到啦,帶娃可以更輕鬆~

---------

01


不知道是不是換季的原因,最近連續聽到幾個朋友給我說孩子脾氣真是越來越壞了,不順心發脾氣,有的時候因為很小的事甚至都完全沒有徵兆的大發脾氣。

經常是各種手段輪番上陣之後,大人耐心的找尋也沒找到孩子不順心的點,一番雞同鴨講之後,被一頓“怒吼”甚至是動手來解決。

這個情況,應該所有媽媽都會遇上的吧。

昨晚才聽鄰居說的,清明假期帶孩子出去玩兒,就因為晚飯席間和朋友的小孩意見不統一就突然爆發,怎麼勸、各種共情都收不住。搞得她既尷尬又焦慮。

蓁蓁脾氣大體上算是不錯的,但有時也會這樣。比如讓她上手一個什麼新的東西但她又掌握不了的時候,就會發脾氣的把所有東西都拂亂;有時明明困得都已經頂不住了,還一直吵著不要睡覺,真的也是讓人氣得牙癢癢。


教孩子情緒管理到自己“焦頭爛額”,標本兼治的方法在這裡



碰到這種情況,大部分媽媽第一反應,可能都是:又怎麼了,沒怎麼樣,至於這樣嗎?得教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

02


著名的親子教育專家惠芙勒在《傾聽孩子》這本書裡說,父母如果能夠“穿越憤怒”,就能真正與孩子的心情聯結。

因為,孩子還太小,還不知道怎麼把自己的需求或者感受說出來。哭鬧,正是他們掌握的表達自己的最佳方式,這實際上是一種“加密的語言”,是孩子在嘗試“說出來”。

我們都嘗試一下,當把孩子的脾氣解讀為某種信息的時候,往往會恍然大悟:孩子的哭鬧,並不一定只代表眼前。


教孩子情緒管理到自己“焦頭爛額”,標本兼治的方法在這裡



03


六六現在6歲了,在這6年的相處裡,我越來越能“解碼”她的脾氣了。其實孩子的脾氣是有規律可循的。

我們知道,孩子的童年,並非“無憂無慮”。因為“弱小”,他們內心有很多負面情緒,如恐懼、憤怒、悲傷、挫敗感等。

在孩子的成長階段中,可能造成負面情緒的原因中,居於首位的是“挫敗感”。

孩子在掌握某種新技能、和別人進行比較、接觸新環境的時候,都容易產生受挫感。

在人的天性裡,“挫敗”似乎是令人羞愧的感受,即使一個孩子,也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失敗。所以他們會找一個看似合理的原因把挫敗感發洩出來,同時通過發脾氣,來找回掌控感、確認自己是被愛的。

其實,教孩子情緒管理只是治標,瞭解孩子“小題大做”背後的原因才能治本,這樣也能帶來一個附帶的好處,家長不再會因為覺得孩子給自己“找事”而輕易的失去耐心。


教孩子情緒管理到自己“焦頭爛額”,標本兼治的方法在這裡



04

促進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的發展,有兩種比較好的方式。

一種是共情,另一種就是遊戲力

共情咱們就不再這裡再說了。

今天重點說說情緒管理中的“遊戲力”。

按常見的情緒類型,可以分為三種情緒管理遊戲:

恐懼管理遊戲、悲傷管理遊戲、憤怒管理遊戲。

一、恐懼管理遊戲

1、假想遊戲

在“假想遊戲”裡,我們去扮演那個孩子害怕的人/物,建立它的新形象。

比如,害怕怪獸,就可以和孩子玩一個“妖怪來了”的遊戲。

大人先扮妖怪,先裝作很厲害,大搖大擺地走著,誇張地宣傳自己:“我是超級厲害的妖怪”

“哎喲”一不小心摔個狗吃屎,又慘又滑稽……

這樣,他心中那個“恐怖”的妖怪就被“顛覆”了。

2、角色扮演遊戲

角色扮演裡有一種角色置換遊戲,是讓孩子扮演力量強大的角色,父母扮演弱小角色,來幫他釋放內心的恐懼。

用遊戲治癒恐懼,這兩種主要方式,一種是通過 “假想遊戲”,去改變那個他恐懼事物的“形象”;

一種是通過“角色置換遊戲”,讓孩子去扮演那個跟他一樣恐懼的人/物。

二、悲傷管理遊戲

1、假想遊戲

心理學家格林斯潘寫道:“進入假想遊戲,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飛躍之一。”

假想遊戲對孩子的想象力、邏輯思維力,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我們可以假想有同樣情緒難題的人/娃娃,讓孩子去安撫。

比如告訴孩子:“小恐龍現在有點不開心,你去安慰它吧。”

在他安撫小恐龍的過程中,也走出了憂傷的泥潭。

2、角色扮演遊戲

繪本是角色扮演遊戲的重要工具。

用遊戲治癒悲傷,最好的方式是“假想遊戲”,孩子可以從中找到心理補償。

三、憤怒管理主題遊戲

1、角色扮演遊戲

生活中、繪本里,都有很多正面憤怒管理的學習榜樣。

當孩子發脾氣時,就可以帶孩子玩繪本《生氣湯》裡的“怒吼遊戲”。

( 玩這個遊戲的前提是,孩子已經看過這個繪本,對生氣湯這個概念已經有了瞭解。)

這是一本引導孩子疏導憤怒情緒的書。如果你擔心煮湯會誤導孩子也這樣做不安全的話,那可以試試煮石頭湯啊樹葉湯啊,總之就是對著它大吼大叫、瞪眼吐舌頭什麼的,不知不覺間憤怒被排解了,心情也舒暢了。

2、自我調節的遊戲

孩子的情緒按鈕,不只有開和關,還有一個強弱調節器。我們可以通過“自我調節遊戲”,讓他學會控制,加速和減速。在釋放情緒的同時,又不達到傷害的邊界。

比如,你可以和孩子玩“忽快忽慢”遊戲,你連續發出指令,讓孩子按你的指令去奔跑, “向左跑、向右跑,快點跑,慢點跑……”

如果你孩子一著急就尖叫,那就跟他玩“忽大忽小”遊戲。

你們一起唱歌,一起尖叫。你跟他說:“大聲點,超大聲;小聲點,超小聲…”

憤怒是一種比較有“攻擊性”情緒。用遊戲治癒憤怒,有兩種主要方式,一種是通過“角色扮演遊戲”,讓孩子學會好的表達方式;另一種是通過“自我調節遊戲”,讓孩子學會自制。

遊戲力的功能實在太強大了,而且效果會比口乾舌燥講道理要有效的多。關鍵是看怎麼運用,能不能放得開。在運用遊戲力的過程中,孩子的想象力也會越來越強大。不過這樣帶來的副作用,可能就是“累”,陪他玩遊戲,真心“累”!

讓孩子瞭解情緒,認識情緒的最佳途徑也是通過一些遊戲的小手段,咱們下次再整理一下哦。

蓁媽有話說


其實,我們都一樣,想想自己是不是偶爾會把自己的壓力、情緒等負面的東西轉嫁給自己最親近的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就能理解,孩子其實也是一樣。

這都不是事兒,破解孩子加密的語言,需要我們真的穿越憤怒,真的和孩子的心情聯結。

--------

認識一下吧~

親愛的,你好!我是蓁蓁媽媽,是一個超級可愛女寶的媽媽,這是我們的公號“小家”——蓁爸蓁媽

我們的這個小家,有育兒乾貨、情感小文,如果你是媽媽關注我準沒錯,願咱們在育兒路上共同成長!

-THE END-

多一些瞭解,就能少一些擔憂

你正在看的,是其他媽媽們正需要的

歡迎分享到媽媽群和朋友圈

教孩子情緒管理到自己“焦頭爛額”,標本兼治的方法在這裡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

教孩子情緒管理到自己“焦頭爛額”,標本兼治的方法在這裡

關注我們,你比99%的媽媽更會帶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