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塊地為何有如此魅力,竟讓秦皇漢武都放在心尖

引言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很多為後世所追慕的帝王。

他們有的強橫敢為,開天下之先河,如秦始皇;有的隱忍冷靜,最終統一天下,如漢高祖;有的以弱冠之年,登九五之位,威震四海,如漢武帝;有的深知民間疾苦,終成一代明君,如漢宣帝。

這些帝王中,很多都是“譽滿天下,謗滿天下”,縱使有千秋偉業,也不能毫無罵名。而秦始皇與漢武帝,更是這種“譽滿天下,謗滿天下”的代表。

後人既感慨秦皇漢武之武功蓋世,開疆拓土;也對他們的窮兵黷武詬病不已。秦皇漢武之所以能夠並列,的確是因為兩個人有太多相似的地方。

都是少年之時便做了一國之主,都在早期被人所壓制,都敢於啟用年輕將領,都是那種敢為天下所不敢為的君主。

就連他們對待匈奴的態度也是一樣的。對匈奴一定要打,而且一定要打服。至於從哪裡作為著手點,兩個人也都選擇了,以“河南地”去作為第一個奪取的目標。

這塊地為何有如此魅力,竟讓秦皇漢武都放在心尖

戰爭從“河南地”開始

“河南地”並不是現在的河南,這裡面所說的“河南地”,主要是指今天的內蒙古河套一代。

在秦漢時代,這塊地方是一塊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從秦始皇到漢武帝,他們只要是想同匈奴作戰,就不可能繞開這塊地。

秦王嬴政自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之間,先後平滅了山東六國。自此,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成立。

為了進一步的擴大戰果,擴張領土範圍,也為了更好的維護中央統治的穩定。秦始皇把目光投向了中原國家的老對手——匈奴。

此時的匈奴,趁著秦國和山東六國的戰爭不斷,早已南遷到“河南地”一代。“河南地”成為了匈奴重要的棲居地。他們在這裡放牧生活,厲兵秣馬。

要知道,“河南地”一代地勢平緩,適合匈奴的騎兵作戰。所以,“河南地”的缺失,給秦國帶來的安全隱患是極大的。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率大軍攻取“河南地”。這一次對匈奴的進攻,應該是秦國自建國以來,最大一次的對少數民族的進攻:渡河取高闕、陽山、北假中,築亭障以逐戎人。

最終,“河南地”盡數到了秦始皇的手中。從此,蒙恬長期在這裡駐兵,威懾匈奴。用賈誼《過秦論》中的話就是:

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這塊地為何有如此魅力,竟讓秦皇漢武都放在心尖

然而,時間並沒有過多久。秦始皇死後,天下陷入混亂之中。秦國被推翻,緊接著就是為時四年的楚漢爭霸。

而這個時候,匈奴經過發展,擊敗了月氏、東胡等部落。冒頓單于趁著中原大亂,能夠威懾其部的蒙恬也早死於政治鬥爭當中,又重新奪回了“河南地”:

十餘年而蒙恬死,諸侯畔秦,中國擾亂,諸秦所徙適戍邊者皆復去,於是匈奴得寬,復稍度河南,與 中國界於故塞 。

自此,“河南地”長期的被匈奴所佔據。而匈奴也常常以“河南地”為跳板,對中原地區進行騷擾。即便是漢朝建立後,中原統一,邊疆地帶也經常處於危險當中。

從漢高祖到漢景帝,雖然匈漢表面上處於友好狀態,但匈奴也經常要在邊疆搶掠一番。這一現象,直到漢武帝時期才有所改善。

漢武帝繼位後,一心想要改變匈漢之間這種不平等的關係,洗刷先祖的恥辱。在漢武帝時期,漢朝多次對匈奴發動進攻。而第一次對匈奴進攻,並取得大勝的戰役,就是匈漢的河南之戰:

遂略河南地,至於隴西,捕首虜數千,畜數十萬,走白羊、樓煩王。

此後,“河南地”成為了漢朝出兵攻打匈奴的橋頭堡。

這塊地為何有如此魅力,竟讓秦皇漢武都放在心尖

秦皇漢武對“河南地”的重視

這裡所說的“河南地”的具體位置為:即秦漢黃河主河道北河以南,靠近秦長城的黃河河道以東,秦長城以北、以西的廣大地域。

秦始皇在公元前215年,派大將蒙恬攻取“河南地”後,就一直由蒙恬在此地駐守。而在蒙恬身邊作為“監軍”的則是始皇帝的長子扶蘇。

雖說扶蘇是因為勸諫一事觸怒始皇帝,才被秦始皇派往蒙恬身邊。但扶蘇身為長子,且被秦始皇作為內定繼承人,如此操作也能看出秦始皇對“河南地”的重視。

秦始皇在攻取“河南地”後,在黃河沿線修建城市三十餘座。當時天下三十六郡中的九原郡,其核心就是“河南地”。

秦始皇還向“河南地”遷徙了大量的人口,由此可見秦始皇是要著力開發“河南地”的。

之後,又動用大量的民力在咸陽與九原之間修築直道,以便兵力的運輸。

“河南地”在當時就被稱為“新秦中”。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個名字,卻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秦始皇是經略“河南地”的決心

只可惜,秦始皇的經營沒有得以延續下去。秦始皇死後,二世胡亥不僅沒有完成秦始皇傳遞萬世的夢想,還把秦帝國給霍霍完了。

這塊地為何有如此魅力,竟讓秦皇漢武都放在心尖

而“河南地”也隨著秦帝國的崩塌,再一次回到了匈奴的手中。直到漢武帝元朔二年,衛青率軍出征,中原王朝才重新從匈奴手中,奪取了這塊戰略要地。

“河南地”,是漢朝第一次對匈奴的大規模作戰的勝利果實。“河南戰役”對漢武帝時期影響深遠。這次戰爭的勝利,標誌著漢武帝時期第一名將衛青的崛起,也是漢朝主動作戰的重大勝利。

奪取“河南地”後,漢武帝立即開啟了重建工作。並且在原秦帝國的基礎上建“五原”、“朔方”二郡:

是漢遂取河南地,築朔方,復繕故秦時蒙恬所為塞,因河為固。

“河南地”成為漢帝國領土後,對如何對待這一新土地,在漢朝內部產生了分歧。一部分人認為,這一塊土地,地處邊遠,並無經營的意義,只是耗費財力。

然而,以主父偃為首的一批有識之士則認為,“河南地”對漢王朝與匈奴之間的作戰,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內省轉輸戍漕,廣中國、滅胡之本也。

漢武帝最終認為主父偃所言才是正理。於是,開始向“河南地”進行大量的人口遷徙。雖然說,漢朝在經歷了高祖到景帝的休養生息後,人口有了大量的恢復,但武帝所遷徙的人口數量也並非小數:

上郡、朔方、西河、河西開田官,斥塞卒六十萬人戍田之。

秦皇漢武都對“河南地”如此重視。他們不僅把“河南地”作為首要攻取目標,還建郡,經營,進行大量的人口遷徙。這麼做的原因又究竟為何呢?

這塊地為何有如此魅力,竟讓秦皇漢武都放在心尖

戰略重地“河南地”

一個地方是否重要,一般考量是政治、軍事、經濟這三個方面。“河南地”所處的位置,恰恰又對這三個方面都有意義。

  • 扼制地方勢力發展,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

眾所眾知,秦始皇雖然一統六國。但根基並不牢固,六國的反秦勢力從來不曾停歇。要麼也不會在始皇帝死之後,就可以聚集大量的反秦力量,劉邦也不會在統一天下後,分封諸侯來作為過渡。

“河南地”所處的位置,與六國中原趙國的土地有大量的接壤。趙國作為戰國時期抵禦匈奴的重要國家,在邊境有著長時間的經營。

即便趙國滅亡,可“燕趙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原趙國的百姓,和大量的趙國餘部都對國滅而心有不甘。他們反抗秦國的心思,從來沒有停止過。

大軍駐守“河南地”,一方面可以防禦匈奴的力量。而另一方面,也可以盯住趙國殘餘勢力在邊境發展。如果有所異動,那自然可以派軍鎮壓。

而佔據“河南地”後,秦始皇在此地也開始大修長城。很多人都覺得修長城只是秦始皇為了證明功績、抵禦匈奴。但事實上,修建長城還可以消耗大量的六國餘民,讓他們無力、無暇反抗。

只不過,秦始皇的“疲民”政策,並沒有起到他所希望的效果。過度的“疲民”不僅沒有消耗掉他們的精力,引發了最後的秦末大亂。

這塊地為何有如此魅力,竟讓秦皇漢武都放在心尖

漢朝建立之後,劉邦為了進行權力過渡,而分封諸侯。就在這些分封的諸侯中,韓王信、盧綰都逃亡了匈奴。

而權力過渡完畢後,在宗室諸王中,淮南王、吳王也都有過和匈奴“勾搭”的經歷。這些過往,不能不引起漢武帝的重視。

發展“河南地”,既可以壓縮這些地方勢力的擴張,也可以阻撓他們對外的聯絡。一旦事發突然,“河南地”可以迅速進行應急處理。

這塊地為何有如此魅力,竟讓秦皇漢武都放在心尖

  • 防備匈奴的前沿哨

“河南地”地處平坦,而匈奴在這裡,可以直接威脅到皇都。以“河南地”作為侵略秦漢本土的跳板,匈奴只需要一天的時間就可以攻進秦、漢的都城:

匈奴河南白羊、樓煩王,去長安近者七百里,輕騎一日一夜可以至秦中。

一日不解決“河南地”,那都城就一直處在被匈奴的威脅之下。而且,匈奴只要佔據了這裡,就處在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優勢上。

從戰國時期開始,匈奴就時常騷擾中原。雖然說,匈奴無力對中原進行滅國之戰,但時刻的騷擾入腹地,任誰都很難受。

這塊地為何有如此魅力,竟讓秦皇漢武都放在心尖

漢文帝時期,匈奴曾多次通過“河南地”而攻入北地,最嚴重的時候甚至要逼近都城:

匈奴日已驕,歲入邊,殺略人民畜產甚多,雲中、遼東最甚,至代郡萬餘人。

雲中、遼東兩地,雖然是漢地,但就像兩個犄角一樣延伸出來,直接和“河南地”接壤。可這兩地卻非常的尷尬。漢朝不會放棄,而匈奴也不會停止侵擾。

每次面對匈奴的侵襲,漢朝都必須要進行抵抗。一旦停止抵抗,那邊境的居民勢必會起了二心,這種民心是一旦喪失則很難收回:

陛下不救,則邊民絕望而有降敵之心;救之,少發則不足,多發,遠縣才至,則胡又已去。

匈奴憑藉其靈活性,可以頻繁的對漢地進行騷擾。而漢朝在抵抗匈奴的時候,總會出現調兵的問題。兵多了,則來不及,兵少了,起不到效果。

“河南地”的收復,讓漢朝解決了這一難題。“河南地”本身就是漢朝抵禦匈奴的前沿哨,雖然初期的時候,經營沒有完善,也不免被侵擾。

但隨著時間的發展,經營也逐漸完善。無論是城防建設還是兵力部署,都可以有效的抵禦匈奴再對漢朝腹地的侵襲。

這塊地為何有如此魅力,竟讓秦皇漢武都放在心尖

  • 解決匈奴的橋頭堡

無論是秦始皇,還是漢武帝,他們最終的目的,都不是拿下“河南地”就完事了。

秦始皇拿下“河南地”後,直接打的頭曼單于北逃。以秦始皇的擴邊構思,自然是建好長城之後,繼續向北進攻,可這個夢想隨著他的死而告終。

漢武帝很幸運,他不像秦始皇那樣,有六國需要平滅。他繼位後,雖然四周也有敵人,但都不足以成為對手。他的對手就是匈奴。

攻取“河南地”之後,漢武帝有了進攻的跳板。漢武帝想要向北擴邊,那麼勢必要集結兵力。集結完兵力之後,還是要向北進發。

在佔據“河南地”後,漢武帝為了經營這裡,早就進行了人口遷移,這些遷移的人中就有大量的士卒。再出兵匈奴,可以節省很多調兵的時間。

這塊地為何有如此魅力,竟讓秦皇漢武都放在心尖

而且,此地民風彪悍,是練兵的最佳兵源。加之,“河南地”地域遼闊,適合訓練征討匈奴必備的騎兵。這裡自然而然的就成了練兵、合兵的不二之選。漢朝對匈奴的多次大規模征討中,有五次都是從“河南地”出發的。

經營“河南地”除了屯田、練兵,漢武帝還做了一件事,那就是重啟長城修建計劃。世人都以為長城是為了防禦而修建。

但漢武帝修建長城則不然,他除了要防禦匈奴,還有更重要的戰略目的。那就是壓縮匈奴的生存空間。通過長期經營,而讓匈奴的生存範圍越來越少。

漢武帝時期,通過“河南地”出兵攻打匈奴,再配合上長城修建壓縮匈奴的生存空間。最終達到了“漠南無王庭”的戰略計劃。

這塊地為何有如此魅力,竟讓秦皇漢武都放在心尖

  • 發展經濟,供前線專用

俗話說的好:“黃河百害,唯富一套”。“河南地”是黃河流域周圍,最適合種植的區域。

元朔二年,漢武帝拿下“河南地”後,匈奴對漢帝國發起國多次攻擊。其目的,也是想要奪回這塊適合種植的土地。

匈奴雖然是遊牧民族,但因為多年和中原的接觸,也知道了種植的重要性。所以,喪失“河南地”後的匈奴,惱羞成怒,進攻漢朝:“匈奴入五原,殺太守”。其目的,就是為了奪回“河南地”。

這塊地為何有如此魅力,竟讓秦皇漢武都放在心尖

當然,匈奴奪回“河南地”的計劃沒有實現。反而,更加讓漢武帝堅定了經營此地的決心。漢武帝聽取了主父偃的建議後,向“河南地”進行大移民:

乃徙貧民於關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餘萬口。

多次的移民,讓“河南地”有了大量的人口。這些人在這裡農耕、種植,憑藉河套地區的肥沃土壤,常年豐收。

而他們種植出的糧食,有很大一部分都被用來軍用。這樣一來,就很大程度上節約了運輸成本。而“河南地”還有一樣東西,那就是鹽池。此地生產出的鹽,給漢朝帶去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這塊地為何有如此魅力,竟讓秦皇漢武都放在心尖

秦皇、漢武,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傑出的帝王代表。雖然處於不同的年代,但對“河南地”的重視卻是一樣的。

只不過在經營上有所差別。秦始皇攻下河南地重在一個“守”字,雖然有移民,但這些移民的主要作用卻在於戍邊或者建設,而不讓他們進行生產。

到了漢武帝的時候,他發現了前朝的這一弊端。在經營“河南地”時,除了向秦始皇一樣,進行人口遷移,在經營上,又多了一個“產”字。

秦始皇時期,“河南地”的作用只是體現在了政治、軍事上,漢武帝卻開始重視此地的經濟價值。不僅發展此地經濟,使居民自給自足,還可以將所產糧草輸入戰場,供將士所用。

這塊地為何有如此魅力,竟讓秦皇漢武都放在心尖

結語

歷史就是這樣,只有發現了前代的不足才能有進步。

漢武帝恰恰是發現了秦始皇經營“河南地”的不足,而加以改善,才讓“河南地”不僅沒有成為漢朝的負擔,還推動了當地的發展。

也正是因為漢武帝的妥善經營,才讓“河南地”成為了大漢進攻匈奴的橋頭堡。最終擊敗匈奴,完成了中原王朝百年以來“漠南無王庭”的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