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群有消息”,新入群的寶媽的做法是否值得借鑑

話說然寶媽自從全職待娃後,對然寶的學習關心備至,響應學校號召,配好老師教學,不求然寶向“學霸”發展,但也別成班級“學渣”拖後腿。然寶媽自然免不了加入傳說中令廣大家長談“群”色變的班級家長群,本是積極加好奇,家長群有消息,肯定是然寶或其同學在學校裡面發生的事情了,時時掌握動態,不是更好了解然寶在學校的表現麼?真實的情況是……

“家長群有消息”,新入群的寶媽的做法是否值得借鑑

家長群有消息

然寶媽與家長群的“前世糾纏”

早在然寶出生前,然寶媽間接瞭解過“家長群”。那是大學同學聚會時,一些下一代已上學的好友們三句話不離娃,席間談到孩子教育問題,當時然寶媽只有聽的份,根本插不上嘴,好不容易湊上去,發表一兩句和稀泥的話,直接被懟回。

“你看看這家長群裡發的消息……糟啦,我兒子今天又被老師在家長群裡點名了……這不爭氣的玩意!”

……

但是當聽到“被點名”時然寶媽便有了中隱隱的恐懼,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在家長群中總被老師點名通報,還開心的起來麼,玩笑或許只是因為跟自己無關,笑笑就過去了,所以不放心上,但是一旦與自身利益直接掛鉤,恐怕只有苦笑了。

來自大學同學“家長群事件”分享的無心之舉,在當時的然寶媽心裡莫名其妙地埋下了一粒名叫“家長群”的種子,這粒種子對後來然寶媽毅然決然的辭職轉型做全職媽媽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她不想隔三差五的因為孩子被老師在家長群中點名批評,雖然是直呼孩子姓名,但是回覆老師的確是孩子家長,試想,即便隔著屏幕也會讓人感到慚愧難當。畢竟家庭教育越來越普及了,教育風向也由原來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轉變為“沒有笨孩子,只有笨方法以及笨家長!”

然寶媽“深潛”在家長群中

雖然工作中有很多時候因為項目、產品的原因,然寶媽時不時地在公司業務群中主動以拋磚引玉模式發起話題討論,有時也會慷慨激昂據理力爭,但基本上是對事不對人。其他各種群則保持潛水狀態,多年來已經升級為資深“潛水員”。家長群有消息,然寶媽已經修煉到“不恐懼,不主動,不拒絕”的高階階段(親,跟某明星大叔的“三不”性質不一樣啊!),而且有事私聊私信,以免打擾群中其他家長,然寶媽是不是該評為家長群最佳“潛水員”

“家長群有消息”,新入群的寶媽的做法是否值得借鑑

新入群的寶媽的做法是否值得借鑑

然寶媽“深潛”在家長群中,並非是屏蔽家長群裡面的消息,而是自有一套方式區分對待而已,如下所示:

1.老師發佈的消息

認真研讀,分析重點,找準核心,區分是佈置作業的消息還是通知類的消息。佈置作業用心記,畢竟然寶還小,等再大些了,自己能記作業了,估計老師也就不會再向家長群發佈作業通知的消息了,所以作為家長,務必替孩子記好老師發佈的作業,並在放學後跟孩子核實一下,看看孩子是否口頭記住了作業。

一般情況下,老師會在課堂上重點強調作業內容的,年齡生月大的孩子,或成熟稍早的孩子多多少少在課堂上就記住老師留的作業,並利用自習時間就開始寫作業,放學後有大把時間玩耍了。幸運的是,然寶能記住老師留的作業,回來再跟然寶媽一一核對,基本上準確無誤。此處發現然寶有閃光的地方了,必須得表揚。

如果是老師發佈通知類的消息,如召開家長會,然寶媽則將時間圈下來,注意事項標記清楚,如是否需要帶本,是否需要準備其他材料,是否需要帶然寶參加……

總之,老師發佈的消息,然寶媽都會認真記下來,配合學校教育,做好然寶家庭教育與管理。

2.其他家長髮布的消息

(1)追問作業細節的消息,然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2)恭維老師,俗稱“拍馬屁”的消息,線下“呵呵”對待。

(3)推廣宣傳信息,直接pass。

(4)群內閒聊信息,打擾了群裡所有家長和老師了,群主會直接採取管制措施。

(5)反饋與老師意見相左的消息,然寶媽則是“任爾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是非公道自在人心,無須言語相向爭不休。”簡單說,有意見私下討論,在家長群中公開討論很容易被帶節奏,陷入無畏的爭執中(此觀點僅代表然寶媽個人觀點,歡迎各抒己見!)。

(6)節日祝福信息,世界那麼美好,發佈祝福的總是那麼少,而且總是那麼幾個人,即便邀約組團,響應也是寥寥無幾,所以線下“呵呵”對待。

因此,在家長群中,然寶媽的態度是:按規不予公開回複相關信息,如“收到”等,原因如下:

首先,老師之所以在孩子入學伊始便要求家長入群,估計是採取快捷的方式發佈重要消息,加群的肯定收到重要信息,沒收到信息的家長几率為零,所以無需回覆“收到”,如果有異議可以私聊或私信;

其次,一個孩子可能有N個“家長”在群中(XXX媽媽,XXX爸爸,xxx奶奶,xxx姥姥……),“收到”太多,會刷掉家長群裡面的重要信息;

“家長群有消息”,新入群的寶媽的做法是否值得借鑑

家長群有消息,那麼多“收到”……

第三,據然寶媽不完全統計,回覆“收到”的基本上是家長群中日常非常活躍的那幾人,而像然寶媽這類資深“潛水員”的人數反而佔比很高,看來沉默是千足金啊!其實,大家紛紛選擇“沉默不語”的行為在心理學中被稱之為“從眾效應。”

網友們對家長群消息處理方式有哪些?

從微信被學校用來建成家長群,家長們如同在真實生活與戲劇表演之間往返穿梭,真可謂:成也家長群,敗也家長群,看看各地網友們的對家長群及家長群消息處理方式吧!

第一類,利用家長群炫富型,這類家長在群中不落聲色的炫富,被廣大網友戲稱“戲精本精”,然寶媽其實並不在乎是否“精不精”,沒有違法違規,財富怎麼顯擺、言語怎麼狂拽、霸氣怎麼側漏那是人家自由,尤其是當下,各行各業都追求個性化,每個人行為舉止都追求特立獨行,“語不驚人死不休”。

但是,別忘了“槍打出頭鳥”,炫富過頭容易引起群憤,輕則受到語言攻擊,重則被清理出群,畢竟這是以教育為主導,以孩子成長為主線的家校溝通的微信群,或許“低調奢華有內涵”以及“樸素純潔平常心”能夠與廣大群員打成一片,但是任何“炫富”、“攀比”、“謠言”以及廣告等行為已經嚴重地觸碰了家長群紅線,群員看不慣了,群主生氣了,後果很嚴重!

“家長群有消息”,新入群的寶媽的做法是否值得借鑑

“家長群有消息”,新入群的寶媽的做法是否值得借鑑

圖片來源於網絡

第二類,非常恐懼“家長群有消息”型,這類家長直接採取退群,據說退群后,這類家長的精神好多了……看來,這樣的家長群已經嚴重影響到家長的精神健康了,“退群行為”可以理解。不過,然寶媽所在的家長群還是很和諧滴!

第三類,被“家長群有消息”反噬生命型,這類家長的處理方式可以說是第二類型的極端版,以結束生命為代價,宣洩心中的不滿與憤怒,抗議家長群中語言暴力。殊不知,即便以死相搏,就能制止群中各種語言暴力麼,或許不明真相的家長們還會發出更難以接受的聲音呢,豈不是白白丟了性命?而從某種意義上講,家長群是否成為了隱形的“幫兇”呢?(案例:廣州南沙某居民樓內孕婦攜子自殺),不管孰是孰非,然寶媽舉雙手反對這種“自殺式”反擊行為,生命誠可貴,豈容這般輕視。

然寶媽認為微信群裡面發生的任何事情,再沒有了解真相前,每位家長謹慎出聲,“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主觀臆斷,輕則害己,重則害死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