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上新更要上心!


春茶上市时节,无论消费者还是茶叶经营者都可谓既有喜也有忧。对于喜欢品茶的消费者而言,能喝到“明前”、“雨前”新茶自是怡然,但又难免担心买到假冒伪劣茶叶;而对于茶叶经营者而言,既希望借着新茶上市,生意越来越红火,也担忧会遭到极个别人员借“打假”牟利的侵扰。“新火试新茶”的乐事,反而可能成一个“搓火”的闹心事。对此,法官分别建议消费者、茶叶经营者:

一、“一选二查三存证”,安心买好茶

购买茶叶,最怕碰到假冒伪劣,一部分不法茶叶经营者为了谋求高额利润,往往采取以假充真、以旧充新、以劣充良等方式,销售不符合卫生和食品安全标准的茶叶。

“以假充真”,主要是以此种茶叶冒充彼种茶叶;“以旧充新”,主要是以头一年或更早的茶叶冒充今年的新茶;“以劣充良”,主要是以品相较差、等级较低的茶叶,冒充品质较高的茶叶。

甚至,个别不法茶叶经营者还常常对茶叶进行熏染上色、添加香精等处理。

消费者若是一时不察,买到了这种茶叶,财产损失之外,健康还可能也受损。那么,作为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应当注意哪些呢?

一是选择合法正规的购买渠道。新茶上市后,一些没有茶叶经营资质的店铺也做起了茶叶生意,甚至出现了销售茶叶的临时摊点,还有的人开设网店,开始“云卖茶”。这些店铺、摊点往往打着“原产”、“自销”等招牌,兼低廉的价格招徕顾客上门,但往往既不能提供有效的经营许可,也无法证明所售茶叶的来源、等级、质量情况。消费者从这些店铺摊点购买茶叶,安全健康将得不到保障,一旦发生纠纷,维权也会很麻烦。因此,一定要选择合法正规渠道购买茶叶,避免从无经营资质的商家处购买。

二是全面认真检查茶叶包装标识是否完整。消费者购买茶叶时,应根据所购茶叶是预包装还是散装,仔细鉴别包装标识信息是否完整。选购茶叶与一般食品不同,对于预包装茶叶,应当重点对茶叶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贮存条件等进行查验。对于散装茶叶,则应慎重检查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必要时要求经营者出示进货查验记录等材料。

三是注意保留购买、付款凭证。购买及付款凭证在纠纷乃至相应的诉讼发生时,对于认定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买卖茶叶关系的成立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保留相应的凭证,一旦经营者拒不承认茶叶是其售出,消费者要证明双方之间存在买卖合同关系就会非常困难,可能因此承担败诉的风险。特别是在经营者开具收据、发票等票证时,应当检查票证信息与实际经营者身份是否相符,避免陷入不利境地。

二、“加标留凭存音像”,安心卖好茶

相对于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的困扰,茶叶经营者也并非高枕无忧。生活中的确有极个别人员恶意利用国家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制度规则,购买散装茶叶后以茶叶不符合“预包装食品”规范为由起诉茶叶经营者索取赔偿,牟取私利。

对于茶叶经营者来说,防止被极个别人员借“打假”牟利,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包装散茶时添加提示标签。使用定制包装盒、包装箱时,应在定制时要求包装制造商在包装盒、箱的显眼之处印制“本包装仅用于包装散装茶叶”或“本包装仅用于包装称重茶叶”之类的说明;在使用自制包装如热封装包装袋等时,应当在自制包装上预先印制或现场加印类似说明。茶叶包装完毕后,还可以将收据和包装好的茶叶同屏拍照。如果没有提示性的标识,此时茶叶既有完整而且通常是等重量分份的包装,包装上又无预包装食品要求的各项信息,茶叶经营者很容易被认定为销售不符合预包装食品规范的“预包装茶叶”而承担十倍赔偿的责任。

二是在相关收款凭证上标记销售散茶信息。在收款收据上注明所售茶叶的种类和销售方式,特别要注明所售茶叶是 “散装”,还可以进一步注明是否是称重出售。茶叶款收据、发票底联等凭证应当长期保存,可以在极个别人员声称所购的是预包装茶叶时用做有力反驳。

三是对销售过程保存音像资料。根据实践中的相关案例,极个别人员一般会到茶叶经营者处购买茶叶,然后要求等重量分份包装,并从茶叶包装好后开始录制视频,然后拿着视频、包装好的茶叶实物以及付款票证在半年内起诉索赔。有条件的经营者可以在销售场所装设公开的录音录像设备,并采用明示等方式对入店消费者进行告知,提示说明所售茶叶的散装性质;在销售人员与消费者电话或者其他方式洽谈时,也可以在告知后进行录音。相应的录音录像资料也应当保留较长时间,尽量不短于半年,以便对销售散装茶叶的过程予以证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