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造就了一個"好"媽媽?

什麼造就了一個"好"媽媽?

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什麼工作比996還讓人覺得累的話,那就是做父母,尤其是做媽媽。比如,全職工作的媽媽,不僅要花很多的時間在工作上,還要花更多的時間來照顧孩子和家庭,那麼如何實現自我照顧呢?

什麼造就了一個

面對這個問題,我們腦海中想象的圖片可能是出去做個瑜伽,或者出去和閨蜜吃吃喝喝。但是,這些其實幫助並不大。當你偷閒若干小時後,回到家裡,看到自己待辦清單上的事情越堆越多的時候,時常會帶來更多的壓力和負罪感。

對媽媽來說,一個好的自我照顧方法不應該是在你的待辦清單上增加更多的任務——每週計劃若干小時去健身、出去逛。而應該是堅決的為自己設定一個界限——決定你不做什麼

什麼造就了一個

現代社會給媽媽和準媽媽越來越多的、巨大的壓力,她們不僅要達到高標準的"好母親",還負責照顧自己。否則是能力低下的表現。這種壓力來自於根深蒂固的社會觀念。一方面,996是公司期待的好員工標準;另一方面,孩子的教育費用高的驚人,細數每年孩子的早教費、託費、各種畫畫課、跳舞課、英語課,日常孩子的吃穿住行,有些家庭甚至將年收入的一半用於孩子身上。

即使作為全職媽媽活的也不輕鬆。中國本來就是瘋狂注重孩子教育的國家。在過去的50年裡,對父母,尤其是母親的要求大大增加。母乳、保護、教育、娛樂的期望充斥著整個社會。我完全認同那些基於科學的育兒建議,但有些時候,這些指導會讓那些完美主義的全職媽媽感到令人窒息的壓力、永遠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的內疚感。你的身體和心理告訴你要多睡一點,減少產後抑鬱的風險,但你的育兒指導書希望你每幾小時吸一次奶,以保證孩子的母乳供應。如果沒有辦法調和這些要求,再多的自我關愛活動也無法為你做出這些決定。

什麼造就了一個

所以,媽媽們應該為自己設定界限,當你面對如上艱難的決定的時候,界限幫助你解決內心的掙扎。媽媽們總是認為,只要我們為孩子做的越多(甚至包括一些無關痛癢的事情),孩子會更好。這種想法會像一個黑洞,無限蠶食你的時間和精力。在為孩子服務的過程中,總是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讓自己變得越來越渺小,一開始可能會覺得自己很高尚,但最終會導致自己的怨恨、痛苦和心理健康問題。所以,為自己的健康設定界限的第一步是認為你自己已經做得足夠的好

設定界限的核心是能夠容忍內疚等等的負面情緒,媽媽們需要批判性的去考慮哪些事情是可以從待辦事項列表中去掉。"說不"其實對於有些媽媽來說並不容易。但是,仔細想想,有些事情真的相對於自己的健康並不那麼重要,比如,洗澡後為孩子做按摩、保證孩子7*3頓飯不重樣。你可以嘗試問自己"這些真的都是必須要做的嗎?必須要你做的嗎?"很明顯,有時候媽媽們不需要以御膳房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也不需要每天把孩子的餐具燙來燙去。放棄你的完美主義

,不是所有事情都是你來做就是最棒最好的,你洗的碗並比你愛人洗的碗乾淨,你送孩子去上英語課並不能保證他們就能在課上認真聽講,不開小差。

什麼造就了一個

當然,如果你生活在一個富裕的家庭,本身有一個得力的助手,半年或是一年的帶薪年假,為孩子買東西完全不用在意價格,你可以完全不理會這些。但是如果你已經疲憊的筋疲力盡,在把自己逼瘋的邊緣上,不如試著設定一些界限,縮短你的家庭待辦清單。"說不"也許剛開始很難,這需要時間。就像長了一塊新肌肉。剛開始很痛,但訓練越多,就越容易。

也許你點進來的時候想看到成篇的育兒知識、理論、標準和實踐。而我在取這個標題的時候,我覺得非常合適,而並不是想去譁眾取寵,吸引眼球。只有我們自己先做好了自己,照顧好了自己,才有能力去更好的承擔其他角色,不論是一個好母親、好妻子還是好員工。

什麼造就了一個

更多科學育兒理念關注公眾:兒童發展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