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動了你的心理賬戶?都是商家的套路!

有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曾經提出過一個心理賬戶理論。這個理論說起來比較專業,咱就不說的那麼生硬了,舉個栗子吧還是。你花200員買了一張話劇票,準備去看一場話劇,走到劇院門口你發現,票丟了,這時候你有兩個選擇,第一再花200買一張票去看話劇,第二,回家,不看了。結果做了個調查,百分之60的人選擇不看了,因為覺得花400看一場話劇不值得。

誰動了你的心理賬戶?都是商家的套路!

同樣的,你走到劇場門口,發現你丟了一張20元的超市購物卡。這時候你還會去看話劇嗎?調查後有百分之八十八的人選擇繼續看。如果是你,我覺得你也會繼續看,你會覺得如果你不看,買票的200也白搭了,你就相當於損失了四百,你看了,就相當於挽回了200的損失,購物卡丟了你也能好受點。

誰動了你的心理賬戶?都是商家的套路!

看到沒?不管你是丟了票還是購物卡,你得損失其實都是200元,但在不同的消費場景下,給了你完全不同的感受,造成了你完全不同的消費選擇。是不是很神奇?這就是心理賬戶造成的。

再說個常見的栗子,你買個蘋果ipad,主要用途是什麼?大多數人是玩遊戲,看電視劇,但是這東西貴啊,動不動好幾千,花幾千買個看電視劇的玩意值嗎?你也這麼想。但是蘋果公司在宣傳ipad的時候就說三件事兒,ipad的用途是工作,工作,還是工作!你花幾千買個可以幫助你工作的好產品,它可以幫助你賺更多的錢!看明白商家的套路沒?如果沒有,說個更簡單的。

誰動了你的心理賬戶?都是商家的套路!

小霸王學習機,80後都聽說過吧。說是學習機,有誰用它學習過?都是用它打遊戲的吧!卡帶遊戲,魂鬥羅,超級瑪麗,但是那時候的孩子都給自己買這個東西說一個偉大的理由,學習!那父母對待它的態度就完全不一樣了,花錢給孩子買個遊戲機,不行!買個學習機?可以考慮。那時候有多少孩子拿這個學習機的名號糊弄過家長啊!當然,不怨孩子,套路家長的是商家!

誰動了你的心理賬戶?都是商家的套路!

現在的買手機也是一樣。為什麼有人一定用蘋果手機?有人一定要買小米,有人就喜歡華為?這就是商家套路你得心理賬戶,給你一個人設的原因。時尚的美女一定是買蘋果,流行啊潮啊,上班族男士喜歡華為,商務啊,學生黨發燒友買小米吧,性價比高啊!

最離譜的就是盲盒,本來就是個擺件,硬是整成了收藏,也是沒誰了。讓你花幾百幾千你買個娃娃擺件,你肯定捨不得,它說這個可以收藏啊,刺激啊和賭石似的,瞬間打開了你得錢袋子,攻破了你得心理賬戶,讓你心甘情願的,不知不覺的被套路了。

誰動了你的心理賬戶?都是商家的套路!

所以啊,咱們大家在生活中,選擇商品一定要琢磨琢磨,這個東西的使用價值到底是什麼,別被商家的套路套住,你得看清它,同時瞭解你自己真正的使用需求,這樣才能不花冤枉錢,不被勒肉還不覺得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