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老人讓子女疲憊?88歲老人照顧失能兒子20年,又該如何?

本號致力於促進改善中年老年獨居及空巢人士的生活狀態,您的關注是作者的動力。和作者探索互助養老幸福之道請點作者頭像私信加群

照顧老人讓子女疲憊?88歲老人照顧失能兒子20年,又該如何?

於良花(左)照顧兒子

八旬老人本應在家中享享清福,接受兒女的孝敬,可是在濟南市章丘區曹範街道,88歲的於良花老人每天還要含辛茹苦照顧51歲的小兒子李慶水。

李慶水今年51歲,頭腦清晰,言談利落,當年也是遠近聞名的帥小夥。1996年5月,他在一處鐵礦打工時遭遇冒頂事故,頭部受到重創,“我在醫院住了46天,有20天我都不認識人。”

最後雖然保住了命,但是右臂和雙腿都截了肢。但是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結婚不久的妻子也離他而去。生活完全靠當時已65歲的老母親照顧。

“我9歲時父親去世,出事後媳婦也不要我了,幸好我娘沒扔下我。”李慶水說。

“一開始還曾有幻想,以為自己還能站起來。躺了十幾年後,我知道自己這輩子都站不起來了,也無法再孝順母親。”

2010年前後是他情緒最為衝動的時候,那時曾多次想用繩子結束自己的生命。

“想到我娘,她都不嫌棄我,天天照顧我,我要是就這樣走了,我是不是更對不起她?”去,還是留,曾經困擾過李慶水多時。終於他想開了,母親活一天,自己就活一天,和母親說說話、解解悶。

“我不幫他誰幫他,我要是不管,他早就沒了。”說起兒子,於良花老人眼神中充滿了關切。老人一邊說著,一邊給兒子倒了一杯水。

20多年來,兒子每天喝水,吃飯,大小便都只能在床上。“就當他小時候一樣照顧唄。”老人說。

讓於良花老人感到痛苦的是,自己老了,沒力氣了,想給兒子翻個身都難。

如今,母子兩人都失去了勞動能力,對老人來講,養兒防老成了一場夢。

幸運的是親人、鄰居和當地政府沒有忘記他們。李慶水的姐姐和姐夫就住在附近,有事必來,沒事也常來看看。李慶水有時想出去轉轉,鄰居會幫忙抬他上輪椅,“這一家人不容易,大家能幫都會幫幫。”

家中的房屋漏水,當地政府為他們修建了新房,還幫他們優先申請低保。前幾年於良花雙眼白內障,有熱心人知道後,幫忙聯繫免費做了康復手術。這些來自外界的幫助,都成了這對母子堅持下去的動力。(轉載自 文明濟南)

空巢老人需要的不僅僅是吃得好、住得好,更重要的是一種關懷與親情,也許在養老院,老人能得到妥善的照顧,但親情友情是護理員無法給予的。希望通過樂善互助的探索,讓空巢人士獨居人士找到安全幸福快樂的渠道。

本作者認為,目前參加養老互助小組是比較好的方法

(雖然這種方式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一些人的自私、斤斤計較導致互助小組辦不下去。筆者認為這需要靠樂善修行來解決,覺悟的就參加,不悟的繼續單幹。畢竟都是民間的,不存在強制別人接受,只能靠自覺。)

能自理時參加互助養老,互相幫助,拼住、拼飯、拼玩。健康安全方面互相監護,組員生病其他人陪同就醫。特別是沒有親人的獨身者(有子女的也不一定靠得住),更需要朋友之間的照顧和感情慰藉。

即使去住養老院,不能自理了,也有人去看望,幫自己監督服務質量,說句公道話不是?

現在有很多老人抱團養老,也遇到不少問題,主要是經濟條件不一樣,消費觀念不一樣,生活習慣不一樣,開始圖個新鮮還行,時間長了矛盾出來了,所以就散了。

作者認為,互助養老和抱團養老不是同樣的性質,互助的形式多種多樣,互相幫助不等同於抱團

。互助在西方發達國家有很長的歷史了,而且非常成功。大家對互助要充滿信心。抱團養老也有很成功的,需要不斷去嘗試,找到合適的。就像夫妻,有很快就離婚的,也有很多白頭偕老的。

點擊瞭解:

什麼是互愛互助?我為什麼說互愛互助需要樂善修行?

本人觀點,不代表別人,畢竟每個人有不同的條件。

我計劃中的老年階段的生活,應該是這樣的:

儘可能參加互愛互助行動

當生活能自理時,多去樂善修行,幫助別人,也接受別人的幫助

相互扶持,做些有意義有意思的事。

當生活不能自理,被各種醫療手段折騰不已,仍然阻止不住生命暗淡

就沒必要再受罪了,主動放棄,選擇安樂S,豁達地告別世界

但是,這在很多國家是不合法的,也不是一個人就能做到的,需要別人的互助

快樂地活著,安樂地離開,就是老年生活的最好寫照

本號致力於促進中年老年獨居及空巢人士生活狀態,您的關注是作者的動力。

如果您覺得作者文章對您有所益處,請在文章頂端作者。非常感謝!

如果您有興趣加入互愛互助群交流,請作者加群。

加群交流方法:手機頂端>點作者頭像及名稱>私信。熱誠歡迎大家參與交流。

點擊閱讀

空巢老人有多苦:區委組織部長獨居十多年後,怕意外求好心人收養

未來的單身及空巢人士,特別是女性朋友,考慮獨自養老了嗎?

一位女兒的痛苦:老人失能,保姆不願照顧,我還要工作,怎麼辦?

身為住高級病房、月入2萬的離休幹部,免不掉老年失能被虐待的命

六旬病婦長期照顧癱瘓雙親面臨絕望,失能老人成壓垮人生幸福稻草

親身考察養老院:好設施難掩內心淒涼,缺少關懷和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