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抄底!國資頻頻接手上市公司控制權 哪些股易受青睞?

悄然抄底!國資頻頻接手上市公司控制權 哪些股易受青睞?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沈述紅 2020年開年以來,國資“入主”上市公司呈現出了加速的勢頭,在近期的市場中出現了國資入股潮,一大批民營企業被納入國有企業旗下。

有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有資本入主的相關案例約24起,包括國光電器、百洋股份、石大勝華、合眾科技等,相關市值近1400億元。這些公司大部分以中小市值為主,50億元以內的公司為主流。

國資為何在今年加大入主民營上市公司的力度?其看中的標的質量如何?哪些公司易受到國資關注?國資入股又將如何實現資產的增值保值?對此,有業內人士坦言隨著過去幾年上市公司質量有了比較明顯提升,市場震盪客觀上又提供了好的價格區間,國資佈局民營上市公司的時機正好。

“但為了實現項目的增值保值,國資入股要注意協調平衡各方利益,理性介入戰略把控和日常經營,利用自身優勢幫助上市企業獲得更好發展動能,從而降低投資的風險。”

國資排隊進場

4月19日晚間,鐵漢生態發佈公告稱,央企中國節能擬將取代公司實控人劉水,成為上市公司新的控股股東。此次易主計劃分為協議轉讓、參與定增兩步走。

再融資新規發佈後,出現了不少將定增手段引入控股權轉讓的操作。而在這場案例中,再融資新規的落地為中國節能入主鐵漢生態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究其原因,在於再融資新規放鬆鎖價定增空間,顯著降低“易主”成本。

根據2月14日再融資新規,擬引入的控股股東參與定增,可以提前鎖定發行價格,且享受八折優惠,不用擔心後期企業股價上漲的影響,還可以平衡收購成本,此外,定增可以直接為上市公司補流,緩解企業的經營壓力。

在鐵漢生態之前,佐力藥業引入國資浙江省醫療健康集團做控股股東、海倫哲易主中天澤集團都加入了定增方式。

除去通過上述手段控股民營上市公司外,A股殼價走低,賣殼開始升溫,也使得國資頻頻出手接盤上市公司控制權。

在4月份的國資入主A股公司案例中,民營醫藥上市公司成為關注的一大焦點。

九強生物4月7日發佈公告稱,其與國藥集團及國藥投資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國藥投資擬不超過12億元認購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票,成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國藥集團作為公司控股股東及實控人。這也是繼康恩貝和佐力藥業之後,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第三家民營藥企引入國有控股資本的民營醫藥上市公司。

早在4月2日,康恩貝也發佈了關於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簽訂股份轉讓和控制權變更的提示性公告。股份轉讓實施完成後,康恩貝將成為浙江省中醫藥健康產業集團的控股子公司,成為省國貿集團實際控制的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也將由胡季強變更為浙江省國資委。在此前康恩貝披露2019年業績公告,預計2019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2億元至2.9億元,這也是康恩貝上市15年以來的首次虧損。

除了上述民營上市藥企外,還有康芝藥業、海南海藥、華仁藥業、吉藥控股和紫鑫藥業等多家民營醫藥上市公司發佈公告將控股權轉讓給國資平臺,與國資平臺在資本上展開合作。不止是醫藥企業,還有基建和電子行業上市公司也頻頻獲得國資入股,國資在今年來頻頻成為上市公司新的大股東。

另有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有資本入主的相關案例約24起,包括國光電器、百洋股份、石大勝華、合眾科技等,相關市值近1400億元。這些國資入主案例主要集中在基建和電子行業,其中基建材料行業6家,電子行業5家,醫藥行業2家,環保行業2家,食品行業1家。這些公司大部分以中小市值為主,50億元以內的公司為主流。

國資為何頻頻入主民營上市公司?在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看來,國資成為上市公司大股東首先是因為過往一段時間市場震盪,一些經營管理和風險管控能力不足的上市企業出現了流動性問題,資金相對充裕的國資成了這些企業的求助方向。

“另一方面,市場動盪客觀上提供了有吸引力的價格,而國資委類似提高證券化率、推進國企改革的考核要求,也會推動國資更積極的佈局上市公司。兩方面因素疊加,就出現了今年很多國資成為上市公司新的大股東現象。”

在此背景下,袁華明認為國資佈局A股正當其時。“隨著過去幾年法律法規完善以及配套措施推進,上市公司質量有了比較明顯提升;而過去幾年市場震盪客觀上又提供了好的價格區間。一定意義上講,國資佈局民營上市公司的時機正好。”

此外,還有一種現象為,2018年貿易摩擦疊加去槓桿導致很多在各行業內競爭力不強的公司面臨倒閉風險,不少上市公司面臨股權質押爆倉,公司被動變更實控人的情況。

“這個時候不少國有企業出手,把這些上市公司控股權接過來,防止金融風險進一步擴大。”淳石資本執行董事楊如意稱。

標的良莠不齊背景下的增值保值

目前,2019年報陸續披露,這些國資入主的上市公司成色幾何?

從已公佈2019年年報公司的情況來看,這些國資入主公司業績參差不齊。有一年淨利潤超過10億元的碧水源,也有虧損超過10億元的聯建光電、迅遊科技。由於連續兩年虧損,聯建光電、迅遊科技2020年可能難逃ST的命運。

從股價表現來看,2020年表現較好的國資入主公司也主要為小市值標的,包括音飛儲存、北京文化、百洋股份、高科石化、清源股份、ST遠程、大連友誼等,而國光電器、石大勝華等股票在今年以來股價表現則相對不佳。

鑑於目前股價和業績的稂莠不齊,上述公司真的能使國資相關項目實現增值保值嗎?

對此,私募排排網資深研究員劉有華介紹,國資入股有非常嚴格的標準,投資的安全性是放在首位的,所以增值保值是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的指標。

“為了保證增值保值,一般國資委的投資就會更具多元化,和項目甄的高標準。同時由於國資委的背景加持以及資本運作,所以一般而言,國資投資的項目增值保值的問題都不大。”

然而,雖然國資入股會給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帶來很多資源和優勢,市場上卻並非沒有失敗的案例。

以華映科技為例,該公司在福建國資委入股後發展並不如意。從公司公佈的業績預告來看,華映科技2019年預虧20億-30億,2019年一季度預計淨利潤虧損4億-5億,同比去年虧損金額有所擴大,頹勢難挽。

“任何人都無法保證投資零失敗。但對於國資來說,他們要做的儘可能市場化,讓專業人來做專業的事情,保持整體投資的成功。”楊如意稱。

袁華明由此建議,國資入股要注意協調平衡各方利益,理性介入戰略把控和日常經營,利用自身優勢幫助上市企業獲得更好發展動能,從而降低投資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