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與眼淚的祕密#

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曾經這樣推測:流淚是某種進化的遺蹟,哭泣時,眼睛周圍的微血管會充血,同時小肌肉為保護眼睛而收縮,導致淚腺分泌眼淚。

#情感與眼淚的秘密#

而美國人類學家蒙塔戈有完全相反的理論:人類流淚是適者生存的結果。眼淚中含有溶酶菌,這是一種人體自衛物質,它能保護鼻咽黏膜不被細菌感染。

繼而有研究把流淚分為反射性流淚和情感性流淚,反射性淚水中蛋白質含量明顯低於情感性淚水,這種蛋白質是一種類似止痛劑的化學物質。

#情感與眼淚的秘密#

流淚是一種排洩行為,能排除人體由於感情壓力造成和積累起來的生化毒素,使流淚者恢復心理和生理平衡。

女人流淚多是情感性的,陌生人的痛苦與悲傷是無法猝然引起共鳴的,那種感情需要培養,正如看電影電視,需要煽情,正如舊時哭喪,邊哭邊敘說。

我想起相處時一些瑣碎的事情,回家不再有人,不再有人在每晚睡覺前檢查門窗是否關好,不再有人關心冷暖,也想起一些自己沒有做好的事情,曾經不耐煩的情緒,就是這樣忍不住落下淚水,算是懺悔。

人類的哭泣是複雜的社會行為。

對於哭泣,人類也許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我們經常哭泣,而且幾乎每天都會看到別人臉上的淚水。上世紀80年代,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以300多名男性和女性為對象進行了一項研究。結果發現,女性每月平均要哭5次,男性則每4周哭一次。嬰兒出生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放聲大哭,向所有人宣告:“我來了”!

人類的哭泣之所以特別,對於人類來說,在遠古的某個時期,在人類祖先的淚腺與表達深層情感的大腦區域之間,進化出了神經元連接。

#情感與眼淚的秘密#

眼淚帶走煩惱:

為什麼很多人痛哭一場後,感覺就會輕鬆不少?科學家發現,哭泣時流下的眼淚能清除人體內的過多激素,而正是這些激素讓我們產生了煩惱。

成人以後,我們的哭泣不可避免地混入了情感的因素,而哭泣所攜帶的信息,遠不只身體不適或生理需求那麼簡單了。

這一變化並不意味著生理機制不再起作用了,而是說哭泣已經與大腦的高級功能和越來越微妙的情感有了更深的聯繫,它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對於哭泣者周圍的人來說,眼淚的含義是強烈而真實的感情。

#情感與眼淚的秘密#

淚水分3種

人的一生通常會流下3種眼淚。最基本的淚水會在每次眨眼睛時出現,它浸潤著我們的眼球。第二種淚水是反射性淚水,當我們的眼睛受到意外傷害,或接觸到股刺激性氣體的時候,我們的眼睛就會湧出這種淚水。第三種是情感性淚水,就是我們哭泣的時候流出的淚水。

前兩種眼淚具有相似的化學成分,但情感性眼淚的化學成分卻不同,分析這些成分,我們就可以瞭解淚水的作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生物化學家威廉·弗雷發現,在情感性眼淚中,蛋白質的種類比反射性眼淚多20%~25%,鉀含量更是後者的4倍,而且錳濃度要比血清中的高30倍。這種眼淚還富含激素,比如腎上腺皮質激素和催乳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