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極簡史:第一、第二、第三德意志帝國是怎樣發展和劃分的?

世界歷史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中國歷史學家在劃分歷史的時候,喜歡使用“前、後、南、北”這種具有方向性的詞彙

,譬如我們熟悉的東周、西周、東漢、西漢、前趙、後趙等等;而西方歷史學家喜歡使用數字來劃分歷史,譬如法國的第一到第五共和國,德國的第一、第二、第三德意志帝國。

這是由於中西方歷史的不同導致的,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週期短,王朝多,所以需要把每一個王朝都嚴格區分開來,而西方歷史中的封建王朝週期長,所以直接用數字來劃分歷史時期,但有時候也不是絕對的,譬如羅馬帝國分裂成為東西羅馬帝國,法蘭克王國分裂成為東,中,西法蘭克王國。

德國極簡史:第一、第二、第三德意志帝國是怎樣發展和劃分的?

今天不談其它的,來談談德國的歷史,根據歷史劃分,德國一共分為三個階段。在歐洲歷史上有一個鼎鼎有名的大帝國叫做神聖羅馬帝國,讀者一聽這個名字,不瞭解內情的話乍以為它還是羅馬帝國的延續呢。神聖羅馬帝國和羅馬帝國確實有一定的關聯,但是不大,主要關係是神聖羅馬帝國繼承了西羅馬帝國的正統。

這就是兩者唯一的關聯,但神聖羅馬帝國其實是德意志的歷史,它和羅馬帝國是毫無關係的。神聖羅馬帝國的前身是法蘭克王國,這個法蘭克王國是日耳曼民族中的一個分支法蘭克人所創建的封建王國,並且在疆域和政治上都和羅馬帝國毫無關係。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法蘭克人曾經是羅馬帝國治下的一個邦國,所以這就像秦國和周朝的關係一樣,如果秦國後來把周朝的王號冠在自己頭上,兩者也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因此我們可以把法蘭克王國理解為羅馬帝國瓦解後崛起的一個諸侯國

,德意志歷史的創造有兩個關鍵人物,第一個查理曼大帝,在他的治理下,法蘭克王國的勢力達到了巔峰,所以又把這一時期的法蘭克王國稱之為查理曼帝國。而法蘭克王國和羅馬帝國的關聯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的,查理曼大帝第一個被羅馬教皇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撲克牌紅桃K中的人物就是他,K在撲克牌中代表國王,分別有四個,黑桃K是大衛,梅花是亞歷山大大帝,方塊K是凱撒;Q代表四位皇后,J代表四位侍衛)

德國極簡史:第一、第二、第三德意志帝國是怎樣發展和劃分的?

查理曼去世以後,法蘭克帝國一分為三,成為東,中,西法蘭克王國。其中東法蘭克王國轉變為了德意志王國,這就是德國曆史的開端了。而西法蘭克王國則演變為法蘭西王國,而這個法蘭西王國後來被拿破崙提升為法蘭西第一帝國,這就是法國的來歷了。有趣的是神聖羅馬帝國是被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的,也就是中歐這段歷史基本上是建立在法蘭克帝國的分裂之上。

東法蘭克王國向德意志王國轉變以後,德意志人二代君主奧托大帝(德意志之父)被羅馬教皇加冕為“羅馬皇帝”,於是羅馬就和德國曆史巧妙的關聯在了一起。等到了腓特烈一世的時候,他在羅馬帝國前面加上神聖兩個字,而且那時候這個國家的稱呼就叫“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於是神聖羅馬帝國開始作為德意志歷史的部分而存在,故歐洲歷史學家又把神聖羅馬帝國稱之為德意志第一帝國,因為它是由日耳曼人創造的歷史。

神聖羅馬帝國的覆滅是法蘭西王國的崛起,這個王國的前身是西法蘭克王國,而法國大革命中要推翻的王朝就是法蘭西王國波旁王朝,代表事件就是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拿破崙在法國大革命中迅速崛起,通過“霧月政變”,拿破崙成功掌握法國最高權力。

德國極簡史:第一、第二、第三德意志帝國是怎樣發展和劃分的?

1804年12月羅馬教皇在巴黎聖母院為拿破崙加冕稱帝,

於是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時代結束,取而代之的是法蘭西第一帝國誕生。拿破崙用他天才的軍事才能擊敗了數次反法同盟,在“三皇會戰”中拿破崙一舉擊敗俄國和奧地利帝國聯軍,迫使奧地利同法蘭西簽訂了《普雷斯堡和約》。根據這封合約,奧地利被迫退出反法同盟,並且奧地利國王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西斯二世在拿破崙的要求下取消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號。

這也就標誌著神聖羅馬帝國從此退出歷史舞臺,德意志第一帝國成為歷史。神聖羅馬帝國的瓦解讓德意志地區變得更加混亂,而此時一個王國崛起了,它就是普魯士王國。當時普魯士和奧地利都是神聖羅馬帝國治下最強大的兩個諸侯國,當時間來到1862年時,普魯士王國出現了一個政治強人,他致力於謀求德意志的統一,在他當選為普魯士王國首相時,他在議會下院的演講中說:

當代的重大問題並非通過演說和多數派決議就能解決的,而是要用鐵和血來解決。

他就是鐵血宰相,俾斯麥——

德國極簡史:第一、第二、第三德意志帝國是怎樣發展和劃分的?

俾斯麥的出現對德國曆史十分重要,在他推行的鐵血政策之下,普魯士王國一共發動了三場戰爭,分別是普丹戰爭(丹麥),普奧戰爭(奧地利),通過這兩場戰爭,普魯士王國統一了北德意志地區。最後一場戰爭是為了統一南德意志地區,但當時南德意志地區有法蘭西第二帝國撐腰。

於是雙方之間爆發了著名了普法戰爭,結果是法國大敗,拿破崙三世投降,拿破崙第二帝國滅亡。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加冕成為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帝國的皇帝,從此德國這個國家才算真正出現。德意志之前是一個廣義的地理、民族和文化概念,而德國才是一個國家的稱呼,它的全稱是德意志帝國,而今天德國的全稱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可見,德意志的統一以及德意志作為一個國家名字出現,才誕生了德國這個稱呼,因此在德意志帝國之前,是不能把那段歷史等同於德國曆史,只能叫德意志歷史。而這個德意志帝國就是俗稱的德意志第二帝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發動國,德意志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以失敗而宣告瓦解。隨後被魏瑪共和國短暫取代,當它當時國家名稱依舊叫德意志國。

在第一次大戰中的失利,讓德國內部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由於揹負著鉅額的戰爭賠款,加上工業近乎停止運轉,大量的工人失業,一戰老兵甚至淪為到上街乞討的地步。因此彼時的德國內部可謂矛盾重重,危機四伏,各種革命活動此起彼伏,政黨之間亦是相互掣肘和鬥爭。

德國極簡史:第一、第二、第三德意志帝國是怎樣發展和劃分的?

而希特勒就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出世的,所以他後來喊出的口號就是:

讓德國每一戶人家的餐桌上有牛奶與麵包。

這個口號為他贏得了更多下層群眾的支持,希特勒最初加入的是一個只有95個黨員的工人黨,而他是第96名,通過不斷對這個工人黨的改造,後將其改名為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也就是我們後來常說的納粹黨了。這個黨派的不斷壯大讓希特勒在政壇崛起,並在後來與總統興登堡分庭抗禮,通過不斷的政治角力,希特勒贏得興登堡的好感,在他的提名下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

而隨著興登堡的去世,希特勒終於沒有人可以阻攔他專權的道路,於是在法西斯專制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直到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失敗。這段歷史被稱之為德意志第三帝國時期。二戰以後,鐵幕的降臨,在蘇聯和美國的主導下,德國被劃分為東德和西德,並修建了柏林牆,一度統一的德意志再度分裂,直到1990年柏林牆倒塌,東德和西德合併,德意志才再度完成統一,並延續到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