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最愛我的人走了:終於有了報答您的資本,您卻再也享受不到了

《大魚海棠》裡有一句話特別扎心:

我告訴你什麼事情最可悲,你遇見一個人,你犯了一個錯。你想彌補還清,到最後才發現,根本無力迴天。

因為有些人的離開,也許還能重逢;可有些人的離開,一轉身就是一輩子永不再見,從此相聚只能出現在夢裡。畢竟,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永遠是個未解之謎。

前年5月,柳巖的父親因胃癌病逝。失去摯愛之後的柳巖,在節目裡痛哭:她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讓父親看到她穿婚紗的樣子。

那個最愛我的人走了:終於有了報答您的資本,您卻再也享受不到了

還有在德國登臺演出的岳雲鵬,也忍不住在場上失聲痛哭,他最遺憾的就是,沒能在父親離世的時候見到他最後一面。

同樣是喜劇演員出身的賈玲,在小品《你好,李煥英》中嚎啕大哭。李煥英就是賈玲的媽媽。

賈玲心底最深的痛就在於:母親去世前,她沒能見到最後一面,這已經成為她一輩子的傷。

而對於青年作家孔祥高來說,他最大的痛就在於,最愛他的外婆去世了;他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在外婆生前好好陪陪她,好好照顧她。

那種孤獨、無助與無奈時時刻刻佈滿全身,他把內心最真實的感受記錄在中篇小說《那個最愛我的人走了》中,與我們一起思考生與死、我們與家人的關係的意義

那個最愛我的人走了:終於有了報答您的資本,您卻再也享受不到了

1、珍惜:“我終於有了報答您的資本,可是您卻再也享受不到了”

心理學上說,人們面對親人離世,通常會有四個階段:

最開始震驚,然後麻木,期間會有憤怒和痛苦,再然後感覺到悲傷和思念,最後是意識到那個人真的離開了,才開始接受。

這是一個緩慢而艱難的過程,每一個階段都是內心的一次淬鍊,沒有親身經歷的人,永遠不會明白那種痛。

那個最愛我的人走了:終於有了報答您的資本,您卻再也享受不到了

臘月二十七這天,對大家來說,馬上就是新年了,是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過年的日子,可對於作者來說,這卻是最難以接受的一天。

因為外婆快不行了。

起初是震驚。外婆已經九十多歲了,雖然已經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但當這一刻真正到來的時候,作者整個人還是懵掉了。這種突如其來的離別感太強,就好像整個人一下子沒有了依靠,心裡空落落的。

接著是麻木、憤怒和痛苦。震驚過後,不斷安慰自己“逝者已逝”,暫時麻痺自我,但那種深切的痛苦依然會在不經意間湧出來。

尤其是對於由外婆一手帶大的作者來說,這種感覺更深,更重,也更痛。當他學成歸來,內心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我終於有了報答您的資本,可是您卻再也享受不到了

那個最愛我的人走了:終於有了報答您的資本,您卻再也享受不到了

再然後感到悲傷和思念。那位曾經陪伴自己整個童年的外婆,確確實實地衰老了。

首先是身體上的衰老。稀疏的白髮,乾枯的雙手,蹣跚的步伐,一點一點消磨著外婆的身體。而對於這樣的痛苦,就連醫生都無法解決:他能治病,但治不了老。

其次是精神上的衰老。除了身體機能上的精神衰老與意志薄弱之外,外婆還從信土生土長的神仙菩薩,轉移到信主,這是一種在極限孤獨狀態下的自救行為。可後來發現這種短暫的孤獨方法只是飲鳩止渴,外婆又重新信回了神仙菩薩。

外婆的信仰經歷了“神仙菩薩——主——神仙菩薩”的輪迴,最初是農村人的傳統信奉,中途轉換是為了消解暮年的孤獨,最後迴歸傳統信仰,既是傳統觀念深埋於心的體現,也是回溯本心的真誠訴求。

直到最後,意識到那個人是真的離開了,開始學會接受,被迫成長

很喜歡胡歌說過的一句話:在擁有的時候懂得珍惜就不會害怕失去,若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就算不上真正擁有。對於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要懂得珍惜,不要等到失去才追悔莫及。

那個最愛我的人走了:終於有了報答您的資本,您卻再也享受不到了

2、趁早:“別讓親人等得太久,愛他們要趁早”

賈平凹在《懷念母親》中說:“當母親與我們告別、與這個世界告別,那種疼痛是錐心刺痛的。”

父母離世,親人離開,那種痛苦如影隨形,時時刻刻刺痛我們,每分每秒提醒著我們:別讓他們等得太久,愛他們要趁早

很多事情我們總是覺得,以後有的是時間做,但當你回過頭時,一切都已經是滄海桑田,愛你的人已經離開,以後也再也沒有以後了。

在餘華《活著》一書裡,男主人公福貴剛開始就是一位遊手好閒的公子哥兒,拿著爸爸的家產沉迷賭錢。他每天享受著爸爸的物質支持,媽媽無盡的愛,以及妻子的包容,而不自知。

某天當他像往常一樣輸了錢,朝老闆喊“記賬”的時候,老闆沒有像往常一樣回應“好嘞”,而是直接指出“你已經沒有家產可以抵押了”。這一句話,幾乎改變了他整個人生。

那個最愛我的人走了:終於有了報答您的資本,您卻再也享受不到了

電影《活著》截圖

從“富二代”變成“窮光蛋”,從華麗大院搬進茅草屋,或許,你以為自己可以擁有精彩的明天,可現實卻是毫不留情的意外。

以前每次出門賭錢的時候,爸爸總會提醒他“做點正經事”,他也總會不耐煩地回一句“死老頭子”。

可是這次,他沒等到這句提醒或抱怨,等來的只有爸爸遭遇打擊不幸去世的消息。

從此之後,福貴才開始振作起來。

如果福貴能夠早一點醒悟,他或許不會如此沉迷於賭錢;如果福貴能夠早一點體會到父母和妻子給他的愛,或許就不會造成這樣的悲劇。

有句老話發人深省: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小時候,父母含辛茹苦照顧我們成長;長大後,我們忙於學業、忙於事業、忙於自己的小家庭,卻忽略了父母。在我們不斷成長的同時,父母卻在慢慢變老,沒有人能夠在自然規律面前預測生命的長短。

其實相比於他們的付出,他們想要的並不多,無非是子女的關心而已。無論是曾經的富二代福貴,還是《那個最愛我的人走了》的作者,最懊惱的事情就莫過於沒有在親人在世時給予足夠的陪伴與愛。

所以,別讓自己有太多後悔的機會,別讓親人等得太久,趁早去愛

那個最愛我的人走了:終於有了報答您的資本,您卻再也享受不到了

3、釋然:“愛的人走了,餘下的人,更要好好地活”

在《朋友請聽好》中有一句歌詞寫到:說奶奶的手帕,藏著給你的糖。

那些童年時期的溫暖與愛,那些曾經沒有留意到的美好,早已鐫刻在靈魂深處,未曾遺忘。

《尋夢環遊記》中說: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沒有一個人記得你。

因為不曾遺忘,就不曾分離。儘管身體已逝,但記憶永存,永遠活在心裡。

那個最愛我的人走了:終於有了報答您的資本,您卻再也享受不到了

電影《尋夢環遊記》截圖

所以當那個最愛我的人被放進一個小匣子的時候,除了心靈上無法抵禦的哭泣之外,或許還有一絲釋然的寬慰。

作者也在小說中寫道:

我永遠都會記得我的外婆,我和我的外婆永遠綁在一起,我們永遠都在相互凝望,即便外婆已經不在了,但我能看見她的眼睛,我知道她一直都在凝望著我,守護著我,我知道。

因為一直銘記,所以未曾失去,內心的傷痛也在愛中慢慢釋然。

畢竟,愛的人走了,餘下的人,更要好好地活。

本文參考:孔祥高——《那個最愛我的人離開了》

https://read.douban.com/ebook/13239874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