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坐高的650DS,還硬得起來麼?

一臺硬派ADV的樂趣在於

每一次飛躍山坡,每一次趟過激流

每一次掙脫泥濘,每一次穿越沙漠

在戈壁灘無畏前行,在雨林中接受洗禮

絕非只是在泊油路上循規蹈矩!

降低坐高的650DS,還硬得起來麼?

無極650DS正是這樣一臺擁有著豐富駕駛樂趣的硬派ADV。

在研發階段,我們抱著幾近嚴苛的態度,對硬派ADV無極650DS進行通過多輪的試驗測試,不斷優化調整,得到最優方案,只為打造出一臺屬於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硬派ADV!

降低坐高的650DS,還硬得起來麼?

2019年8月23日,200臺650DS在京東首次發售,僅用5分鐘就售罄一空。

降低坐高的650DS,還硬得起來麼?

2019年9月20日無極650DS重磅發佈,它傳承載冠軍基因擁有強悍的行駛性能,能輕鬆征服高山、險地,以嚴苛品質與無所不至的硬派性能,贏得各地摩迷的追捧。

降低坐高的650DS,還硬得起來麼?

上市至今,它征服了瀘亞線,闖入神龍架秘境,又將老漢坡、馬牙雪山、松山灘草原、塔克拉瑪干、帕米爾高原置於輪轂之下,還開啟了摩遊35國的浩蕩征途...

天性冒險,硬派越野,無極650DS仍在書寫著它的傳奇!

近期有位車友反饋

網上傳出一個方案

“通過調整三角聯板的安裝角度

可以將650DS的坐高降低至790mm”

這樣的方案究竟靠不靠譜?

今天,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降低坐高的650DS,還硬得起來麼?


降低坐高的650DS,還硬得起來麼?


實際上,無極650DS是一臺偏向越野的ADV,所以它按照70%非鋪裝和30%鋪裝路面的理念進行打造。

降低坐高的650DS,還硬得起來麼?

首先,越野型的ADV的前後避震器都必須要有較長的行程。

因為在非鋪裝路面激烈駕駛時,過坑或是跳躍等極限使用時,如果避震器的行程不足,車輛的在受到較大的衝擊力時,避震器會發生觸底造成避震器損壞。

降低坐高的650DS,還硬得起來麼?

同時,越野型的ADV必須有較高的離地間隙與大尺寸的輪胎。

較高的離地間隙能夠避免底盤發生磕碰受損;而採用較大尺寸的輪胎,則會使車輛擁有更強悍的通過性。

由於以上三點原因,使偏向越野的ADV的整體高度會高於偏向公路的ADV。

降低坐高的650DS,還硬得起來麼?


降低坐高的650DS,還硬得起來麼?

降低坐高的650DS,還硬得起來麼?

雙坐高的差異

降低坐高的650DS,還硬得起來麼?

650DS有高座版和低座版,兩種坐高設定。考慮車友使用便捷性,兩個版本的區別僅僅是坐墊的厚度不一樣,厚度差在40mm左右。因為低座版的海綿厚度減薄,所以相較高座版的舒適性有所下降。

舒適度說明

降低坐高的650DS,還硬得起來麼?

在整車匹配時的人機舒適性方面更多是按高座版設定的,但也一定程度兼顧了低座版。

這樣設定的目的是,駕駛經驗不足的車友可自行選購低坐墊,在暫時犧牲舒適性的情況下對坐高進行降低。等用戶逐漸對車輛的性能和表現熟悉之後再換回高坐墊(目前整車銷售均為高座版本,低坐墊無極京東、天貓旗艦店均有銷售)。

降低坐高的650DS,還硬得起來麼?

降低坐高的650DS,還硬得起來麼?

關於強度方面的影響

通過調整三角聯板的安裝角,雖然是可以實現坐高降低28mm左右,但會造成後懸掛系統的連接結構中的幾何尺寸的重新組合,使力和力臂發生變化,從而產生以下影響。

1. 力和力臂的變化,會造成後懸掛系統的槓桿比變大,在同等的重量下後減震的預壓會增大,從而導致後減震偏硬且使用壽命縮短。

2. 力和力臂的變化,也會造成懸架連接結構與車架的連接位置受力較原來增加12%左右,這會影響車架連接位置的強度,產生連接位置斷裂的風險。

降低坐高的650DS,還硬得起來麼?

3. 力和力臂的變化,會讓後輪極限運動升程增加40mm左右,這樣會導致車輛在過坑或是跳躍等極限使用時,後輪與後擋泥板干涉而損壞後擋泥板。


關於操控方面的影響

1. 上述調整造成的變化,因為只是降低了車身後段的高度,而前減震沒有變化,這會讓整車的車頭變高,使前伸角增加1.4°,前伸距增加8mm。這樣的變化會讓整車的穩定性提升,但操控靈活性變差。

降低坐高的650DS,還硬得起來麼?

2. 上述調整,因車身的前高後低變化,整車的重心會後移,整車的操穩及操控會變差,同時人機的舒適性也會變差。

看完了磚家的建議,相信車友們對於"通過調節三角聯板降低坐高"的可行性和風險,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希望車主們不要貿然去改變650DS的原廠坐高設定,以免產生上述風險。


實際上駕馭硬派ADV

並不是一件難以實現的事情

你只需要積累一些騎行經驗

掌握一定的駕駛技巧

就能夠真切的感受到

這種激情、熱血、澎湃的樂趣!

降低坐高的650DS,還硬得起來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