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血的鬼魂:讀《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

導語:當今時代,殖民主義離我們相當久遠,因之許多人忘記了那段歷史。近日,閱讀了美國作家亞當·霍赫希爾德的《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後,讓我們重新溫故了那段殘酷的歷史。作為現代人,我們是如何對待歷史,這完全取決於我們是否承認歷史,這就是本書告訴我們的。

美國作家亞當·霍赫希爾德的《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讀罷讓人心情沉重,他揭開了一百多年前發生在剛果的一場沉重的罪惡活動。這項活動是當時新型奴隸貿易,這場貿易和剝削,因為發生地太過隱秘,以致於許多人都毫不知情。如今時間的長河過去一百餘年,那些罹難而死的鬼魂至今還在泣血,因為他們的冤屈至今還未昭雪。這本書是在揭露歷史方面的一個重要嘗試,我對此極為讚賞。


泣血的鬼魂:讀《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


全書從利奧波德家族受邀擔任新生國家比利時講起,其中一個原因頗為玩味,內中提到“這個新生的國家覺得有必要擁有一個國王”,看到這裡,這使我聯想起清末民初的政局,那時在清帝遜位後,因為原清朝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的威望,尚能鎮得住氣勢,這時新生的民國同新生的比利時一樣,需要一個安定的大環境,而這大環境當時除了皇權似乎沒有更好的選擇。

為何這樣說呢?雖然民國初肇,但在歷經了數千年的帝制的中國,當時一般的百姓尚難分清總統與皇帝的區分,乃至於有人見了民初的大總統孫中山叩頭請安,這不得不說是一種中國的傳統帝制的延續。袁世凱理解中國的現實,在籌安會六君子的鼓譟下,他半推半就接受了帝制,建立中華帝國。中華帝國的政體不等同於君主專制政體,而是仿效西方諸國的君主立憲政體,實際上皇帝在此之下是一個虛君,而議會和政府才是真正的主導力量,這點同當時的比利時情況類似。


泣血的鬼魂:讀《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


閒話休說。利奧波德二世的童年並不幸福,他的婚姻是政治婚姻,但是這位政治聯姻的妻子生下的兒子很早就夭折,這意味著國王的王位將不得不轉給他人。這使得他極為不滿,只得把興趣轉向事業,這個事業就是一直希望開拓的海外殖民地。利奧波德二世的時代,全球的殖民地基本瓜分完畢,除了非洲以及亞洲某些地方,還存在一些落後的國家,而這些地區要麼是原來的列強看不上的貧瘠之地,要麼就是單獨無法吞併的土地。如何憑藉比利時的小國之力取得殖民地呢?利奧波德二世依靠的不是槍炮,而是藉助人道主義。

彼時的歐洲,殖民主義成為了明日黃花,隨著馬克思等左派力量的壯大,對社會不公正現象的批判,歐洲廢奴主義者的堅持,歐洲列強相繼廢除了奴隸貿易,殖民活動不再大肆宣傳。利奧波德二世正是藉助這一思潮的影響助其奪得第一塊殖民地。他成立一系列的探險協會、學會研究機構,但終極目的都是獲得一塊殖民地。

同時,他也與主要國家英國、法國、德國等縱橫捭闔,打探虛實,確定了殖民計劃。而機會這時也向他走來,這就是斯坦利。斯坦利出生在英國,成長在美國,他原本是一名水手,後來做了記者,但卻一直都有一顆探險的心,最終他來到了非洲,他因尋找到英國探險家戴維·利文斯通的事蹟而名聲大噪。搜尋利文斯通的過程中,他發現了非洲中部剛果河的巨大價值,而且作了詳細的標記。

原本,他是向英國兜售控制剛果河流域的計劃,但是英國人卻不感冒。正當此時,利奧波德二世得知此事,他通過一系列運作,最終使得斯坦利為其服務,終於實現了建立殖民地的夢想,即隨後成立的剛果自由邦。


泣血的鬼魂:讀《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


為利奧波德二世服務的有美國的外交官、探險家、富商、英國伯爵,年輕人,這些人成為了利奧波德二世治下剛果自由邦的中堅力量,也是他們在剛果設立軍隊,統一各個土著部落,但最主要的任務則是收集象牙,割膠。無論是兵源,還是勞動力,都是當地黑人。他們不僅自己從阿拉伯奴隸販子手中購買,還通過各種手段抓捕,俘虜,為殖民經濟發展提供各項人力資源。當然,在其中,發生了許多慘劇,酷刑和殺戮都是家常便飯,而這引起了奴隸一波又一波的反抗,隨之而來就是更加嚴厲的鎮壓。

利奧波德二世則使用這些殖民地的利潤,購置不動產,修建壯麗的建築,這些都是比利時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實現的。當然,某些充滿同情心的人也不斷努力曝光這些惡行,有華盛頓、謝波德、康拉德、莫雷利、凱斯門特。他們的揭露最終使得列強出於一些理由,勸說利奧波德二世放棄剛果自由邦,在壓力面前,利奧波德二世放棄了,但他的罪行卻從未受到清算,並且壽終正寢。而變成比屬剛果後,剛果人的處境並未好轉,剝削更加隱蔽了。正像作者所言,他是以此為例,清算殖民主義的罪惡,因為這些罪惡導致了一些國家的落後和貧窮,如果我們不徹底的反省和追究,那麼此類的苦難還將在人類的歷史上再度重演。


泣血的鬼魂:讀《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


通篇來看,本書與其說是歷史書,不如說是一本小說,這是一本非常典型的歷史小說。但是文中引用的資料也異常豐富,可以說是有理有據。讀者閱讀此類書籍,只會看到暢快淋漓,如同電視劇一般,讀完之後也使人深思,毫無疑問這是一本好書。而且,本書首次出版1995年以來,多次加印,足以證明其歷史價值。從本書來看,本書引用了大多數前人的研究成果,作者並未有當地的實際經歷,而且在某些地方缺少一些地圖,如有地圖相配,那是極為有用的。不過,這些都是一些小問題,不足以影響本書的價值。

本書最使我不滿意的地方是中譯本,中譯本的翻譯質量相當之差,通篇的翻譯腔,極不符合中文的表達,而且有些史實的翻譯並未勘誤,這些工作都是一個優秀的譯者需要努力的,總得來說,歷史類書籍還是交給史學專業翻譯更為好些,文筆上再作潤飾,這將為本書添彩。

總之,本書為我們瞭解西方的殖民史打開了一個窗口,如果感興趣,再閱讀歐洲的近代史,或許會有更多的收穫。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參考文獻

1.(美)亞當·霍赫希爾德著,扈喜林譯:《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

本文由江南蓑翁團隊創作,版權歸江南蓑翁團隊所有,如有抄襲等侵權行為,本賬號保留訴諸法律權利。

歡迎關注頭條號/微信公眾號/網易號/百家號:江南蓑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