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美國疫情之殤豈是特朗普一人之過

 美國疫情愈演愈烈,已有66萬人染病,3萬多人死亡。


  美國人痛心於這場幾成國殤之災難,開始反思和追責。許多美國自由派人士和媒體紛紛把矛頭對準特朗普,保守派人士則奮起反擊,“甩鍋”大戰正在展開。
  其實,仔細梳理疫情演變的來龍去脈,我們可以發現,美國疫情發展到今天這種慘重地步,絕不僅僅是特朗普一個人的過錯。


  美國的制度與文化決定了,這是一個早就可以預見的結果。


社評:美國疫情之殤豈是特朗普一人之過

美國一線抗疫醫護人員防護物資不足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 路透圖


  當疫情在湖北肆虐,中國舉國抗疫時,尚在美國隔岸觀火的不少人就意識到:“中國的作業,美國是抄不來的”。當時有旅美華人議論:如果美國也暴發這種疫情,華人或許只有自求多福、各自珍重吧。


  未料竟一語成讖。


  曾經發生在武漢的一幕幕,正在紐約翻版式地上演,只是美國式的應對與中國式的應對大有不同,其結局是,紐約的疫情比武漢來得更慘重。
  有人將憂慮今天美國疫情之殤而產生的怒火,一股腦兒地發洩在特朗普一個人身上,這是有失偏頗的。


  誠然,作為總統,特朗普對美國疫情蔓延負有重大責任。


  其自以為是、自我膨脹、剛愎自用的個性,令他難以傾聽不同觀點,不善於採納專業意見,一根筋地相信自我直覺與衝動。


  這從他從1月下旬到3月中旬一直輕視疫情、淡化危險的輕佻言語中可見一斑。


社評:美國疫情之殤豈是特朗普一人之過


  然而,特朗普的個性只是造成美國政府動作遲緩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在於:選舉政治。


  恰逢選舉年,民主黨人試圖彈劾特朗普而發動的一波又一波攻勢,令特朗普深感不安。


  但他深諳“笨蛋,關鍵在經濟”之理,他引以為豪的是,失業率創新低,股市創新高。


  此時他最關心的是,經濟數據漂不漂亮,而不是這場疫情可能帶來多少人死亡。
  直到3月中旬,新冠恐慌引發華爾街崩盤,股市四次熔斷,專家警告再不採取措施,死亡可能高達200多萬時,一直以為封住中國人來美就可以萬事大吉的特朗普才慌了。


  疫情再惡化下去,特朗普知道,他不用等到11月份,現在、馬上、立即,他就有下臺的危險。


  這是特朗普3月中旬能夠回心轉意,突然採取更有力措施的根本原因


  不過,特朗普心中依然惦記的是經濟,是選舉。


  這就難怪全美各地剛普遍實施“居家令”半個多月時間,疫情尚未到達頂點,特朗普就躍躍欲試,想在5月1日之前全面復工、恢復開放。


  因為他知道,已經有2200多萬人失業的美國經濟扛不住了,他的總統寶座也就危矣。
  在選舉政治的巨大壓力下,不要說是特朗普這樣反覆無常、變化多端的人,換成別人當總統,不管他或她是特靠譜,還是特沒譜,只要心中裝的是選票而不是百姓,裝的是大位而不是生命,就一樣會像特朗普這樣瞻前顧後、進退失據。


  選舉政治是西方精英們迷之自信的民/主制度的核心內容。


  在他們看來,有了西方民/主體制下的分權、制衡、開放、透明,一定不會有疫情的隱瞞,民意也一定不會被壓制,疫情一定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他們恰恰忽視了,小政府、大社會的制度,難以做到應對突如其來的危機所必需的資源有效調度、社會整體動員、全民統一步調。
  無論是早期因為分權的制度設計,造成檢測難以儘快推廣,還是後來因為聯邦與地方的分權,造成抗疫責任的推諉與抗疫資源的搶奪,美式民/主制度在應對危機中的低效無能,在此次美國抗疫過程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美國的聯邦制,決定了抗擊災害主要是州的事情,聯邦政府只是起到協調和幫助的作用。


  聯邦政府可以關邊境,可以管外交,可以派軍隊,可以幫物資,但管不了各州何時、如何實施阻斷傳染病所需的隔離限制措施。即便是總統下的命令,州長也未必要聽。
  這就難免在危機來臨、資源緊張的時候,各州各自為政、自行其是,乃至以鄰為壑。聯邦與地方各說各話,互相抬槓,也是家常便飯。


  紐約州的民/主黨州長庫莫此次與特朗普最常頂槓,縱使紐約已成全美疫情中心,對外擴散如此嚴重,但庫莫還是堅決抵制特朗普的“封城”意向。


  縱使以封住中國來客和歐洲來客而自豪的特朗普,面對紐約客在美國國內四處擴散,又能奈幾何?
  在美國,不可能發生像中國那種,中央政府一聲令下,調動全國各地4萬多醫護大軍馳援武漢的事情;容易發生的是諸如各州爭搶有限的呼吸機與N95口罩,地方與聯邦互相埋怨準備不足之類的事情。


  加州有了餘力願意幫助紐約,東北六州願意協調重啟經濟,諸如此類的好事因為少見,才會成為新聞。


  近年來,美國兩黨爭鬥愈演愈烈,難以成就大事,早就為百姓所詬病。


  此次疫情再次暴露出,兩黨惡鬥,社會割裂,阻撓了抗擊疫情所需的萬眾一心、齊心協力。


  不管是刺激經濟計劃的出臺,還是重大防疫措施的推出,兩黨在談判中充滿了政治算計。


  不管特朗普做什麼,民/主黨人總是百般挑剔;不管民/主黨人提什麼合理化建議,特朗普常常置若罔聞,甚至反唇相譏。
  在被西方精英奉為圭臬的自由市場經濟體系之下,過去幾十年,美國醫院大規模私有化,成為趨利的醫療連鎖店。


  專家指出,醫院私有化是美國醫院床位減少、呼吸機不足的重要原因。


  紐約市醫院在私有化過程中,床位從7萬多張減少到5萬多張。自由市場經濟旗號下形成的自然壟斷,造成美國醫療費用昂貴,無人監管,以致於疫情早期,美國人對高昂的新冠檢測和治療費用望而卻步。


  “方艙醫院”這種虧本買賣,只有在聯邦政府幫助下,才得以在紐約設立。


社評:美國疫情之殤豈是特朗普一人之過

方艙醫院


  即便特朗普援引《國防生產法》,總統依然需要再三再四地敦促通用、福特、3M等公司加緊生產關鍵設備和物資。不是這些公司不願意,實在是“臣妾做不到呵”。


  在自由市場和全球化的浪潮中,以利潤為最高優先,美國製造業早就外移,產業空心化。美國本土實在沒辦法一下子生產出這麼多急需的物資。3M公司的N95口罩主要由其設在中國的工廠生產,然後運回美國,遠水救不了近火。


  一線醫護人員防護物資不足,各界一呼再呼,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到4月9日已有9千2百多名美國醫護人員感染。
  美國人崇尚個性自由的社會文化,也是造成此次疫情難以遏制的重要原因。


  許多自由派媒體現在抨擊特朗普採取有力措施猶豫不決,但當時對中國採取嚴苛措施冷嘲熱諷,批評中國隔離措施侵犯人權的也正是這些翻雲覆雨的媒體。


  美國一些州長在下“居家令”時遲疑,其實是在嚴格隔離與保障自由之間權衡取捨。即便是下了“居家令”的也留了許多活口,跟中國城市嚴格的小區管理不可同日而語。


  美國人居住分散,社區組織鬆散,沒有中國式的居委會。


  居民隔離全靠自覺,包括輕症病人,主要也是讓自己回家隔離。根本做不到武漢在2月份以後那樣,派社區幹部和志願者挨家挨戶排查,對輕症病人做到應收盡收。


  感染源放任於社會上,病毒焉能不擴散?
  更有甚者,有人打著自由和人權的旗號,刻意挑戰州長的“居家令”。


  從肯塔基青少年的縱情放飛自我,到邁阿密海灘的千人大轟趴,再到一些牧師為捍衛宗教自由照辦的大規模禮拜,每次在危機時刻自我權利的張揚,都是為病毒培育肆虐的溫床,給更多生命帶來甚至無可挽回的風險。


  很多美國人不會願意像武漢市民那樣,犧牲個人權益,配合集體防疫。


  就在這幾天,在密歇根、俄亥俄等地方,已經有不少保守派人士抗議,甚至揚言起訴和持槍威脅下“居家令”的州長。
  常有人說民/主自由的體制下,民眾會獨立思考,不會盲從權威,但多數美國人在4月份之前不戴口罩這件事,充分體現了民/主旗號下,人云亦云形成的民粹觀念,給防疫帶來的危害。


  因為擔心全民戴口罩爭搶不足的防護資源,美國疾控中心到4月3日之前一直堅稱,只有病人才需要戴口罩。


  政府和媒體輪番強化民眾的這種觀念,以致於美國社會形成對主動戴口罩者歧視和排斥的氛圍。


  試想一下,美國人哪怕能早一個月全民戴口罩,勢必減少多少感染者?
  沒有哪種體制是包治百病的萬靈神丹,任何體制都有成功與失敗的範本。


  我們應當追求的是,以人為本的良善治理機制。


  儘管美國抗疫手法在美國現行體制下有其內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但現實是,美式體制在應對此次疫情中的表現是不及格的。美國已經付出了感染者和死亡者在全球遙遙領先的慘重代價。


  或許,這從另一個角度闡釋了那句名言:“自由不是免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