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朝陽溝》,咋這麼受河北河南山西山東農民喜歡?

親!請點下右上“關注”,咱今天來聊聊豫劇《朝陽溝》,好麼?

今年因疫情防控,俺們邯鄲農村快倆月,沒有結婚典禮的了,也就是快倆月沒有聽到那耳熟能詳的豫劇《朝陽溝》了。因為,在我們邯鄲農村,不論誰家娶媳婦,大喇叭裡都會響起豫劇《朝陽溝》,以至於,在村裡聽見朝陽溝唱段,不用主家發請帖,就知道誰家要娶新媳婦了。


豫劇《朝陽溝》,咋這麼受河北河南山西山東農民喜歡?

其實,豫劇《朝陽溝》劇情很簡單,唱的是上個世紀1970年前,城市姑娘銀環,響應“農村是廣闊的天地,青年人大有作為”的號召,自願下鄉來到一個叫《朝陽溝》的小山村。

銀環下鄉來到朝陽溝村成為一名社員,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她的戀愛對象栓保同學是朝陽溝村的。銀環娘不同意銀環放棄城市的工作,來農村當農民受苦受累,銀環“私奔”來到朝陽溝村。


豫劇《朝陽溝》,咋這麼受河北河南山西山東農民喜歡?

可是,農業勞動可不像電影裡演的那麼簡單,銀環在朝陽溝栓保家,栓保一家把銀環當成了自家人對待,村裡人也把銀環當成了村裡人。可是初嘗農業勞動艱辛的銀環,思想開始動搖。

這個時候,銀環娘從城市,來到朝陽溝,勸女兒銀環回城市:“就是當個服務員,也比農民強得多”。女知青銀環在媽媽的勸說下,加上農村勞動的艱辛,思想產生矛盾,動搖了落戶朝陽溝做一個農民的理想。心直口快的栓保二嬸子,還跟銀環娘因為農業勞動的貴賤,還發生了爭吵。

後來,在老支書的開導下,在栓保一家人的溫暖下,銀環堅定了留在朝陽溝做一個知識青年的決心。

《朝陽溝》劇情簡單,人物也不多,那怎麼從上個世紀1970年代公演後,很快風靡晉冀魯豫四省為主的廣大農村?至今,十幾年過去了,仍然生命力旺盛?這一帶農村裡,大人小孩,男女老少都能哼哼幾句朝陽溝的臺詞?


豫劇《朝陽溝》,咋這麼受河北河南山西山東農民喜歡?

個人覺得《朝陽溝》能持久紅火,經久不衰,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朝陽溝》裡的唱的城鄉差別至今越來越大。

城鄉差別到現在不但沒有縮小,反而隨著城鎮化發展,城鄉差別反而加大了。因此,在這一帶農村的農民心裡,仍然是把銀環看成是城市的象徵,栓保是農村的象徵。只有農村人到城市打工工作是正常的,這叫人往高處走;而城市人到農村從事農業生產,就是稀罕的反常的,人往低處流。

個人覺得,只要城鄉差別存在,朝陽溝劇目的傳唱就會經久不衰。只有當城鄉差別消滅後,朝陽溝劇情中銀環下鄉才會慢慢被人淡忘,而朝陽溝劇目也不再熱傳。

豫劇《朝陽溝》,咋這麼受河北河南山西山東農民喜歡?

二是、《朝陽溝》裡唱的都是家長裡短

朝陽溝裡的人物都是農村裡的,沒有宮廷鬥爭,帝王將相之爭。朝陽溝裡的人物就像村裡鄰居一樣親近,這跟普通農民更有通感。例如有威望還是農活把式的老支書;栓保孃的善良和親近;二嬸子的一點就燃的火爆脾氣,但知錯就改,就道歉的直腸子,那個村裡沒有幾個像二嬸子這樣的,喜歡禮情不順,氣死旁人的抱打不平?巧珍這個農村小女孩看見從城裡來的未來的嫂嫂的喜勁。

還有哪個老小孩喜歡說風涼話等等,這些人物官位最大的就是村支書。銀環娘和栓保娘,雖然是同時代的人,但由於一個是城市生活的人,一個是農村土生土長的人,自然會發生一些碰撞。正是這些小碰撞,小摩擦,構成了農村社會的家長裡短,農民看得懂,搞得明白,因此才讓農民喜聞樂見。


豫劇《朝陽溝》,咋這麼受河北河南山西山東農民喜歡?

三是、《朝陽溝》臺詞唱腔創作貼近生活,非常入耳動聽

朝陽溝劇目中生活化的臺詞,大白話一樣朗朗上口,表達非常明白。比如,銀環鋤地把苗鋤掉了,栓保爹和栓保孃的議論,讓銀環隔壁聽見。

正在興頭上的銀環拉著栓保,讓他晚上到地裡去教她學鋤地。栓保說,咱就在院裡也可以學,於是,栓保拿瓦片放在地上,像小孩子玩遊戲一樣,說明那個是草那個是苗。

當銀環在院裡拿起鋤頭,栓保在一旁指揮,唱道:那個前腿弓,那個後腿蹬,把腳步放穩,勁兒使勻,好!好!好!——這時,銀環一鋤頭把地上的那代表著苗的瓦片砸碎。

栓保唱道:又叫你把它判了死刑

正是朝陽溝裡這些生活化的臺詞和唱腔設計,讓我們邯鄲人是百聽不厭。比如,你正煩躁不安,只要朝陽溝那些唱段響起,就自動送到了你的耳眼裡,很快平復了你的情緒。

豫劇《朝陽溝》,咋這麼受河北河南山西山東農民喜歡?

個人覺得:朝陽溝的創作者們,沒有把自己放在高於人民的藝術家位置上,來俯視觀眾。這些藝術家們跟觀眾平起平坐,就站在觀眾中間,才創作出這樣一部經典的豫劇。

在當今讀圖,看視頻的互聯網時代,不是戲劇沒市場了,而是那些藝術家們遠離了人民群眾,站在了人民群眾的對立面,認為自己很高雅,所以創作的劇目不接地氣。老百姓當然不買賬了。

以上,是回村歇歇老農的今天分享,您怎麼看待戲劇越來越沒落這個現實呢?請留言聊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