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流浪地球》成功後沒有出現很多國產科幻片?

cdh123


《流浪地球》是一個好片,但是不是一個掙錢的片,這就限制了科幻片在我國還不會很快崛起。

1.流浪球球掙了46.84億元,但是電影是會有3.3%的營業稅和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這樣33億中只有91.7%可以有來分賬,即只有30.261億可僅各方進行分配。

分配的分別是投資方、發行方和電影院及院線等。其中投資方是33%,發行方是12%,電影院這一方是55%。

而且流浪地球一片整整拍了3年。



咱們再來看一下18年的一部電影《唐人街探案2》。


唐人街2票房32億。

和流浪地球一樣是在春節的這個時間上映。

但是唐人街開機時間卻是在17年8月,距離上映時間只有六個月。

這樣對比下,拍攝時長就能體現出來不同類別的吸金能力了。


2.《流浪地球》火起來也只是個例。

在流浪地球出現之前有幾部科幻電影是能叫好且能掙錢的?

沒有!!!

能賺錢的都被稱作賣感情、賣情懷,利用大牌導演和大牌演員P觀眾電影票錢。

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有人頂著壓力去拍攝科幻片。

3.劇本創作少。

國內寫真正科幻的人太少。

很一個真正的科幻小說勾畫的可能不是一個人來詮釋整部小說的。

可能站在的方向更偏向於揭開科幻世界和現實世界的不同。

但是在現在,實體行業逐漸被網絡代替的時代。

真正的科幻很少能從小說軟件中看到,人們快節奏的生活又很難去圖書館看這些‘閒書’。

寫科幻不掙錢啊!!



不過不得不說《流浪地球》是我國十分優秀的科幻鉅作,也期望能看到更多品質優良的國產科幻。


派巨星


隨著人民知識水平的不斷提高,影迷對觀影時對於電影的許多情節的真實度也越來越敏感,尤其是一部電影裡涉及到一些超常的物理運動或者極端的環境因素時,各科普、學術界都會長大眼睛來找問題,“看電影”一下就被附加了“學術考究”光環。

電影裡因為科學知識層面不合理造成情節誇張的問題特別多,最近的國產影片也再次被各路網友質疑故事情節的不合理性。

放遠全球,歐美的影迷更加挑剔、刻薄,歐美不少電影,特別是科幻電影,經常被影迷因為科學問題而打低分。面對影視製作團隊來說是一種嚴峻的挑戰,根據影片的需求科學團隊顯得特別重要。

有一部比較成功的電影《流浪地球》的上映,出乎意料的成功之作,同時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好評,影迷們應該為這部國產電影啟航之作點贊,這都是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名家的智慧和貢獻。

隨著《流浪地球》的成功上映,未來定會有更多的國產科幻電影出現,這需要更多的科學家的參與,讓中國的科幻電影走更遠。這只是本人意見,你有好的建議,請留言,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