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豫兩省新區數量居國內領先水平

中國經濟導報 記者王曉濤 新常態下,加快城市新區建設成為各城市優化經濟結構、打造新增長極、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突圍之選。賽迪顧問城市新區數據庫顯示,除19個國家級新區外,全國還有145個城市新區,分佈在25個省份、138個地級市。

從區域來看,中部地區在數量上以微弱優勢超過東部地區。中部地區、東部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城市新區分別有56個、52個、32個和5個,在全國的佔比分別為39%、36%、22%和3%。賽迪顧問認為,這表明中部地區推進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實施、依託城市新區謀求新一輪發展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而中部新區處於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兩大國家區域戰略疊加區域,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分省份來看,廣東、河南兩省的新區數量遠超其他省份。其中,廣東除佛山之外,每個地級市都至少有一個新區,廣州除國家級新區南沙新區外還有黃埔新區正在規劃建設,而湛江和清遠則各有兩個城市新區。為深入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這一國家戰略,在日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搶佔先機,廣東部分地市開始加強城市新區建設,例如中山市。

河南則是每個地級市都規劃了一個新區。除了最早設立的鄭東新區,2009年以來,河南省先後設立了開封、洛陽、焦作等16個城市新區(後均更名為城鄉一體化示範區),但各新區發展速度差距較大,除了鄭東新區和洛陽新區,其他城市新區發展較為緩慢。

在新區發展中不乏一些典型案例。比如浙江錢塘新區,作為杭州產業發展的“主力軍”,錢塘新區利用強力政策打出產業“組合拳”。提出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的發展導向,聚焦汽車及零部件、生命健康、數字經濟及智能製造、航空航天和新材料五大主導產業。

再如武漢長江新區,積極以TOD(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模式)項目建設推動新區功能升級。2018年10月,武漢市出臺《武漢市綜合交通體系三年攻堅實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打造長江新城(現已改稱長江新區)TOD換乘中心,即以公交站點為中心、以400~800米為半徑建立中心廣場或城市中心。2019年8月,《武漢長江新城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提出構建“一軸、雙核、四區、多廊”的空間結構。另外,武湖TOD地鐵小鎮也在同步謀劃中。未來,長江新區將以TOD項目建設為契機,穩步優化新區空間形態,實現新區功能提升。

賽迪顧問分析認為,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城市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城市新區正在成為推進城市能級提升的重要抓手。未來,城市新區若想持續發揮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作用,需要著重從區域戰略、產業發展、基建佈局三方面發力。一是要深度對接融入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借勢借力打造區域合作平臺,加快引進新動能;二是要結合自身實際,加強產業發展的科學規劃,著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產業集群,夯實新區核心競爭力;三是要按照適度超前、突出特色、合理佈局的原則,統籌推進傳統基礎設施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拓展經濟增長新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