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日本人在赤峰——地主院子裡的日本領事館

民國期間,九街三市架構出了赤峰老街,民生富庶,出現了不少大戶人家和具有特色的中式大院。位於四東街路北的楊子彬老宅,就是其中非常有名的大院。某一天,一些日本人來到了這裡,裡裡外外忙個不停。原來,這裡已然成為了日本駐赤峰領事館。


赤峰與日本的關係可謂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遼代。遼太祖天贊四年(公元925年)十月就有“日本國來貢”的記載。遼道宗七年(公元1091年)九月,“日本國遣鄭元、鄭心及僧應範等28人來貢”。第二年又有“日本國遣使來貢”等記載。當時中京大定府(寧城縣)是接待外國來賓的地方,可見這些日本人已經深入到遼國腹地。不久,遼國也派商人道言、能算去日本,“因事相爭,終於禁絕之”,以後就很少往來了。


甲午中日戰爭後,日本人和日資企業大量侵入東北,並且逐步向熱河、赤峰一帶滲透。


清末民初,中國政府和熱河地方當局對日本人在熱河經商、開礦、遊歷等活動進行了嚴格限制,致使日本人在熱河開辦的規模最大、資本最厚的復興墾務公司只能利用中國人代替出名。日本人一直期望在熱河找到根據地,赤峰成為他們最想佔據的地區。


百年前日本人在赤峰——地主院子裡的日本領事館

日本駐赤峰領事館大門口


日本駐赤峰領事館,包括所屬的警察署,是一九一五年日本政府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的要求以後,為謀求在熱河佔有特殊權益而設立的。袁世凱為取得日本對他的支持,以大總統的身份發佈了把多倫、歸化城(今呼和浩特)、龍口、洮南、張家口、葫蘆島和赤峰開為商埠的命令,讓外國人居住並進行貿易。於是日本政府在一九一六年五月提議開設駐赤峰領事館,經日本國會通過赤峰領事館預算案,於次年二月二十七日正式成立。其後,一九二八年北伐戰爭時,於六月一日臨時撤退到奉天總領事館工作,同年十一月一日重開,又於一九三一年十月三十日因“九一八”事變,撤退到北平公使館內工作。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九日臨時閉館。一九三三年三月初,熱河淪陷,四月一日重新開館。


百年前日本人在赤峰——地主院子裡的日本領事館

日本領事北條太洋拍攝的赤峰二道街日本駐赤峰領事館


日本駐赤峰領事館歷任領事


領事官名

姓名

就職時間

領事代理、 副領事

北條太洋

1917.2.27

領 事

北條太洋

1917.12.24

事務代理、外務書記生

高橋隆司

1919.6.4

領事

北條太洋

1919.8.13

事務代理、外務書記生

北村國大郎

1922.12.14

領事

平家晴俊

1923.5.26

事務代理、外務書記生

和田正勝

1925.4.19

事務代理、外務書記生

中根直介

1926.6.3

事務代理、外務書記生

中根直介

1928.11.1

事務代理、外務書記生

牟田哲二(1931年10月30日因“九一八”事變撤回北平)

1930.5.4

領 事

清野長太郎

1933.4.1


日本駐赤峰領事館的管轄範圍包括民國初期的舊熱河省的全境,即偽滿時的熱河省全部,興安西省全部,錦州省的北票、朝陽一帶,總面積約二十餘萬平方公里。一九三四年八月十日,對管轄範圍進行了調整,偽熱河省的中南部八個縣劃歸承德領事館,朝陽縣劃歸錦州領事館,綏東縣和開魯縣劃歸鄭家屯領事館。這樣,使赤峰領事館的管轄範圍縮小了二分之一,保有的縣份除赤峰、建平、寧城、圍場和奈曼旗外,還有偽興安西省全境 。它的職責是對在本轄區內居留的日本人實施保護和管理任務。當日本人在當地觸犯刑法或發生民事糾紛時,第一審由領事執行裁判。


百年前日本人在赤峰——地主院子裡的日本領事館

日本駐赤峰領事館院內


日本設立領事館的目的何在?日本既然蓄意侵佔熱河,在清末及民國初年就屢次有日本外務省、軍部或調鐵株式會社等單位或組織的測量隊、調查班等到熱河各地冒險實地調查。中國在民國四年(一九一五年)將赤峰開設為商埠後,日本就把赤峰作為侵犯熱河的中心地。就地勢來說,交通較為便利。


赤峰領事館,實質上是駐熱河領事館。因為當時熱河特別區首府承德,地處西南端的一隅,四面環山,交通不便,遠不如赤峰交通四通八達。設立駐赤峰領事館後,赤峰便成為日本侵略熱河的唯一“合法”政治性機關。接踵而來的便是日本人的湧入。最早設立的商行是大和洋行,繼它之後是日本大阪市乾卯製藥株式會社在赤峰開設的滿蒙興業公司。與此同時,日本還派來它的南滿鐵路株式會社鐵路勘測隊,前來赤峰進行勘測,隊部設在二道街支棟樓院內,在紅山以南,東沙坨子一帶,遍插小紅旗和木楔子。


在領事館設立前,已有日本參謀本部的派遣員一名、翻譯人員一名來赤峰瞭解赤峰的軍事、政治、經濟、民俗情況,還有熊本海外協會派遣留學來赤峰的學生兩三名。他們來赤峰都有相當使命。北條居住赤峰很久了,著作《熱河》一書,介紹熱河各方面情況,說是“熱河指南”也不過分。日本領事館成立後,日本參謀本部也曾兩次派遣過赤峰駐在武官。所以日本侵略熱河以前,熱河已有日本軍事的前哨了。


百年前日本人在赤峰——地主院子裡的日本領事館

日本駐赤峰領事館的食堂及會客室


日本侵略熱河的根據地是赤峰,發縱與指使機關是日本駐赤峰領事館。它實際上擔負著日本參謀本部、外務省及滿鐵株式會社等機構一切以侵略熱河為目的的重大使命:第一,調查熱河的地理、礦產資源、風俗習慣、行政狀況等,為以後日本軍隊進攻熱河做準備;第二,煽惑離間蒙古族與漢族的密切關係,並拉攏誘惑蒙古王公,收買熱河政權的實力人物,准許他們收買土地、呈殖牧、開掘礦產、修築鐵路等特權;第三,宣傳日本的文化,推進日本商業的發展。


1918年9月,日本人假借研究赤峰語言學及互相親善的名義,在赤峰開設“相善學堂”,當時招收的中國學生達五十多人,後來因為反對日本商人售賣鴉片、嗎啡及排斥日貨等問題,在反對日本侵略浪潮中,學堂無形解散。民國五年以後,有所謂日本熊本海外學會,曾向赤峰派遣留學生數名,到赤峰研究蒙古語言及蒙古風俗。後來熱河淪陷,他們在偽滿組織中頗露頭角,飛黃騰達。在得到重用的日本人官吏中,如井上、松岡、後藤、限部等四人,都是被派到赤峰留學的學生。此外還有一個人,就是做過滿洲里旅館主人的志水語氏。據說一九三三年二月下旬,日本關東軍從通遼出發,進佔赤峰的時候,他們這些留學生就是進攻赤峰的嚮導。


醫療隊打頭陣。日本人以幫助中國人治病的名義深入熱河,年年有之,尤其在赤峰附近,由關東州及滿鐵會社派遣醫療隊數人,長期住留,表面上說是為治療病人,後來遂改為赤十字療養所,已為特殊使命的秘密機關。


百年前日本人在赤峰——地主院子裡的日本領事館

日本駐赤峰領事館院內的文昌閣


麻醉中國人民 。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二月十二日,北條太洋領事與熱河赤峰交涉署長張翼廷,憑藉著中日互謀親善的美名,組織什麼中日親善俱樂部,來麻醉不知底細的中國人民,還有熱河各地的天主教堂的日本牧師,也大肆迷惑教徒,宣傳其大和文化。


日本代理領事牟田哲二曾廣泛在赤峰收集文物標本,特別是紅山史前文物,後來把收集的東西寄到了日本國內。日本東亞考古學會等來赤峰挖掘文物時,領事館還曾派遣濱口守衛等人接洽考古隊伍,並負責保護那些日本人。


1914年至1920年期間,日本人在赤峰開設了多處藥房和妓館,地址在三道街西橫街路東和路西,藥房除了銷售仁丹和西藥外,還大量私售嗎啡等毒品,他們推銷的廣告多數是“仁丹“。凡是能夠通行的街道路口和衚衕牆壁上,都用藍白兩色油漆塗上“仁丹”二字,這種廣告便是暗示同路的標誌。此舉證明日本侵略我國蓄謀已久。


不僅如此,日本還在赤峰開設三元公司蒐集情報。三元公司開辦於赤峰開埠之後,地址在頭道街東頭路北。三元公司專售日本生產的醬油,附帶其他日用品。總負責經理是日本人米俊一。此人精通中國語言文字和風俗習慣,經常穿中國服裝出入於街市和繁華場所,有時到商店、學校等場所打聽地方情況。


1920年,日本在赤峰設立的駐熱河領事館遷至赤峰二道街東路南(原永巨街道辦事處醫院)。原領事館院設了日本赤十字醫院,醫生名叫小橋助人。日本領事館除保護日商外,同時接待以遊歷、考古為名,前來赤峰進行特務活動的日本人,協助他們測繪地圖、拍攝地形、勘測礦產、瞭解風土人情等。


本文為原創轉載須經作者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