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看病是选大医院还是小医院?引人深思

前些天,一好朋友打电话跟我说,农村人就不配去城里大医院看病,享受不了那些好的治疗技术,在村镇的小医院里随便治疗一下就算了,那么费事干啥?跟我一顿牢骚。

经我了解,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朋友他爸最近因为痔疮上厕所时老是会出血,而且是那种很夸张的射血的情况,所以就想去检查一下,他家条件还算可以,但朋友远在外地,家里只有父母二老,出门并不方便,去市里坐大巴车得2个多小时。

上个星期二,他爸早上7点就出门了,到医院之后以为直接就可以做检查,却了解到要先预约,然后他爸又不懂,也没来过大医院,按指引找到了预约窗口,了解询问了一番后,查实只有星期五才有医生有号,然后在医务人员的建议下,预约了周五去做检查,大概下午2点多了,赶上回家的大巴车。

问题来了,一个农村人来城里做身体检查,在不知道医院流程的情况下,就只能白白的来回跑吗?老人家又不会用手机预约,只能干吃亏么?来回得5个小时的车程,我想很多人应该都会吐槽一下吧。因为在乡镇上的小医院看病就没这么麻烦,就算是人多一点,也不会说当天会看不了,最多就是排队时间长一点。就有人说了,这得是多偏远的山村啊,是没去过大医院吗?没见过猪跑啊?这不,还真就遇上了。


我们先来说说小医院和大医院的一些区别。


(1)众所周知的人员配置差别
大医院的医生通常来说学历更高、经验更丰富,从知识面、判断维度来说都是远超同期小医院医生的。
还有一个配置上的区别,可能普通人不太会意识到的,就是大医院人员配置更加齐全,现代医学看病也不仅仅是靠主治医生个人,而是看团队,还有就是相关科室的支持能力,举个例子:得了肺炎,入院后的护理支持、入院后年轻医生的日常管理、假如加重了 ICU 的支持、遇到难治菌种时检验科培养的能力/护理取标本的能力/医生取标本的意识等等。

(2)机器配备标准差别
可能在大家看来机器都是一样的,还采用的一样的标准,我想说真的不是的。
每级医院的采购标准不同,使用的试剂也是不一样的,就说血常规,目前就有光电式、电容式、电阻式、离心式和激光散射式。当然越简单的检验、检查,不同机器之间的差距也是越小的;越流程化的,人员差异化对它的影响也就越小。不流程化的,我举几个例子: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不同的医务人员做出来的真的会有明显的区别;半流程化的、不简单的CT,不同的医务人员做出来的差别有,但比较小,但是不同机器做出来的差别会很明显。

那么为什么现在有些患者总是去大医院呢,小时候还不是镇医院、县医院一样看病长大的?


以前之所以是去看小医院我归结有几点。


(1)没钱,在农村人的眼里去一次大医院,是要家底掏空的(不论是不是,农村的人没有足够的信息知道真实情况);
(2)交通不方便,去一趟城市里的大医院是真的不方便(本文原因);
(3)健康意识不够,哪怕是咯血,只要没直接流出来,可能当时都认为是小事。
就拿我朋友父亲来说,在他真的去一趟市里的大医院之前,他们一直不愿意去的原因是他们觉得会花很多很多钱,直到他们去过一次才发现看病似乎也没比小医院多多少钱,只是这个就诊流程是真的麻烦的很,对于不住在城的人,实在是不方便。
现在去大医院,除去上述原因的反面外,还有一些:
(1)医患不信任的加剧,小医院对应大医院的现实差距存在,医患之间的互不信任,让大家下意识的更不愿意到小医院看病;
(2)城市化集中,大家住在了离城市更近的地方;


(3)信息化时代,让大家获取到大医院的医疗资源(如挂号)更容易,以前去三甲医院挂号,经常得凌晨排队到第二天,还有可能排到的是下个月的号。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应该去大医院,什么时候应该去小医院呢?


这是一个国家也想解决的问题,目前的措施有分级诊疗、医保差别结算等,随着政策的推行,或许可能会形成一个泾渭分明的界限吧。所以是在这里无法解决的。
简单的一些检查确实可以到小医院做;疾病确诊后,仅仅是复诊随访拿药,小医院也可以处理。
大病、复杂疾病应该去大医院,毕竟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对疾病的判断能力。

我想说的是,大医院是好些,但我觉得越应该人性化些,不是人人都有那个条件和认知。

最后,同是农村人的你,如果有这个情况出现,你会如何选择,会如何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