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天然手上的中國牧場不香了?

記者 | 趙曉娟

10月5日,全球最大的乳製品出口商新西蘭恆天然宣佈,將以5.55億新西蘭元(約為25億人民幣)的總價出售其在中國的自有牧場。被出售的牧場分別被兩家公司收入囊中。

其中,中國優然乳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然乳業”)旗下子公司內蒙古天然乳業有限公司同意以5.13億新西蘭元(約合23.1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恆天然在應縣和玉田的兩個牧場群。

公開資料顯示,優然乳業成立於2007年,是一家綜合型農牧企業,前身為內蒙古伊利畜牧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旗下涵蓋畜牧、飼料、草業三大產業,伊利為其實控人。

此外,恆天然同意以4200萬新西蘭元(約合1.9億人民幣)向北京三元風險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元”)出售其在北京漢沽牧場的85%股權。三元持有該農場15%的少數股權,並行使了優先權購買恆天然85%的股份。

該交易還需獲得中國相關部門的反壟斷許可和其它監管部門的批准,預計將在本財年內完成。

根據恆天然提供的資料,其於2007年在中國建立第一個試驗牧場,目前在中國擁有三個奶牛養殖基地,分別位於河北省玉田縣、山西省應縣,以及與雅培共同在山東齊河縣興建的牧場。目前,在中國共有存欄3萬多頭泌乳牛,每年生產超過3.3億升牛奶。行業數據顯示,恆天然中國牧場每年出產的原奶佔中國乳品行業奶源總量的1%。

恆天然首席執行官Miles Hurrell表示,出售中國自有牧場符合其專注於新西蘭奶源的決定,“中國仍然是恆天然最重要的戰略市場之一,我們有超過四分之一的產品銷往大中華區。出售自有牧場業務,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專注發展我們在大中華區的餐飲服務業務、中國戰略客戶服務、消費品牌及原料業務。”

恆天然在去年9月曾宣佈,其新戰略將更專注於餐飲服務、消費品牌和原料供應等更具競爭優勢的業務領域。

實施該戰略的好處在業績上也有體現。按恆天然此前公佈的財報數據顯示,該公司2020財年(即2019年8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收入210億紐元(約合人民幣962.89億元),增長11億紐元;調整後稅後利潤為3.82億紐元,增長1.18億紐元。其中,大中華區市場的業績表現強勁,在疫情的背景下實現逆勢上漲。

出售牧場之外,恆天然也在收縮此前其在奶粉產業上的投資。

2015年3月,恆天然以每股18元的價格要約收購貝因美18.8%的股權,成為貝因美第二大股東,收購代價約34.64億元。但隨著2016年和2017年貝因美的鉅額虧損,恆天然與貝因美的矛盾也在2018年公開化,自2019年8月開始,恆天然對貝因美進行了多次減持,截至2020年9月28日,恆天然乳品(香港)有限公司在貝因美的持股比例降至7.82%,仍為貝因美第二大股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