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哈爾濱工程大學黨委書記高巖:大學的精神和文化對學生影響至深-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全國人大代表、哈爾濱工程大學黨委書記高巖:

大學的精神和文化對學生影響至深

光明日報記者 張士英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群體就業支持。做好高校學生就業工作,是高校必須答好的一份考卷。”全國人大代表、哈爾濱工程大學黨委書記高巖表示,“學校給學生賦能什麼、學生在校經歷了什麼,尤其是學校辦學歷程中的文化積累與育人特色,對學生就業影響很大。”

“疫情期間,學校能否帶領學子蹚過疫期就業的最後一公里,最終考驗的是學校育人質量。”高巖代表結合學校的人才培養情況詳細介紹,哈爾濱工程大學在“船海核”領域有著半個多世紀的科研積累與校企合作淵源,始終瞄準科學前沿和行業急需,著力培養“三海一核”領域一流工程師、行業領軍和科學家。學校從制定培養方案開始,首先向行業企業徵詢、制定、修改方案,通過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打造了“陳賡實驗班”“海洋信息班”等特色人才品牌,以及校企協同推進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訂單+聯合”培養模式。學校與地方政府、企業聯合共建研究院、教學實驗室、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等校外實踐實習實訓基地150餘個,共建企業開設了《創新認知與實踐》等9門實驗課程和6門課外講座。這種育人模式培養的學生熱愛船海,忠於行業,每年有半數畢業生走向“船海核”領域和國防系統,畢業生及用人單位滿意度均在99%以上,專業對口度在95%以上,學校成為中國最大的“船海核”領域人才培養基地。

記者瞭解到哈爾濱工程大學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4%以上,連續多年居全國高校前列。高巖代表認為,這與學校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有關。在哈爾濱工程大學,幾乎每位本科畢業生在校期間最少會參加一項科創競賽。每年超過5000人次投入科技創新,獲國內外科研創新獎100餘項。學校的科創活動從單一的品牌競賽發展為科創節,從“一院一品”發展到“一院一節”,學校成為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這種在科研實踐中泡出來的創新意識成為學校人才就業最亮的名片。”高巖代表說。學校畢業生也得到了用人單位的認可和高度讚譽:“哈爾濱工程大學畢業生的簡歷都沉甸甸的,參與了很多科研項目和社會實踐活動,學生身上具有一種敢為的自信、必成的勁頭、開放的眼界、合作的氣度。”

“大學的精神和文化對學生影響至深。”對此,高巖代表深有感觸,哈爾濱工程大學老一輩科研工作者秉持祖國需要為第一需要的使命擔當,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境界追求,以及求真務實的工匠精神,形成了“大工至善、大學至真”的校訓,成為哈爾濱工程大學獨特的精神品格,影響和薰陶了一代代青年學子的科研觀和世界觀。“未來,我們要繼續發揚和傳承哈軍工紅色文化基因,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高巖代表說。

《光明日報》( 2020年05月26日15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