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裡,那些特別的詩句一

有感一

新冠肺炎疫情讓這個庚子新春成為所有中國人經歷過的最特殊的一個春節。每天宅在家裡翻看手機不斷刷新的各種消息,跳動的數字,逆行的醫務工作者,默默付出的志願者……有太多的事情,太多的人牽動著我們最敏感的神經,直擊我們內心最脆弱、最善感的那個角落。

在這樣一個也許是微小細節都可能成為集中人們目光的焦點的時段,日本支援中國的物資包裝箱上寫著的詩句,成為眾多焦點中的一個,而且這個話題被不斷擴大,讚歎者有之,為日方的真誠而感動;反思者有之,為中國的詩文卻被日本人信手拈來,本國傳統文化的缺失而失落;自嘲者有之,將這些詩文與“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對比,批判後者的直白與俗氣;自挺者有之,覺得加油更有力量,這時的中國人需要最直接的鼓舞;批評者有之,坦言沒有必要為幾句詩文就心生感動甚至產生哈日情緒;平衡者有之,認為對比非分出誰好誰壞毫無意義,由此而引發的爭論更是荒誕。

和許多人一樣,當看到這些詩文時,我也心生感動,一些熟悉的語句,有強烈的共鳴,那些不熟悉的語句,則第一時間到網上去刨根問底。

語言是內心情感的表達,這些詩句,表達了日方對中國的支持和祝福,除了這些詩句,在日本的街頭、在日方其他捐贈的物品包裝箱上,也有類似加油、堅強的簡潔口號。所以,我們沒有必要過分渲染這些文字上的差異,我們既不應過分禮讚,也完全沒有必要就此而妄自菲薄。與其將精力放在這些無意義的爭論上,還不如就簡單一些、單純一些,從這些詩句中去好好體味日方在我們有難時,幫助我們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意,接納善良的同時,努力將它傳遞下去,用善良善待善良。

同時,也可以將它作為一次學習的機會,去探究這些詩文更深入的內涵,感受語言之美,上一堂中國傳統詩文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