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艺术家”乔榛:一个风度翩翩的战斗者

“声音艺术家”乔榛:一个风度翩翩的战斗者

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上海电影译制厂厂长、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席,曾任中国电影基金会副会长、中国影协主席团委员、上海影协副主席、上海市政协七、八、九、十届委员(九、十届)常委。曾在上千部集译制片中担任主要创作(主配或译制导演)。代表作:《魂断蓝桥》、《叶塞尼娅》、《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寅次郎的故事》、《廊桥遗梦》、《美人计》、《冒险的代价》、《真实的谎言》等。十六部得政府奖、华表奖,其中两部同时得金鸡奖。曾获“中国百年电影百位优秀艺术家”称号及“我最喜爱的男配音演员”称号。2002年被评为"译制艺术学科带头人",2017年荣获“新诗百年朗诵突出贡献奖”,2018年荣获第十四届“全国德艺双馨终身成就奖”

、中华文化促进会“华语朗诵终身成就奖”

“声音艺术家”乔榛:一个风度翩翩的战斗者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海明威”

现在的孩子们更多的喜欢看原声的外文电影,倒也不是崇洋媚外,只是在他们心目中这样才能更贴近电影本身。他们觉得经过了配音的对话很多人物感情也许就消磨掉了,说这样容易“出戏”。由此可见配音的重要和配音演员们的工作难度,就像开玩笑时说的,“基本等于再演一遍”。

记得之前还听到那些没学过外语的叔叔阿姨们疑惑,说外国人说话应该跟咱们差不多,你看电视里演的和咱们正常说话多像,口型都一样。后来才知道,上海电影译制场要求配音演员们配音,要求音节数和口型都要尽最大可能贴近。2018年的爆款电视节目《声临其境》让观众看到了配音工作的难度,“二次创作”中配音演员对于角色的理解和诠释是不输给演员的。

乔榛在新一代年轻人的认知里也许是个陌生的名字,但他们依旧会熟悉《哈利波特与火焰杯》里的邓布利多,他们的父母更是对《魂断蓝桥》里的上尉有着粉丝情怀。杨澜说,这是

“时代回忆的共鸣,让一代人念念不忘的声音”。

在那个娱乐资源匮乏的年代,一部影片是要被反反复复看的,观众们对于情节烂熟于心不说,甚至角色的每一句台词都会学的有模有样,被观众们用在生活的每一个或诙谐或感叹的时刻。

能够做到让观众这样的认可,不只是台词翻译的“信达雅”,也需要配音演员声音演绎时的魅力。

“就这样定了,知道吗?就这样肯定了知道吗?就这样决定了知道吗?我们去结婚,知道吗!”

乔榛解释给这些角色配音的时候,是一种“魂的重塑”,他们和角色经历着一样的心情,他们要和角色“同呼吸,共脉搏”

“配音既要像非常自然的说话,可是又不失去原来的人物,要保证角色人物说话语言的神韵和气质。”

乔榛在采访时回忆起当时他给《寅次郎的故事》配音时的小细节,寅次郎不同于之前他配音的其他“绅士角色”,是个小人物,长得不帅,人也傻乎乎的。为了更贴近人物,乔榛在接到配音任务之后,开始了他自己对于寅次郎的“生活体验”。说话一直彬彬有礼、思虑周全的他突然变得说话不过脑子,做事待人“直线条”。

乔榛要是想骑自行车想超过前面的行人,是连车铃都不好意思拨响,怕惊到对方。

“寅次郎”版的乔榛,直接大声喊:“对不住对不住,我要过去喽!”

就是这样一个在生活里风度翩翩,在工作上认真可爱的人,却面对着战斗一样的人生。8次和死神狭路相逢,5次抗癌,甚至经历过癌细胞骨转移。

“命运就是这样安排,既然不能以我自己的想法来,那就泰然处之吧。”

在夫人的悉心照顾下,他一次次的战胜病痛回到观众面前,每一次的“回归”也都让乔榛对于自己的事业更加珍惜。

“其实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无非是要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努力过了,也有一点的成绩,也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了,老天让我活下,我就坦然面对,我要抓紧时间,尽可能的多做一点,多留点东西下来。”

“声音艺术家”乔榛:一个风度翩翩的战斗者

乔榛和夫人唐国妹的结婚照

现在的乔榛老师更多的活跃在朗诵的舞台上,他是个声音的雕塑家,更加明白声音和语言能带给人的力量。参加唐宋名篇的演出,是因为78岁的他期许下一代的孩子们能依旧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把如此优秀、美丽的中华民族的语言艺术弘扬下去。

他说自己要“抓紧时间朗诵”,“抓紧时间传承、发展、振兴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无论是作为一代人共同记忆的经典声音,还是舞台上带着唐宋诗意的朗诵表演,他都以最赤诚的心希望可以为“中国声音”尽自己的一份力。

“我用我的生命,我的爱,我的艺术、痴心不改的为观众演出,我一定会竭尽全力付出我的绵薄之力!”


《但愿人长久——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

2020年1月3日 荣归京城

“声音艺术家”乔榛:一个风度翩翩的战斗者

驱动文化传媒出品

演出简介:

《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以其浓烈的文化内涵倾倒无数观者,自1999年首演至今,二十年长演不衰,已在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几十座城市演出超过百场。
与以往音乐会“诗文加配乐”的形式有所不同,本台演出的音乐是由十数位活跃在当今严肃音乐创作领域的作曲家,包括

顾冠仁、叶小纲、莫凡、赵季平等人以诗词文句和朗诵者的声音为素材专门创作的音乐品,力争做到诗与乐浑然一体,最终形成一种完整而新型的艺术形式。

表演艺术家乔榛、肖雄、瞿弦和、张凯丽、迪里拜尔、袁晨野、康庄、蔡浙飞、吕中、宋春丽、张晶等人在指挥郑小瑛带领的交响乐团的伴奏下朗诵中国唐宋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诗词文赋,这些作品多为大众所熟知,风格各异、形式多样,既有充满忧患的《岳阳楼记》,又有历史感极强的《长恨歌》;既有借景抒怀的《蜀道难》,又有伤时悯人的《琵琶行》;既有凄婉哀戚的《钗头凤》,也有旷放豁达的《将进酒》……此外百名天真学童为观众诵读千百年来一直作为蒙学经典的律绝名句。

观众们将随着美妙的声音,与朗诵艺术家一同“邀明月至花前,引诗情到九重”,在一声声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中,开启一次美的旅程。

演出节目单:

“声音艺术家”乔榛:一个风度翩翩的战斗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