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做“未成年”父母的孩子究竟有多可悲?

最近看了一部電視劇,叫《以家人之名》。本來是奔著顏值去的,沒想到卻走了心。

以家人之名:做“未成年”父母的孩子究竟有多可悲?

網上廣為流傳的一句話: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它用在這部電視劇里正合適,劇中的三個孩子的內心或多或少都有些殘缺,他們一個經歷了母親的死亡,一個見證了父母離婚,還有一個是母親的不辭而別。

雖然後來他們有了一個溫暖的家,還有一個愛他們的“李爸”,但是他們的童年絕對談不上治癒,親生父母帶給孩子的傷害是無法估量的。

除去李尖尖的父母,我發現無論是凌霄的父母還是賀子秋的母親,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不成熟,不是生理上,而是心理上的幼稚。他們還沒有做好為人父母的準備。

不灌雞湯,不談經驗,今天只從家長的角度去分析做“未成年”父母的孩子究竟有多可悲。

凌霄:不擔當的母親

先來講講凌霄的故事:

凌霄有一個妹妹,很喜歡吃核桃,有一天他媽媽出門和別人打麻將去了,把凌霄和妹妹鎖在家裡。凌霄像往常一樣喂妹妹吃核桃,結果不小心噎住了。妹妹三歲,凌霄也只是一個六七歲的小孩,他嚇壞了,他想尋求幫助,可是門被媽媽鎖了,他砸破玻璃大聲呼救,可是外面下大雨,鄰居根本聽不到聲響。

等他媽媽回來的時候,妹妹已經死了。然後他們搬了家,父母開始了漫無目的的爭吵。他媽媽開始變得歇斯底里。不做飯,酗酒,摔東西,責怪他父親工作忙沒照看好孩子,責怪凌霄喂妹妹吃核桃。終於忍無可忍的凌父和凌母離婚了。

凌母一走了之,扔下凌霄十年不聞不問。凌霄被託付給了李爸照顧日常三餐。

以家人之名:做“未成年”父母的孩子究竟有多可悲?

對於林母我很理解她作為一個母親對於失去女兒的痛苦,但是我並不同情她。我感覺她太自私了,不僅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反而變本加厲地將自己的痛苦施加在丈夫和兒子身上。她根本沒有身為一個母親的自覺性。

對於她女兒的死,她並不想承認大部分錯在自己,她用了另一種方式來洗脫自己的罪惡——推卸。她以女兒的死開始推斷:一定是丈夫的錯,他工作忙,一直不回家,如果,如果他那天早早回去了,我女兒就不會死……一定是兒子的錯,他為什麼要給妹妹吃核桃?

如果……如果……

可惜沒有如果。

由於她的原因,凌霄懂事得讓人心疼。在父母吵完架後,默默地清理著滿地的狼藉,在媽媽沒有做飯的時候,自己泡了方便麵。媽媽大半夜讓他出去,他沒有一句怨言……

中午兩點四十分

你怎麼不叫我起來給你做飯?

沒事,媽媽,我喜歡吃方便麵

……

以家人之名:做“未成年”父母的孩子究竟有多可悲?

劇中有一個鏡頭反覆出現,我印象很深刻:年幼的凌霄坐在樓道上,手裡捧著一本漫畫書,頭垂得很低很低,房間裡傳來父母猛烈的咆哮聲和噼裡啪啦物品破碎的聲音……

我無比心疼那個時候的小凌霄:在滿是蚊蟲的夏天,餓著肚子坐在樓道上,聽著那些足以擊垮他內心的“噪音”……就像是一個無家可歸的孤兒一樣。

好在李爸和尖尖一次次地叫他去家裡吃飯,他也從最開始的坐家門口看書變成了坐李爸家門口看書。

凌媽的作讓凌爸身心俱疲,在凌媽打凌霄的時候,凌爸再也忍不了了。他們離婚了。

(尖尖問)阿姨,你不要凌霄了嗎?如果你不要那就給我了?

不要了,給你了……

太好了,我有哥哥了!

當凌媽提著行李箱路過凌霄的那一刻,她就放棄了。放棄了以前的一切,也包括凌霄。她那時候只想逃避,她把所有的艱難困苦都拋給了身後的家人。根本不管自己的兒子看著自己離開是怎樣的悲哀。

以家人之名:做“未成年”父母的孩子究竟有多可悲?

所以當她十年後又去學校找凌霄的時候,我真的火冒三丈。

我感覺她不配做一個母親。她還沒有足夠成熟去成為一個母親。當她自顧不暇的時候她選擇的是拋棄,拋棄那個不完美的自己,拋棄那個自己不敢面對的家庭,她太懦弱了,她從來都沒有以一個母親的姿態去保護自己的孩子。

她帶自己的女兒去找凌霄,跟凌霄說自己一直夢見雷雨天自己怎麼也回不去家……她說自從自己生了小橙子(同母異父的妹妹)之後就好了,她又有了一個女兒,所以她覺得自己得到了救贖。

可凌霄呢?她的那番話,讓凌霄內心的傷疤又一次鮮血淋漓。當初是自己的母親拋棄了自己去追尋新生活,十年時間,不聞不問。現在又是自己的母親,千里迢迢回國,只為不和妹妹分開半年時間。諷刺嗎?更多的是心酸吧。

賀子秋:活在幻想中的母親

早知道這麼難,我就不生了……孩子跟著我,沒少受苦……我也累 …… ——高母

賀子秋沒有爸爸。在他媽媽和爸爸離婚後,發現自己懷孕了,然後堅持把孩子生了下來。她以為養孩子就像書裡說的那樣美好,簡單。

以家人之名:做“未成年”父母的孩子究竟有多可悲?

可現實給了她一記耳光。生孩子養孩子的瑣碎讓她自顧不暇。她發現自己根本照顧不好孩子。

終於,在賀子秋七歲的時候,她通過相親認識了李爸。

她像是一個活在自己世界中,推崇浪漫主義的文藝女孩,她喜歡看書,喜歡安娜卡列尼娜,傲慢與偏見,可這對養孩子並沒有什麼作用。反倒不如愛做飯的李爸。

在相處中,她愈發感覺到李爸是一個值得託付的人,於是她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騙了李爸的錢,將兒子託付給了李爸。

等媽媽到了深圳,找到了工作,媽就回來接你……

媽媽,你一定要早點回來接我……

可她終究是沒有回來。

賀子秋到李爸家,對著這個經常笑呵呵男人,喊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聲“爸爸”。或許他不是親生的,但是畢竟自己也是有爸爸的孩子了

賀子秋剛去李家的日子並不好過。

以家人之名:做“未成年”父母的孩子究竟有多可悲?

尖尖覺得他搶走了自己的爸爸,處處和他作對,扔他的行李,往他的鞋裡塞西瓜,甚至拿著玩具打他……

可他不怪尖尖,他很感激李爸,因為他從小就沒有體會到父愛,現在他有了一個“爸爸”,一個可愛的妹妹。雖然妹妹對他兇巴巴的。他喜歡這種家的氛圍,他知道自己不能失去這份溫暖。

街坊鄰居打趣他說,子秋,你要聽話,不然你爸爸就不要你了。

他親阿姨也說,你和人家凌霄不能比,他爸爸是給了錢的……

他們都忘了,賀子秋只是個七歲的小男孩。他被母親拋棄,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聽著那樣的話,他能做的只有讓李爸感覺自己是“有用"的。

以家人之名:做“未成年”父母的孩子究竟有多可悲?

所以他幫廚,打掃衛生,晚上在廁所洗衣服……懂事得不像個孩子。

對於賀子秋來說,母親永遠是美麗的,穿著長裙,戴著髮箍,長髮飄飄。她會帶自己去公園玩,會給他錢……可是她不會給自己做飯,沒有太多時間陪自己,最後甚至把自己扔下了。

他將所有的痛苦都用明媚的笑容掩蓋。可他的內心還是住著那個被媽媽拋棄的小男孩。

以家人之名:父母與孩子的關係

《以家人之名》這部劇,上線僅兩天,在豆瓣就有兩萬多人打下8.6的高分,為什麼?

我想,不僅是因為演員的顏值演技和跌宕起伏的劇情,更重要的是真實。

有多少人以家人之名,卻做著傷害的事情?又有多少人為了一句家人獻上自己的一切?

以家人之名:做“未成年”父母的孩子究竟有多可悲?

當父母其實是門檻最低的一種職業,它不需要選拔和考試。彷彿只要生理條件成熟,你就可以成為父母。真的有那麼簡單嗎?

之前,有一句話橫空出世:說”最好的父母,就是成為孩子的朋友“。乍一看,並沒有什麼問題,甚至還有點有道理。可你仔細想想,這不就是那些”未成年“父母推脫責任的一種手段嗎?

我是我孩子的好朋友!

那你的孩子真可憐……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從來都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層能說得清楚的。父母可以是孩子的好朋友,但是他更重要的是做孩子的引路人,做孩子的導師,做孩子最堅實的後盾。

以家人之名:做“未成年”父母的孩子究竟有多可悲?

確實,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但是成為合格的父母是很必要的。要寫清楚了再行動,父母從來都不是一時的衝動。

父母在成為父母之前,一定要有足夠成熟的心智,你是否準備好了成為一個父母,你是否能帶給孩子一個和諧溫馨的生長環境,你是否能擔起一個父母的責任?

就是因為有的人沒有想清楚,所以”未成年“父母越來越多。就像劇中的兩位母親。

凌媽太過懦弱,她扛不起身為一個母親該承擔的重量,她落荒而逃。拋下了那個不堪的自己,也拋下了自己的孩子。

賀媽一直活在幻想中,她自己就像是一個未成年的女孩,因為一時的衝動成為了母親,試問,一個女孩怎麼可能帶得了一個小孩?

在沒有準備好之前就成為父母,這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他們自己。

做”未成年“父母的孩子真的太可悲了。不負責任的父母,沒有安全感的童年,過早的成熟懂事。這些無一不在摧殘孩子脆弱的內心。

如果你是這種父母,希望你可以審視自己,儘快成熟起來,承擔起一個父母該有的責任;如果你有這種父母,你可以和他談談,告訴他們你內心的渴求。

父母也是第一次為人父母,資質參差不齊,不是說犯錯的父母就不是好父母,更不是說父母應該如神一般完美無瑕。好的父母會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而不是以父母二字作為自己犯錯的理由。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太深,太雜,值得我們每個人一輩子推敲。最重要的是把握住那個限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