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奶粉事件十週年,當年事件始末你可曾記得!

三鹿奶粉事件十週年,當年事件始末你可曾記得!

一、三鹿奶粉事件

2008年5月醫院爆發幼兒結石。

2008年6月南京媒體報道幼兒批量發病,亦可見質檢總局網站投訴。

2008年6月28日,位於蘭州市的解放軍第一醫院收治了首例患“腎結石”病症的嬰幼兒,據家長們反映,孩子從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莊三鹿集團所產的三鹿嬰幼兒奶粉。7月中旬,甘肅省衛生廳接到醫院嬰兒泌尿結石病例報告後,隨即展開了調查,並報告衛生部。隨後三鹿集團破產短短兩個多月,該醫院收治的患嬰人數就迅速擴大到14名。

2008年7月,長沙株洲衡陽,患者家屬投訴質量問題,長沙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中心檢測合格。

2008年9月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醫院泌尿科接收了一名來自甘肅岷縣的特殊患者,病人是一名8個月大的嬰兒,患有“雙腎多發性結石”和“輸尿管結石”病症,這是該院自2008年6月28日以來收治的第14名患有相同疾病的不滿週歲的嬰兒,這14名嬰兒有著許多相同點:都來自甘肅農村,均不滿週歲,都食用過三鹿奶粉。

2008年9月11日甘肅:甘肅上報59例,死亡1例。

2008年9月11日,三鹿宣佈召回8月6日前的部分批次產品,總量700噸。

2008年9月11日,除甘肅省外,陝西、寧夏、湖南、湖北、山東、安徽、江西、江蘇等地都有類似案例發生。

2008年9月11日晚衛生部指出,甘肅等地報告多例嬰幼兒泌尿系統結石病例,調查發現患兒多有食用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歷史。經相關部門調查,高度懷疑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汙染。衛生部專家指出,三聚氰胺是一種化工原料,可導致人體泌尿系統產生結石。

2008年9月11日晚,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佈產品召回聲明稱,經公司自檢發現2008年8月6日前出廠的部分批次三鹿牌嬰幼兒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汙染,市場上大約有700噸。為對消費者負責,該公司決定立即對該批次奶粉全部召回。

2008年9月12日,三鹿確認為此事件是由於不法奶農為獲取更多的利潤向鮮牛奶中摻入三聚氰胺。

2008年9月13日,黨中央、國務院對嚴肅處理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作出部署,立即啟動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級響應,併成立應急處置領導小組。

2008年9月13日,衛生部黨組書記高強在“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情況發佈會上指出,“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事故是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三鹿牌部分批次奶粉中含有的三聚氰胺,是不法分子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含量而人為加入的。

2008年9月14日,衛生部部長陳竺帶領有關司局領導及專家飛抵蘭州,針對有關三鹿奶粉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展開專題調研。

2008年9月15日,甘肅省政府新聞辦召開了新聞發佈會稱,甘谷、臨洮兩名嬰幼兒死亡,確認與三鹿奶粉有關。

2008年中國奶製品汙染事件(或稱2008年中國奶粉汙染事故、2008年中國毒奶製品事故、2008年中國毒奶粉事故)是中國的一起食品安全事故。事故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團生產的奶粉的嬰兒被發現患有腎結石,隨後在其奶粉中被發現化工原料三聚氰胺。

根據公佈數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嬰幼兒奶粉而接受門診治療諮詢且已康復的嬰幼兒累計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癒出院1,579人,死亡4人,另截至到9月25日,香港有5人、澳門有1人確診患病。事件引起各國的高度關注和對乳製品安全的擔憂。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公佈對國內的乳製品廠家生產的嬰幼兒奶粉的三聚氰胺檢驗報告後,事件迅速惡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聖元及雅士利在內的多個廠家的奶粉都檢出三聚氰胺。該事件亦重創中國製造商品信譽,多個國家禁止了中國乳製品進口。9月24日,中國國家質檢總局表示,牛奶事件已得到控制,9月14日以後新生產的酸乳、巴氏殺菌乳、滅菌乳等主要品種的液態奶樣本的三聚氰胺抽樣檢測中均未檢出三聚氰胺。2010年9月,中國多地政府下達最後通牒:若在2010年9月30日前上繳2008年的問題奶粉,不處罰。2011年中國中央電視臺《每週質量報告》調查發現,仍有7成中國民眾不敢買國產奶。

二、三鹿集團,曾經全國的名牌企業

三鹿奶粉事件十週年,當年事件始末你可曾記得!

三鹿集團原商標

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三鹿,是集奶牛飼養、乳品加工、科研開發為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早期發展良好,曾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三鹿集團前身是1956年2月16日成立的“幸福乳業生產合作社”,經過幾代人半個世紀的奮鬥,在同行業創造了多項奇蹟和“五個率先”:

1983年,率先研製、生產母乳化奶粉(嬰兒配方奶粉);

1986年,率先創造並推廣“奶牛下鄉、牛奶進城”城鄉聯合模式;

1993年,率先實施品牌運營及集團化戰略運作;

1995年,率先在中央電視臺一頻道黃金時段播放廣告;

1996年,率先在同行業導入CI系統。

2005年8月,“三鹿”品牌被世界品牌實驗室評為中國500個最具價值品牌之一,2007年被商務部評為最具市場競爭力品牌。“三鹿”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產品暢銷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2006年位居國際知名雜誌《福布斯》評選的“中國頂尖企業百強”乳品行業第一位。經中國品牌資產評價中心評定,三鹿品牌價值達149.07億元。

堅持科技進步、品牌制勝。企業通過了ISO9001、ISO14001認證、GMP審核和HACCP認證,獲國家實驗室認可證書、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稱號,為三鹿產品走向世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集團堅持走“科、教、企”聯姻之路,與全國16家科研院所合作,聘請國內外食品、營養、畜牧、金融、企管等28名專家為顧問,進行科技創新,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形成三鹿產品風味獨特、營養合理的風格,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三鹿產品有9大系列245個品種,滿足了人生不同年齡段以及特殊人群的營養保健需求。

堅持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者兼顧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通過實施資本運營,以產權為紐帶,以品牌為旗幟,先後與北京、河北、天津、河南、甘肅、廣東、江蘇、山東、安徽等省市的30多家企業進行控股、合資、合作,盤活資產18億元以上,使30000多名下崗職工再就業,集團企業個個盈利,均成為當地的利稅大戶。三鹿集團為了培育自己的奶源基地,探索出了“四統一分一集中”集約化管理模式和“奶牛生態養殖園區”、“奶牛公寓”、“託牛所”等科學管理模式,有效地帶動了奶業的大發展。現飼養奶牛80萬餘頭,日產鮮奶6800噸,奶牛飼養輻射130個縣(市、區),5500多個村,帶動6萬多農戶發展奶業,通過延伸產業鏈吸納80餘萬農村剩餘勞動力,使其走上了致富、奔小康之路。三鹿在遍佈各地的奶源基地全面推廣青貯玉米制作技術,奶牛每年消化玉米達300萬畝以上,產生了良好的生態效益。

三鹿奶粉事件十週年,當年事件始末你可曾記得!

2006年6月15日,三鹿集團與全球最大的乳品製造商之一新西蘭恆天然集團的合資公司正式運營,標誌著三鹿向著 “瞄準國際領先水平、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的目標邁出了關鍵一步。

2008月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國務院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中國乳業界20年來空缺國家科技大獎的局面終於被打破----三鹿集團“新一代嬰幼兒配方奶粉研究及其配套技術的創新與集成項目”

[4] 一舉奪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三鹿一直在快車道上高速行駛,創造了令人振奮的“三鹿速度”,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自“七五”以來,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30%以上。2003年集團“十五”規劃已經實現。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三鹿現制定了“十一五”發展規劃,即:堅持“三化目標”,夯實“一個基礎”,放大“一個優勢”,培育“五個新的增長點”,提升“五個能力三個水平”,簡稱“311553”工程,確保配方奶粉、力爭功能性食品和酸牛奶產銷量全國第一,液態奶及乳飲料保持前三位,全面提升企業生產規模、經濟效益和綜合實力,做大做強三鹿,走出國門,與國際市場接軌。

三、三鹿事件處理結果

1.破產過程

三鹿是幾十年的老廠,在國產奶粉行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有著成熟的供貨商,成熟的市場渠道,以及生產機械。雖然奶源一個環節出了問題但是如果稍加控制,學習蒙牛,每個奶站有專人駐守。品牌雖然死了,但整個體系很健康。

2008年12月24日,三鹿集團已經收到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清算申請民事裁定書,一切工作正在按法律程序進行。

2009年2月12日,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出民事裁定書,正式宣佈石家莊市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破產。

2009年3月4日上午,三元以6.1650億元成功拍得三鹿資產,該資產包起拍價為6億元。據石家莊市中院有關負責人介紹,本次起拍價為6億元,由河北省嘉海拍賣有限公司作為主拍單位,與河北省東方拍賣有限公司、河北省拍賣總行有限公司共同對三鹿集團部分破產資產進行拍賣。

三元集團與三元食品的全資子公司河北三元組成的“聯合競拍體”最終以6.1650億元毫無懸念地成功拍得三鹿資產。三元“聯合競拍體”向拍賣公司遞交了“關於競買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破產財產的申請”,同時交納了2億元保證金。三元食品董事範學珊曾表示,競買三鹿破產資產預估價為8億元,臨時股東大會授予的最高競買權限為110%,即競買價不得高於8.8億元。而今天三元成功以6.1650億元拍得三鹿資產,即表示該競買價格無需重新召開股東大會討論。

為收購三鹿資產,三元早在2008年12月就率先佈局了河北三元,對三鹿集團的核心企業實施“租賃經營”。三元競拍成功,負責三鹿資產運營管理的。

2.調查懲處

2008年9月12日三鹿集團聲稱,此事件是由於不法奶農為獲取更多的利潤向鮮牛奶中摻入三聚氰胺。三聚氰胺在一份報價單中的價格為每噸8700元。早在2008年7月中旬,就有記者就從三鹿品牌甘肅省總經銷商——蘭州興源食品公司瞭解到三鹿已經停止生產確認受到三聚氰胺汙染的奶粉品牌三鹿優加奶粉,2008年9月12日網易財經編輯從三鹿品牌總監處得到確認,2008年8月5日就通知各地經銷商,三鹿在3月至2008年8月5日之前生產的產品受到汙染,停售優加系列產品,並且秘密召回,但未公諸於眾。這導致在此後的一個多月裡,又有一批嬰兒仍食用了三鹿問題奶粉。 三鹿集團官方網站在事件曝光後遭到數輪攻擊,網站標題被黑客改為“三聚氰胺集團”;首頁也被改為“看三聚氰胺集團新聞有感”,甚至一度成為了黑客們的聊天和“集體路過”場所。在第二輪攻擊中,“三聚氰胺”被作為產品名稱列在三鹿的產品網頁上。

2008年9月13日,中國國務院啟動國家安全事故I級響應機制(“I級”為最高級:指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處置三鹿奶粉汙染事件。患病嬰幼兒實行免費救治,所需費用由財政承擔。有關部門對三鹿嬰幼兒奶粉生產和奶牛養殖、原料奶收購、乳品加工等各環節開展檢查。質檢總局將負責會同有關部門對市場上所有嬰幼兒奶粉進行了全面檢驗檢查。

石家莊官方初步認定,三鹿“問題奶粉”為不法分子在原奶收購中添加三聚氰胺所致,已經拘留了19名嫌疑人,傳喚了78人。這19個人中有18人是牧場、奶牛養殖小區、奶廳的經營人員,其餘1人涉嫌非法出售添加劑。

辭職的最高級官員。毒奶粉事件在中國形成了一股“行政問責與司法問責風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和《產品質量法》,三鹿集團最高將被罰兩億元人民幣。

新華社報道,三鹿毒奶粉事件事態擴大的主要原因是三鹿集團公司和石家莊市政府在獲悉三鹿奶粉造成嬰幼兒患病情況後隱瞞實情、不及時上報所致。

3.三鹿集團出現此事件三大原因

管理意識淡薄

醉心於規模擴張,高層管理人員風險意識淡薄

對於乳業而言,要實現產能的擴張,就要實現奶源的控制。為了不喪失奶源的控制,三鹿在有些時候接受了質量低下的原奶。據瞭解,三鹿集團在石家莊收奶時對原奶要求比其他企業低。

對於奶源質量的要求,乳製品行業一般認為巴氏奶和酸奶對奶源質量要求較高,UHT奶次之,奶粉對奶源質量要求較低,冰激淋等產品更次之。因此,三鹿集團禍起奶粉,也就不足為奇。

另外,三鹿集團大打價格戰以提高銷售額,以擠壓沒有話語權的產業鏈前端環節利潤。儘管三鹿的銷售額從2005年的74.53億元激增到2007年的103億元,但是三鹿從未將公司與上游環節進行有效的利益捆綁,因此,上游企業要想保住利潤,就必然會犧牲奶源質量。

河北省一位退休高層領導如此評價田文華:“隨著企業的快速擴張,田文華頭腦開始發熱,出事就出在管理上。”

風險控制不當

危機處理不當導致風險失控

2007年底,三鹿已經先後接到農村偏遠地區反映,稱食用三鹿嬰幼兒奶粉後,嬰兒出現尿液中有顆粒現象。到2008年6月中旬,又收到嬰幼兒患腎結石去醫院治療的信息。於是三鹿於7月24日將16個樣品委託河北出入鏡檢驗檢疫技術中心進行檢測,並在8月1日得到了令人膽寒的結果。

與此同時,三鹿並沒有對奶粉問題進行公開,而其原奶事業部、銷售部、傳媒部各自分工,試圖通過奶源檢查、產品調換、加大品牌廣告投放和宣傳軟文,將“三鹿”、“腎結石”的關聯封殺於無形。

2008年7月29日,三鹿集團向各地代理商發送了《嬰幼兒尿結晶和腎結石問題的解釋》,要求各終端以天氣過熱、飲水過多、脂肪攝取過多、蛋白質過量等理由安撫消費者。

而對於經銷商,三鹿集團也同樣採取了糊弄的手法,對經銷商隱瞞事實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從2008年7月10日到8月底的幾輪迴收過程中,三鹿集團從未向經銷商公開產品質量問題,而是以更換包裝和新標識進行促銷為理由,導致經銷商響應者寥寥。正是召回的遲緩與隱瞞真相耽擱了大量時間。大規模調貨引起了部分經銷商對產品質量的極大懷疑,可銷售代表拍著胸脯說,質量絕對沒有問題。在2008年8月18日,一份標註為“重要、精確、緊急”傳達給經銷商的《通知》中,三鹿嚴令各地終端貨架與倉庫在8月23日前將產品調換完畢,但仍未說明換貨原因。調貨效果依然不佳,毒奶粉仍在流通。

而三鹿集團的外資股東新西蘭恆天然在2008年8月2日得知情況後,要求三鹿在最短時間內召回市場上銷售的受汙染奶粉,並立即向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報告。三鹿以秘密方式緩慢從市場上換貨的方式引起了恆天然的極大不滿。恆天然將此事上報新西蘭總理海倫·伊麗莎白·克拉克,克拉克於9月8日繞過河北省政府直接將消息通知中國中央政府。

另外,三鹿集團缺乏足夠的協調應對危機的能力。在危機發生後,面對外界的質疑和媒體的一再質問,仍不將真實情況公佈,引發了媒體的繼續深挖曝光和曝光後消費者對其不可恢復的消費信心。

隨著全球化、市場化、信息化的到來,企業的經營環境日趨複雜多變。生產環節、銷售環節、市場環節乃至外部環境的些微變化都會對企業的經營造成衝擊。員工罷工、銀行停貸、經銷商中止銷售、原料供應商斷絕供貨、高層管理人員人事更迭、顧客投訴、同行擠兌、政府限制、媒介炒作、社區居民抗議等等突發事件嚴重威脅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在這種背景下,沒有良好的危機管理意識,是難以適應的。

管理風險巨大

企業快速增長,管理存在巨大風險

作為與人們生活飲食息息相關的乳製品企業,本應加強奶源建設,充分保證原奶質量,然而在實際執行中,三鹿仍將大部分資源聚焦到了保證原奶供應上。

三鹿集團“奶牛+農戶”飼養管理模式在執行中存在重大風險。乳業在原奶及原料的採購上主要有四種模式,分別是牧場模式(集中飼養百頭以上奶牛統一採奶運送)、奶牛養殖小區模式(由小區業主提供場地,奶農在小區內各自餵養自己的奶牛,由小區統一採奶配送)、擠奶廳模式(由奶農各自散養奶牛,到擠奶廳統一採奶運送)、交叉模式(是前面三種方式交叉)。三鹿的散戶奶源比例佔到一半,且形式多樣,要實現對數百個奶站在原奶生產、收購、運輸環節實時監控已是不可能的任務,只能依靠最後一關的嚴格檢查,加強對蛋白質等指標的檢測,但如此一來,反而滋生了層出不窮的作弊手段。

但是三鹿集團的反舞弊監管不力。企業負責奶源收購的工作人員往往被奶站“搞”定了,這樣就形成了行業“潛規則”。不合格的奶製品就在商業腐敗中流向市場。

另外,三鹿集團對貼牌生產的合作企業監控不嚴,產品質量風險巨大。貼牌生產,能迅速帶來規模的擴張,可也給三鹿產品質量控制帶來了風險。至少在個別貼牌企業的管理上,三鹿的管理並不嚴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