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90後小哥攜餐飲夢闖上海,是如何逆襲成冷鍋串串賽道黑馬?

重慶90後小哥攜餐飲夢闖上海,是如何逆襲成冷鍋串串賽道黑馬?

本期【餐飲面孔】 ——付小姐在成都創始人李星星

如果說北京是餐飲品牌走向全國的“交通站”,上海就是品牌餐飲究竟實力幾何的“鍊金爐”。在這裡,每一秒都見證著餐飲人技驚四座的榮光,也上演著黯然收場的慘淡。

如此激烈的競爭下,一個出生於重慶的90後小哥,把家鄉的冷鍋串串帶到了上海。五年的時光開出50家直營門店,並且成功走出國門,在海外紮下了根,成為冷鍋串串賽道名副其實的黑馬。

他就是付小姐在成都創始人——李星星。


單看串串的出身,或許誰也不曾料到,有朝一日它會成為火爆全國的餐飲品類。

上世紀80年代,成都一些下崗職待業人員為了生計,經營起了“串串香”,他們用竹籤串起豆乾、兔腰、以及其他食材,在滷鍋中燙熟,蘸上麻辣調料進行售賣。

重慶90後小哥攜餐飲夢闖上海,是如何逆襲成冷鍋串串賽道黑馬?

形式簡單,味道爽口的串串

串串香最初的消費場景,多是經營者蹬著三輪車沿街叫賣,價格便宜,味道十足,可謂貨真價實的“平民小吃”。

一路走來,它從沿街叫賣變成路路邊攤,又從路邊攤進入門面房。2013年起,串串香進入蓬勃發展期,各大城市的知名商場陸陸續續出現了串串香的身影。

01 跑堂少年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少年時期,李星星的少年時期是從五味生香的餐廳裡一趟趟跑出來的。

1990年,李星星出生在重慶開州區竹溪鎮,這是一個典型的山城小鎮。在他出生的年代,這裡交通不便,經濟發展緩慢,當地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外出闖蕩。

帶著一手好廚藝,李星星的母親和舅舅一起在成都開起了川菜館。這一年,李星星五歲。從此,他的人生便和餐廳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他童年的記憶裡,母親每天的工作都異常辛苦。清晨天矇矇亮就要出發去市場採購,晚上很晚還要進行盤點。

這一切,李星星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每天放學,他都會在餐廳裡幫忙。跑堂、端菜、做服務員,餐廳的許多工作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掌握。

有一次,母親早上出門去採購。看著母親勞累的背影,李星星決定幫忙煮竹筒飯。這是一種獨具當地特色的米飯做法,先將大米在水裡焯一下,撈出來控幹,然後再放到竹筒裡蒸。

李星星覺得,自己已經看過很多遍竹筒飯的製作過程,煮出合格的竹筒飯應該不是什麼難事兒。

然而,竹筒飯就像天龍八部裡的少林拳法,看上去簡單,實則包含許多技巧。焯水時間是多少,火候怎麼把握,每一個環節米和水的比例如何搭配……技巧就藏在這一個又一個的細節裡,稍不小心就很容易把大米煮成稀飯。

果不其然,李星星把“竹筒飯”煮成了“竹筒粥”。讓他沒想到的是,母親回來後,不但沒有責備他,反倒溫柔的安慰他,並且把製作竹筒飯的詳細方法和步驟都教給了他。

除了母親,李星星周圍的長輩幾乎都以開餐廳為生。受到家人的影響,他對餐廳、對川菜的興趣也一點點的積累了起來。

上世紀90年代初,勝利油田在重慶招工,川渝地區大批工人前往山東謀生。李星星的母親便帶上家人跟隨工人北上,並把川菜館開到了山東。

此後,“居無定所”便成了李星星生活中的常態。“哪裡適合開餐廳,我們就會去哪裡。重慶、成都、山東、廣東、深圳、河南等等地方,我們都去過。”李星星迴憶說。

這種情況下,日子很苦,出於成本考慮,他和家人一般吃住都在餐廳。白天在餐廳工作,晚上把座位拼在一起,鋪上床墊就是床。從他有記憶開始,到十幾歲,一直都是這樣的狀態。

不過偶爾也會有落差感。同學邀請他去家裡玩,結果發現別人家裡非常溫馨,非常有家的感覺。但是,自己呢?家就是餐廳,餐廳就是家。

但是,當時的李星星並不覺得這樣的生活很苦。用他的話說,因為周圍人,包括他的舅舅、小姨、表哥表姐等等,每天也都是這樣生活的。

02 叛逆與穩重

作為一名出生在重慶,成長在山東的90後,李星星的性格完美結合了川渝人的火辣叛逆,以及山東人的踏實厚重。

他的求學經歷是叛逆的。

高中畢業以後,李星星前往青島讀大學,學習機械製造與控制專業。但是,這並不是李星星自己的選擇。當時的他,其實對選專業並沒有太多的概念,也不在意學哪個專業。家人覺得“機械製造與控制專業”好就業,於是便給他報考了這個專業。

美好的大學生活開始了,但是李星星卻感到了落差——大學生活遠遠沒有自己想象的有趣,不僅學不到東西,而且還沒有意義。

所學的課程中,李星星沒有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科目。這個時候,讀書就成了一種負擔和壓力。因為不喜歡,但是又不得不學,這個事情也就變得很無趣。

大三那一年,他再也難以忍受這樣的時光。於是毅然決然放棄大學生活,背起行囊來到自己夢想中的城市——上海。

“我當時的想法就是要早點出來工作,因為我從小就從周圍人身上學到一點,做生意就是要早點去社會上磨鍊。”李星星迴憶起當初的選擇時,坦然而又從容。

與求學經歷不同,進入社會後的他卻又體現出踏實而又穩重的另一面。

到了上海以後,李星星進入一家谷歌中國區的廣告代理商公司做銷售工作。萬事開頭難,剛開始的時候,業務開展並不順利。

每天他都面臨巨大的壓力,每日要拜訪多少個客戶,打多少個電話,每個月要完成多少營業指標等等,每一項都有進度表盯著,一睜眼就好像有一堆賬等著自己還。

但是,李星星樂在其中。他對比的座標是,“在辦公室裡打電話,比我小時候在餐廳裡工作要有趣的多,也要輕鬆的多。”

和“平均每7個月跳槽一次”的大多數90後不同,這份工作他一干就是3年。

薪資待遇各方面都不錯,可以接觸很多互聯網方面的知識,李星星很知足。同時,他可以明顯的感覺到自己和家人的不同。做餐飲生意的家人們,基本上都是全年無休,每天做的事情也基本一樣。

他的工作卻不同,有假期,可以出去玩,還能夠接觸各行各業、形形色色的人。同時,也能夠更多的認識上海這座城市,更加深刻的認識這個社會。在這期間,他甚至沒有再想過要去創業的事情了。

後來,Google退出中國市場,中國區業務在接下來幾年開始急劇縮減。李星星離開Google去了360,半年後他又從360離開。

工作的動盪,重新點燃了他的創業夢。他和幾個同事一起湊了10萬元,創辦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幫助企業做網站、做設計,以及其他的業務。

但是,讓他始料未及的是,公司開了三個月,一單業務都沒有。隨後,一起創業的幾個朋友相繼離開,他的第一次創業就此折戟。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挫敗感始終圍繞著他。

03 付小姐在成都

互聯網公司經營失敗後,一個偶然的機會,李星星和朋友一起吃飯,發現了一家生意異常火爆的串串店。

這給了他們新的創業靈感。李星星本就是重慶人,家裡的親戚大多也以經營川菜為生,作為川菜小吃門類中的一種,經營串串香對他來說具有先天的優勢條件。

2014年春節,李星星的母親來上海看望他。李星星趁機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母親,母親非常支持他的想法,並且告訴他,“想做的事情就要去做,不要留下遺憾”。

於是,李星星就開始潛心研究起了串串。他回到家鄉重慶,跟製作串串的師傅學習交流,從蘸料是怎麼配的,到湯底是如何製作的,每一步他都認真學習。

2014年10月,李星星的第一家店在靜安寺開業,面積只有40平。他給餐廳起名,付小姐在成都——一個天生自帶網紅氣質的名字。

起這個名字的原因很簡單,他的母親姓付。母親為了整個家一輩子操勞,餐廳的名字當然要與母親有關。

這是他第一次做餐飲,很多方面都缺乏經驗,許多事情他都是憑自己的感覺來。

比如座位設計,李星星憑著自己對空間的直覺,從宜家買回來幾張桌椅,甚至連顏色都不統一。買完桌椅,自己又買了幾個燈,買回來後讓工人幫忙安裝。從開始籌備,到裝修完畢,前後只用了八天時間。

開業前,沒有開業宣傳;開業當天,甚至連開業儀式都沒有,店就這麼悄無聲息的開起來了。

結果出乎意料的是,進店吃串串的人非常多。僅有八張桌子的情況下,當天營業額竟然達到1100元。李星星一算,還賺了一兩百塊。

“當時我沒有定營業額目標,我只有一個心思,我要做一些事情,要創業。”李星星迴憶說,“我們當時連開分店的想法都沒有。”

但是,開業做了幾天以後,李星星就有了想法,他想要把營業額衝上去。四個月後,餐廳實現了回本。

不過,付小姐在成都真正大火起來,還要從第二家店——打浦橋店說起。

2015年3月,打浦橋店開業。相比第一家店只有十幾道菜品,第二家店時李星星帶領團隊研發上新了八十多道菜品,全部都是成都當地最受歡迎的地道川菜小吃。

除了菜品,第二家店的面積也達到了150平,裝修和環境也請了人專門進行設計。為了能夠做好這家店,李星星把自己的家人全部都叫了過來。遠在山東開餐廳的哥哥也關了自己的店,專程來到上海幫忙。

重慶90後小哥攜餐飲夢闖上海,是如何逆襲成冷鍋串串賽道黑馬?

付小姐在成都上海恆隆廣場店

一群人的共同努力下,打浦橋店在上海餐飲圈大火,引來多家媒體和自媒體的報道,吸引了無數年輕吃貨們前往拔草。

“早上10:30還沒開門,門前就排起了長隊。下午三四點,店裡的人就又坐滿了,很多人就坐在外面等,基本上每天都是這樣。”

市場反饋的強烈程度,連李星星也沒有料到。後來,他把原因歸結為“趕上了好時代”——一個互聯網餐飲狂飆突進的年代。

恰巧,他和合夥人都是互聯網行業出身。付小姐在成都,無論是名字還是產品都自帶網紅屬性,同時上海又是中國互聯網人口的高度聚集地。天時地利人和各種要素都聚齊的情況下,付小姐順利抓住了消費者。

然而,身處大海之中,沒有總是一帆風順的航程。

李星星和合夥人籌備第三家和第四家店時,遇到了難題。按照他們的計劃,這兩家店都是兩百多平的大店,單店投資都在100萬元左右。

資金不夠,怎麼辦?他們想到尋找風投機構,進行融資。多方溝通過後,最終談妥了投資意向。然而,當他們簽下店面後,對方又不願意投了。

李星星的心情像極了過山車,還沒來得及高興,就重新跌入了谷底。店面已經簽了,所有的籌備也都在進行,不能因為臨時的變動就改變原有的計劃。沒有辦法拿,李星星只好向親戚朋友借錢。

經過多方籌措,甚至連山東的一套房子也進行了抵押,最終才勉強湊夠了開店資金,兩家店面得以順利開業。

作為旁觀者,我們可能會替李星星後怕,這樣孤注一擲的舉動,萬一失敗將會一無所有。然而,當時的李星星就像一枚只顧往下鑽的金剛石,絲毫沒有想過別的事情。

“我當時沒有顧慮太多,就是一門心思認定這個事兒一定可以,一定能成。”李星星迴憶說。

此後,付小姐的發展步入正軌,一家店一家店的開了起來,如今擁有50家直營門店,2019年總營收達5億元。同時,他還將店開進了澳洲和加拿大,正式開啟了國際化的步伐。

04 奔湧的後浪

作為一個90後餐飲人,李星星對餐飲有著諸多自己的理解。

他很少去參加餐飲行業的會議,也很少研究其他企業家。一方面是因為內向,不喜歡展露自己;另一方面,是基於他自己對管理的理解和認知。

在他看來,每個企業,甚至每個企業的不同階段面臨的問題都不盡相同,管理方法自然不能通用。一直以來,付小姐的管理體系,都是他和團隊自己做出來的。其他企業怎麼做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遵循自己要做的方向。

互聯網時代,在吸收傳統餐飲企業注重產品和服務的基礎上,一定要有自己的創新,以及更好的互聯網玩法和管理模式。

這一點,從付小姐的產品研發團隊,以及歷次的營銷手法上可以得到印證。

產品上,它是絕對的“傳統企業”。它的每一個廚師長,都是有著十年以上經驗的川菜大師。每一道菜的研發,都凝聚著大師們的心血和創意。

營銷上,它是絕對的“互聯網企業”,有許多又酷又好玩的新做法。

為了和Z世代打成一片,它贊助了當下正火的網絡節目《中國新說唱》,在95後00後中瘋狂吸粉;

前不久植物肉大火,它與知名植物肉品牌星期零合作,在成都門店上新兩款獨具成都風味的植物肉產品——植物牛腩串和植物香酥肉,引來一眾吃貨嚐鮮;

早在2019年初,它就組建起了新零售團隊,將付小姐的特色產品變成一個個零售產品,在直播間瘋狂帶貨。

一系列有趣好玩的動作,拉近了付小姐和年輕消費者的距離,它也成為了眾多網紅品牌中的常青樹。

對員工的管理上,李星星也和別人不一樣。他不喜歡和運營層面的人直接交流,每次開會他都會先和一線的員工、主管、廚師長交流,然後才會去找運營層的人交流。

為什麼這樣?他有著清醒的認知,在他看來,運營層的人總喜歡報喜不報憂,但是實際遇到的問題,只有在一線員工那裡才能發現。

與上面這些大開大合、有趣好玩的經營方法不同,李星星本人給人的感覺卻是一個內向的人,甚至有些靦腆。誇讚他時,他會不好意思的笑一笑。

不過,到了工作中,他就變身成了另外一個人,雷厲風行、脾氣火爆。遇到讓他生氣的事情時,他會直接爆發,有什麼想說的話他當場就會直接說出來。

看似矛盾的性格下,其實隱藏著企業家的格局。內向是為了多關注自身,多修煉內功;雷厲風行則是為了提高效率。

除此之外,這位剛剛步入30歲的90後,也主動承擔起了社會責任。每一年,他都會在自己的家鄉竹溪鎮舉辦“壩壩宴”,邀請當地的貧困戶來一起吃飯,同時給與他們一定的物質幫助。

在付小姐五週年時,李星星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我們跨越了時間的鴻溝,踏平距離的障礙,在大城市的光怪陸離中恣意瘋長。我們一面做夢,一面清醒。我們一面想象遠方,一面修路造船,心心念念,說不定真能到達我們想象中的地方。”

在無數個平凡瑣碎的日常碎片中,李星星始終心裡有火、眼裡有光,他帶著善良、勇敢、無私這些優秀的品質,將自己打造成了一匹風馳電掣的黑馬,在人生的旅途中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採訪 | 白劉陽

文 | 白劉陽

編輯 | 白劉陽


本文版權歸 [餐飲面孔] 所有,欲轉載請聯繫平臺獲得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