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阿里打拼17年,曾是馬雲最信任的人,最終卻黯然退休

他在阿里打拼17年,曾是馬雲最信任的人,最終卻黯然退休

丨本文由華商韜略原創

丨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華商韜略

丨作者:遲玉德

2013年5月10日晚,阿里在杭州黃龍體育場舉辦了場面盛大的“淘寶十週年晚會”。晚會高潮時,48歲的馬雲宣佈“退休”——“明天開始,生活將是我的工作”,有“救火隊長”之稱,被認為最受馬雲信任的原首席數據官、“鐵木真”陸兆禧則接任了集團CEO之職。和馬雲緊緊擁抱了5秒多之後,陸兆禧表示,自己必將盡心盡力,不辱使命。

然而,僅僅兩年之後,2015年5月7日,馬雲就以“內部郵件”的形式收回了權杖,宣佈由集團COO(首席運營官)、天貓總裁張勇取代陸兆禧出任集團CEO,陸兆禧則被改任為董事局副主席。再過一年多的2016年8月22日,陸兆禧的董事職務也由螞蟻金服集團總裁井賢棟接替,方才47歲的他,從阿里正式退休。

12月下旬,他因為參與了兩起投資再次見諸媒體,但卻沒有引起關注。也許用不了多久,他就會像那些曾經顯赫一時的阿里高管一樣,成為一段遙遠的傳說。

他在阿里打拼17年,曾是馬雲最信任的人,最終卻黯然退休

【1】“鐵木真”

阿里人喜歡取花名,花名一般取自武俠小說,比如馬雲的花名是“風清揚”,取自《笑傲江湖》,陸兆禧的花名則是“鐵木真”,取自《射鵰英雄傳》。鐵木真的形象是崛起於絕境、深沉而大略、用兵如神,陸兆禧也想成為這樣的人。

1969年,陸兆禧出生於廣州一戶普通人家,從小夢想成為一名建築工程師。1988年高考時,他與這個夢想失之交臂,在化學考試時竟然忘答了整整一頁試題。不過即便如此,他也沒有落榜,被廣州大學酒店管理專業錄取。

在那個年代,大學生的工作是“包分配”的,陸兆禧畢業後被分配到廣州市一家四星級酒店。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服務生,每天端盤子、擦桌子,非常瑣碎而辛苦,還常受外籍老闆訓斥。對於這份工作,陸兆禧曾長期苦悶不已,覺得沒有面子,也看不到前途。每當這時,他就用“鐵木真”的故事來激勵自己,對自己說:人生總會經過順流逆流,起起伏伏免不了。

這種心態之下,他的表現開始可圈可點——做事可靠,為人沉穩,因此一路高升,先後擔任大堂經理、客房經理和餐廳經理。

參加工作的第六年,他的職業生涯發生了第一次轉軌。一個外籍房客在廣州開辦了一家網絡通訊公司,做互聯網長途電話業務,那人邀請陸兆禧加盟,做客服經理。陸兆禧沒有怎麼猶豫就答應了,但是很不幸,他才幹了一年,那家公司就關門了。這之後,他聯合幾個朋友也成立了一家網絡通訊公司,開始自己當老闆。

這次創業不是很順利,互聯網長途電話業務雖然有需求,但投入很大,還有很多跟風做的,賺不了多少錢,陸兆禧不得不尋找新的機會。這時候,一位在阿里巴巴工作的朋友對他說,“去和馬雲見見面。”

那是1999年,阿里巴巴成立沒多久,剛獲得由高盛領投的500萬美元投資,馬雲也有了一點名氣。但在那次見面中,馬雲卻像神一樣征服了陸兆禧,陸兆禧回憶說,他當時並沒有搞懂阿里巴巴到底是幹什麼的,就是“覺得馬雲這個人很不簡單,十分投機。”

此後不久,馬雲就收購了陸兆禧的公司,陸兆禧則成為阿里的第129號員工。

2000年10月,陸兆禧被馬雲派到深圳,開拓華南大區的B2B業務。彼時,阿里巴巴正面臨生死存亡的挑戰,由於互聯網泡沫在2001年破滅,阿里再也融不到錢了,不得不自我造血。馬雲非常看重華南大區,因為那裡是外貿企業聚居區,有潛力可挖。陸兆禧則不負馬雲所託,他從光桿司令做起,以“跪著也要活下去”的精神,在此後三年間,將團隊規模發展到100多人,把團隊業績做到全公司第一。

有了這番成績,陸兆禧的“鐵木真”之名越叫越響,阿里人相信他將開創新的戰功。

他在阿里打拼17年,曾是馬雲最信任的人,最終卻黯然退休

【2】“救火隊長”

成功開拓華南市場後,陸兆禧在阿里的職業生涯進入“救火模式”,被馬雲派去解決一個又一個棘手問題。

2003年底,馬雲把陸兆禧調到杭州總部,指派他創辦支付寶。該任命與淘寶網的成立有關。

淘寶網成立於2003年5月,模仿美國eBay模式,做C2C交易。對於淘寶網而言,最大的交易障礙是“信任”問題,也就是要向用戶提供第三方支付。馬雲一開始想找銀行合作,但銀行都不願意做這種小額業務,他只好自己搞,把任務交給了陸兆禧。

陸兆禧上任時條件非常艱苦,系統由於尚不完善,所以沒有上線,所有交易都由人工核對,他的團隊總共有8個人,而一天的交易量高達10萬~20萬筆。熬過最困難的時期後,一切開始好起來。到2004年12月,支付寶從淘寶網中獨立出來,對其他交易平臺開放,業務量因之猛增。陸兆禧激勵團隊說,“我們手上揣著單程票,要麼就做好,要麼就集體滾蛋!”

華商韜略梳理的資料顯示,三年後,支付寶的用戶量突破1億,在國內支付市場佔有50%以上的份額,把銀聯、信用卡、PayPal都比了下去。在支付寶的保障下,淘寶網的交易量也開始猛增,到2006年底,市場交易總量佔比從最初的9%飆漲到70%,還迫使當年的老師eBay退出了中國。

經此一役,陸兆禧在阿里人眼中的形象更加高大,然而就在他享受這份光環時,馬雲又給他安排了一項新任務——出任淘寶網總裁。

2007年底,淘寶網發生了重大人事異動,馬雲突然解除了時任淘寶網總裁孫彤宇的職務,要求其“離崗進修”。外界分析,這可能與淘寶網當時假貨橫行有關。

陸兆禧接手淘寶網後啟動“大淘寶戰略”,一方面加大打擊假貨,另一方面推進淘寶從C2C集市向電子商務平臺演進,將商家、第三方合作伙伴和物流公司等連接起來,構成一個產業聯盟。B2C交易平臺——天貓(當時叫“淘寶商城”),也是在這一時期創立的。在任期內,他把淘寶網的交易規模提升了8倍,打了一場漂亮仗。

他在阿里打拼17年,曾是馬雲最信任的人,最終卻黯然退休

不過他在這個位子上也沒有坐太久。2011年6月,他又被馬雲調到B2B公司——阿里巴巴,去撲滅那裡的“火情”。

當年1月份,馬雲在無意中發現,B2B平臺的“中國供應商”存在欺詐行為,一些不良商家與阿里員工勾結,發佈虛假信息,欺騙其他用戶。經內部調查,涉案員工超過1000人,涉案商家則接近2300家。消息見諸媒體後,輿論譁然,譴責之聲此起彼伏。在這種情形下,時任阿里巴巴CEO衛哲、COO李旭輝於2月底“引咎辭職”,與他們一同離開的還有100多位主管和銷售人員。

對於陸兆禧而言,這是一個更加燙手的山芋,因為B2B公司當時比淘寶網要重要,而且是香港上市公司(2007年上市),搞不好會出事情。上任後,他開始大刀闊斧地整頓B2B公司的紀律,因而得罪了大量同事和客戶,招來許多非議。壓力之下,他毫不動搖,終於使B2B公司重回正軌。除此之外,他還帶領B2B公司平穩退市,沒有引起股市或者投資者動盪,配合了馬雲的整體戰略。

這兩項任務剛處理完,馬雲又給陸兆禧調動了工作,讓他於2012年7月出任首席數據官(CDO),推動“數據分享平臺”戰略。又兩個月後,馬雲則安排他接手雲OS事業部(阿里移動操作系統),因為這個事業部出大事了——谷歌公開宣稱要封殺阿里雲OS。

履新之後,陸兆禧開始按照馬雲的意願設計“大數據”平臺,同時重新規劃、釐清雲OS的發展規劃,彌合其與谷歌安卓系統的衝突,並使其符合馬雲的想象。

當這次“火情”方一解除,馬雲又突然指派陸兆禧擔任集團CEO,並大張旗鼓地宣佈“退休”。就這樣,陸兆禧在沒有準備,也不能反對的情況下倉促上任。

【3】熱帶雨林長不出松樹

馬雲安排陸兆禧做集團CEO其實也是為了救火,救那場由微信引發、用戶從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加速轉移的熊熊大火。

微信是騰訊於2011年1月推出的,到2013年1月,其用戶就爆發增長至3億,這讓馬雲非常緊張。2013年初,馬雲決定成立一個戰略性部門,做一個類似於微信的移動社交應用,後來這款應用被命名為“來往”。

他在阿里打拼17年,曾是馬雲最信任的人,最終卻黯然退休

陸兆禧是來往項目的負責人,他擔任CEO的第四個月,阿里正式推出來往,也做熟人社交,品牌口號是“朋友就是要來往”。為了讓陸兆禧有足夠的精力做好來往,馬雲還於當月做了一次重要人事調整,任命天貓總裁張勇為集團COO(首席運營官),負責PC事業群,減輕了陸兆禧的工作量。

同時,馬雲還動用自己的人脈資源為來往拉人氣,邀請柳傳志、史玉柱、郭廣昌、李連杰、文章、黃曉明、趙薇、陳坤、汪涵、王利芬、陳彤等知名企業家、藝人和媒體人入駐來往。

在阿里內部,馬雲則開啟全面動員模式,“我們家領導(指其太太張瑛)和我已經把家裡所有有手機的人,包括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全強迫安裝上來往。每個阿里人11月底前必須有外部來往用戶100個,沒有100個是肯定沒有紅包。”

在資源方面,他更要求整個集團向來往事業部傾斜,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要政策給政策。

在阿里外部,馬雲則開始叫板騰訊,當年11月,他甚至在眾安保險(由螞蟻金服、騰訊、平安保險發起成立的互聯網保險公司)開業儀式上,當面向馬化騰宣戰,稱“我們也許成不了大器,至少讓微信不斷創新”。

然而,在這樣的“舉國體制”之下,阿里仍然把“來往”項目做砸了,其覆蓋人群不足百萬。移動社交應用的另一個參與者、網易丁磊在評價移動社交應用時,給微信打了5分,給易信(網易的社交應用)打了0分,給來往則打了負分。

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最嚴重的情況發生在2014年春節。就在馬雲向馬化騰宣戰後不久,“微信紅包”橫空出世,一夜之間風靡全國。彼時,微信的註冊用戶已經突破6億,月活躍用戶都超過了3.5億,這就直接動搖了支付寶一家獨大的地位。馬雲在一次內部會議上反思道,這是“偷襲珍珠港,計劃和執行完美,讓我們教訓深刻”。他進一步指出,“以前,我們對別人、別的行業呼籲天變了。今天我們發現自己頭頂上的天也變了,我們腳下的穩健土地也在變化……”

他在阿里打拼17年,曾是馬雲最信任的人,最終卻黯然退休

其實,阿里本來可以不用經歷這次重大挫折,因為它曾擁有另一種移動戰略。華商韜略報道企業家、天貓總裁張勇曾向馬雲建議,把PC端的流量及所有資源往手機淘寶(下稱“手淘”)上趕,然後通過手淘整合社交應用,將手淘做成一個強黏性的移動入口。推行這一計劃也相對輕鬆,因為只要在手淘上設置一個“特價”,讓用戶在手機上買東西更便宜即可。

這一思路是高明和正確的,它充分發揮了阿里的強項,最終成為阿里採行的戰略。2016年阿里“雙十一”數據顯示,在1207億的總交易量中,82%的交易來自手淘、天貓等移動端。同時,手淘也成為2016年移動應用的前五名,最高時排名第三,僅次於微信和QQ。

陸兆禧之所以遭遇“滑鐵盧”,是因為他參加了一場打不贏的戰爭。阿里是一家電商起家、長於運營、價值觀單一的組織,其強項在於搞各種各樣的運動,比如“雙十一”,招法則是通過強勢領袖和“人海戰術”做強心針式的演講和宣傳。阿里人似乎靜不下來,對於技術亦缺乏尊重,馬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阿里前美籍副總裁波特·埃里斯曼在其著作《阿里傳》中描述過一個細節,馬雲在阿里收購雅虎中國後,曾對搜索引擎團隊說,“人們根本分不清搜索引擎之間有什麼區別,從用戶角度來看,都是一樣的。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營銷策略。”埃里斯曼繼續寫道,“整個團隊陷入了沉默,顯然他們不願意反駁這個新的上司。但是,馬雲的這個論斷讓我相信他根本不理解搜索引擎。而且,如果沒人能讓他回心轉意的話,雅虎中國註定要失敗。”

看上去,“來往”項目是在重演雅虎中國的失敗。最初,馬雲似乎覺得微信就是一堆功能,只要有決心、捨得砸錢、組建足夠強悍的團隊,就可以搞一堆更好的功能。而來往的宣傳語——“比微信多一點”,也反映了他的這種思維。來往團隊總是試圖告訴用戶,來往的某項功能比微信的好,但整體上又無法吸引用戶。陸兆禧的用人策略也反映了這一點,他在一次“All in無線”的管理大會上,把一個只是提了一個技術問題的員工,立馬調到來往團隊,而團隊其他成員都看傻了,沒見過這種打法——難道領導要搞“人海戰術”?

後來,陸兆禧在三個月內把團隊擴大到300人,看上去雄赳赳氣昂昂。

馬雲請名人為來往拉抬人氣,也反映了他當時不理解微信何以能吸引那麼多用戶,因為他的這個舉動會讓人以為阿里是在搞另一個版本的微博——一個“大V在說、P民在聽”的移動端廣場,而微信是對微博的顛覆,是客廳,不是廣場,宣揚的是“去中心化”。顯然,這是一套跟阿里的組織架構和價值體系截然相反的東西。用曾參與來往項目、釘釘創始人陳航的話講就是,“亞馬遜是熱帶雨林,想長出松樹不可能。”

他在阿里打拼17年,曾是馬雲最信任的人,最終卻黯然退休

可惜,陸兆禧始終沒有看破這一點,相關報道顯示,他到最後一刻都不肯認輸,還要在社交領域跟騰訊死磕,打那場必敗之戰,甚至因此跟馬雲大吵了一架。最後,是馬雲結束了他的掙扎,讓天貓總裁兼集團COO張勇取代了他,開始推行新的移動戰略,對他則給了一個體面的虛職——董事局副主席。

當然,這一安排也徹底終結了他在阿里的職業生涯。

【4】沒有根的CEO

陸兆禧的成功和失敗都源於他的性格,他能彌補馬雲的不足,卻突破不了馬雲的框架。

陸兆禧和馬雲在性格上截然相反,他有超強的執行力,卻不善言辭,簡直就是馬雲的反面。

在阿里,陸兆禧一直是“執行力”的標杆,只要馬雲給他安排一個任務,不管多苦、多難、多遭人罵,他總是毫無怨言的堅決執行,並給出令人滿意的結果,他也因此收穫了“救火隊長”的名聲,

個人威望亦不斷提升。

假如陸兆禧是一個能說會道的偶像型領袖,馬雲未必敢長期重用他。巧的是,陸兆禧恰巧是一個不善言辭、甚至討厭講話的人,他給自己貼的標籤是“內向安靜”,外界對他的評價則是“沉悶”。

陸兆禧的寡言是從小開始的,他回憶,“小時候老師讓我站起來朗讀課文,我就發現這對我來說是很累的一件事情。你讓我把一本書看完是可以的,而且很快。但你讓我把它讀出來,我覺得對我挑戰很大。別人站起來讀書朗朗上口,我讀到半路就卡住,所以我就不幹講話的行業。”到了阿里,他也不喜歡開會,能站著說話解決的問題就不坐下來討論,自稱“一旦我講的時候我就沒有分析能力了”。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才拼命地提升自己執行能力,用業績向世人證明自己能行,就像“鐵木真”一樣——“深沉而大略,用兵如神”。

與此同時,他還努力與團隊打成一片,很受基層員工愛戴。在阿里,人們一般稱呼陸兆禧為“老陸”

知乎上一個自稱“阿里設計師”的網友則說,他第一次見陸兆禧時以為陸是公司的電工師傅,因為陸看上去不像一個領導,講話很隨和,就像鄰家大哥一樣。

他在阿里打拼17年,曾是馬雲最信任的人,最終卻黯然退休

陸兆禧的這種平易近人的作風,可能與他早年做服務生的經歷有關。從第一家工作單位——那家四星級酒店辭職時,他曾把外籍老闆大罵了一頓,稱“讓他應該先學習怎麼尊重人”。

此外,陸兆禧還在工作上身先士卒。華商韜略梳理的資料顯示,他每天處理300多封郵件,是出了名的工作狂,2008年冬,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之際,他更是不要命地工作,讓馬雲都看不下去了,命令他休息。他曾對朋友說,“我不圖名,錢嘛,也夠花了,剩下的就是責任和人情了。為了這個,我可以連身體也不要的。”

陸兆禧雖然業績卓著,賺的也不算太少——2011年,其年薪、花紅及股票價值4757萬元,高居當年上市公司高管年薪之最,但在面對馬雲時,他卻極度缺乏自信。彭博社在《揭秘陸兆禧》一文中描述,馬雲經常和陸兆禧到外面談工作,一起喝茶、吃飯,做足療,但90%的時間都是馬雲在說話,陸兆禧則“只說好”。

其實,這一點也不令人意外,他們之間從來都是這種交往模式。在陸兆禧主管華南大區時,馬雲經常視察廣東市場,陸兆禧就給馬雲當司機,一路上,“他說我聽,他睡覺我開車。”

前文提到,阿里是一箇中心型組織,它需要一個精神領袖,這個人必須能說會道、極富魅力,顯然,陸兆禧成為不了這樣的人。離開馬雲,他無法駕馭阿里,就連來往的很多宣傳,跑在前臺的都是馬雲。

當“馬雲退休、陸兆禧上位”的消息滿天飛時,“打工皇帝”唐駿則在其個人博客中寫道,“不管馬雲做不做CEO,阿里也是他說了算。”

如今看來,還是“打工皇帝”看老闆更準。對於馬雲而言,陸兆禧只是一個“救火隊長”,哪裡有“火情”,就被派到哪裡,一旦“火勢”被控制,就被調去處理另一處“火情”,要是撲不滅眼前的“大火”,也就要下課了。

這種職業發展路徑的弊端顯而易見,它讓陸兆禧始終沒有辦法穩定下來,建立一塊自己的根據地,而變成了阿里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換句話說,陸兆禧是一個沒有根的CEO。

他在阿里打拼17年,曾是馬雲最信任的人,最終卻黯然退休

陸兆禧崛起於華南市場,後以“客卿”身份進入阿里總部,他創建了支付寶,但支付寶後來成了彭蕾的地盤,他又做大了淘寶網,但他在任期內並沒有重視B2C項目——天貓(當時叫“淘寶商城”),最後是張勇主動請纓做起來的。(點擊閱讀:《他發明了雙十一,締造了天貓,低調的做成阿里CEO》)天貓烙有濃厚的張勇印記,“淘寶商城”改名“天貓”是在2012年1月11日,那一天是張勇40歲的生日,“雙十一”就更是因為張勇迷戀四個“1”才被定在那一天。張勇也因坐擁天貓體系,而成為阿里集團現任CEO。反觀陸兆禧,雖然一路救火,戰功赫赫,但一塊歸屬於他的核心業務都沒有。

有人調侃說,陸兆禧不像鐵木真,而更像李鴻章,甚至李鴻章還有淮軍和北洋水師,門徒更是遍佈天下,陸兆禧卻始終沒有自己的地盤。

在這種“救火”的模式下,陸兆禧也不可能突破馬雲的框架,他對每一個領域都缺乏深刻的洞見,更不要說比馬雲看得更透、更遠,他本來就不擅長這個方面。馬雲曾說,“老陸務實比較厲害,務虛還差一口氣。”而更令人唏噓的是,由於他過度強調“執行力”,他甚至比馬雲更難從那個錯誤的移動戰略中抽身——他沒有逃離“火場”,他到最後一刻都沒有放棄“救火”的努力。

陸兆禧卸任阿里CEO之後,阿里於2015年11月18日將“來往”更名為“點點蟲”,稱將聚焦90後,主打年輕人社交。2016年8月22日,阿里則發佈公告稱,由螞蟻金服集團總裁井賢棟接替陸兆禧出任董事,陸兆禧則將擔任“阿里巴巴榮譽合夥人”,這意味著陸兆禧從阿里正式退休。

陸兆禧於1999年加入阿里,到退休時打拼了17年,從30歲打拼到47歲,奉獻了人生中最好的年華。這之後,他不甘沉寂,於2016年12月先後參與了兩起投資,與君聯資本聯合投資亞朵酒店,雙方的投資總額為1億美元,另參與投資通策醫療,其個人出資額則為1億元人民幣。

耐人尋味的是,無論是“來往”改名,還是陸兆禧投資,都沒有在輿論界引起關注,一般人甚至不知道它們的存在。

出任阿里CEO之前,陸兆禧在一次接受採訪時曾說,“人生就如不知道在哪裡結束的長跑,不到停下來那天,你不會知道結果,但當你真的歇了,什麼樣的結果已經不重要了。”

你會做公司的“救火隊長”嗎? 單選

0

0%

不會,“滾石不生苔”嘛

0

0%

一回兩回行,老這樣不行

0

0%

這個是你能選擇的?

0

0%

我是老闆,是第一救火隊長

本文作者:華商韜略 | 華商名人堂 遲玉德

版權聲明:版權歸華商韜略所有,禁止私自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公眾號——華商韜略 獲得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