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低垂果實”的時代,如何“破圈”?

沒有“低垂果實”的時代,如何“破圈”?

文/觀察者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自然、社會中新舊交替的景象,有時候就是這樣觸目驚心。

2020年,很多企業昔日風光無限,卻紛紛成為債務違約中的“病樹”,在破產重組中化為“沉舟”……

“頭部效應”好像越來越強?“上升通道”好像正在關閉?“內卷”這個熱詞好像真的是生逢其時?

但樂觀者仍有樂觀的理由。

互聯網世界中不斷崛起的新生力量,無疑就是一道別樣的風景。一些新品牌、新平臺從創立到“破圈”,很多都是過去3年、5年之內發生的事情,對於這些升勢如火箭的新勢力來說,何來“內卷”之說?

對此,2019年年末,羅漢堂秘書長、湖畔大學知行教育長陳龍教授即提出了他的辯證思考,陳龍認為,這是一個VUCAA的世界,不確定性是這個時代最確定的特徵,而不確定性越大,越造就企業家……

彼時,陳龍還提出了一個更為重要的“方法論”:2020增速放緩不代表沒機會,核心是抓住消費、技術、全球化的“新三駕馬車”。

2020年,疫情大考下的中國經濟增速確實在放緩,而且是驟然放緩……

沒有“低垂果實”的時代,如何“破圈”?

而幾乎是時隔一年,當陳龍出現在最近的《中國企業家》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其所提供的最新思考,依然是辯證而樂觀的。

01 “低垂果實”的時代已過VS未來5年網絡消費增量仍有14萬億

陳龍2019年提出的“新三駕馬車”,在2020年確實生效了。

“消費、技術和全球化是驅動經濟的‘新三駕馬車’”,陳龍去年提出的這一觀點,幾乎精準呼應了今年的“雙循環”——內循環是消費和技術,外循環是全球化,單看內循環,今年政策定調的兩條內循環的主線,就是消費拉動和數字化新基建。

辯證地看,恰恰是疫情經濟,讓不確定時代中的確定性加速凸顯——這種確定性,是方向上的,或者說是需要深入洞察、精準把握的機會。

“壞消息”是,陳龍和羅漢堂的研究認為,“低垂果實”的時代確實已經是過去時。甚至,參照羅漢堂的研究,即便沒有疫情,這一結論也是成立的。

沒有“低垂果實”的時代,如何“破圈”?

羅漢堂對比了過去30年國內上市公司和中國名義GDP的增速,結論是——只有國家經濟增長得快,做企業的才有機會。陳龍特別提到了2019年,“去年的時候中國GDP的名義增長率只有7.8%,實際只有6%,而中國上市公司營收的增長是7.3%。”

“我想講的是,在我們很熟悉的更早的兩位數的企業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會進入一個越來越慢的機會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懂得推動這個時代增長的動力,理解消費變得比以前更加重要了。”陳龍說。

所以,好消息是我們可以“理解消費”。

在內循環中,消費和技術不是兩條平行線,而是相反。過去十年,網絡消費深刻改變了中國人的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而陳龍和羅漢堂的研究認為,消費升級和產業數字化的交匯,在未來5年能夠創造出足夠的消費增量。

“目前中國網絡消費佔社會零售的比例大概是25%,隨著數字化程度加深,假設這個數字在今後五年中增加到35%,就會有2萬億美金數字化消費增量。”羅漢堂陳龍

未來5年2萬億美金的數字消費增量,相當於14萬億人民幣,在去年全年超過10萬億的基礎上,至少是翻1倍。

事實上,網絡消費的持續放量,是普通人也可以感知的。比如,過去幾年,我國每年快遞包裹的增量基本上在100億件左右,到去年達到了630億件,而疫情之下的2020年,目前預計會超過800億件。

但是我們也看到,我國網絡消費的增量,既不是線性的消費升級,也早已不是簡單的線下向線上的遷移,而是建立在“理解消費”基礎之上的複雜的結構性升級——直播帶貨為什麼這麼火?網紅新品牌是如何短時間從無到有、快速“破圈”的?傳統頭部品牌又是如何“討好”新生代消費者的?

這可能就是需要產業數字化解釋的問題了。

02 非必需品時代VS產業數字化

5年14萬億人民幣的網絡消費增量,究竟從何處來?

這個問題,從商品類別需求的變化來講,幾乎就對應著陳龍的一個設問,“我們正在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呢?我們正處於一個向非必需品大遷移的過程”。

沒有“低垂果實”的時代,如何“破圈”?

顯然,陳龍對消費趨勢的判斷,對應著馬斯洛需求定律、人的自我實現的普遍規律,凱恩斯在《我們後代的經濟前景》中,也有對此的論述。

沒有“低垂果實”的時代,如何“破圈”?

我們其實很容易認同陳龍的判斷,甚至都不需要去看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個性張揚的90後、00後作為網絡原住民,正在成為經濟創新和需求增量之源,他們不僅注重精神消費、接納虛擬消費,甚至已經在重塑今天的社會消費景觀,顯然,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影響將超越未來5年,如陳龍指出的,“也許過20年,我們會發現經濟活動量的絕大部分是在一個虛擬的世界裡面完成,因為我們只需要花很少的收入在現實生活中就可以活下來……”

而非必需品時代,和以往的中國經濟相比,天然是考驗想象力、需要順應和引導消費者認知的時代。

以往,消費品牌的培養和消費升級的進程,往往是很漫長的,中國的品牌商,即便在很多必需品上,也缺少與動輒百年曆史的全球性品牌抗衡的力量,而隨著數字技術的介入、產業數字化的加速,需求直連供給、數據指導生產的可能性,可以補足生產者貧乏的“想象力”,從而加速新舊替代、非必需品大遷移的過程……

而眼下,在陳龍看來,數字技術跟非必需品的結合,已經可以是非常多現象的崛起後面非常重要的邏輯。

比如直播的興起。陳龍認為,“當直播來的時候,通過網紅傳達的時候,一下子這會變成非常重要的網絡消費的方式。你會發現越是需要認和知的產品,它的轉化率、幫助賦能會越大。”

直播經濟代表的是一種“認知消費”,而非必需品消費、新品牌的崛起,恰恰格外需要引導認知,“數字技術大大加強了我們認、知的效率,具體表現在直播巨大的潛力上,直播不會消失,短視頻這種方式以後會越來越重要。”

沒有“低垂果實”的時代,如何“破圈”?

另一個案例,是星巴克為代表的“時空消費”——一個關於數字技術賦能全球品牌基業長青的故事。作為一個為消費者打造第三空間的代表性品牌,星巴克正在國內聚合各種數字化應用,重新定義和服務時空消費,在支付寶、淘寶、口碑、高德等組成的“小程序點餐+一雲多端”的新架構中,星巴克觸達和服務消費者的效率空前強大,這種藉助數字技術對時空維度的拓展,勢必會從新事物變成“時空消費”品牌的標配?

數字技術甚至在推動消費者決策的前移,其代表就是陳龍提到的小紅書這種消費者社區,“消費者社區的崛起,相關的東西是消費者決策的前移變得越來越重要了,不但是消費驅動,而且消費者的力量,能夠拉幫結夥一起討論決定他們的生活方式……”

本質上,數字技術實際上提供了一個時代機遇——網絡數字消費正在佔據更多的消費增量,而長期來看,非必需品的增量則尤為可觀,因此,數字技術與非必需品的結合,可以讓新老品牌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與消費者建立全新的連接,用數據、技術工具理解新消費,創造完全需求導向的新供給。

03 分級的消費升級:機遇與挑戰並存?

2020年,恰好是我國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這固然是消費升級的信號,但在馬斯洛需求定律的金字塔上,國內的消費升級,顯然是城鄉有別、地域有別的多層次的消費升級。

從陳龍和羅漢堂的研究,消費升級的分級,至少還體現在人口結構、人群等維度上——中老齡人口消費、藍領人群在消費分級中的重要性,目前可能是被低估或被忽視的,而他們的需求,與年輕人口、白領人群相比,明顯需要被差異化地滿足。

沒有“低垂果實”的時代,如何“破圈”?

與社會老齡化、網購滲透率提高的“先後”次序相關,中老齡人口成為網絡消費最活躍的增量。

沒有“低垂果實”的時代,如何“破圈”?

從人群的分級來看,未來可能是“藍領”消費崛起的時代,藍領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正在接近白領,近幾年藍領網絡消費用戶的增量也超過白領。

正是基於此,陳龍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命題:數字化進程和向非必需品遷徙進程的錯位,構成了商業機遇和挑戰。

換言之,藍領、中老齡人口正在貢獻更多的消費增量,他們是重要的用戶增量來源,而無論是非必需品有效的大遷徙、還是產業數字化,之前可能主要是面向年輕、白領人群的需求。從地域分級來看,消費的區域不均衡同樣如此——新增需求可能更多來自於低線城市、欠發達地區,但這些地區的數字化進程可能會較慢,數字化提速的路徑,也可能需要有別於之前思路的設定。

在陳龍看來,在非必需品大遷徙時代,多個維度的消費升級的分級,與認知消費、時空消費一樣,是企業洞察消費需求的三個關鍵視角。企業“破圈”的前提,可能是充分發掘埋藏在認知消費、時空消費、分級消費中的多重特徵和可能性,對其中的有利因子進行排列組合,而在陳龍提供的工具包中,包括和消費者一起尋找和定義消費與服務,通過消費者的認知獲得重新定義產品的機會……無一不需要產業數字化的深度介入。

變化、不定、複雜、模糊、加速……在2109年年末,羅漢堂秘書長、陳龍教授預告了一個VUCAA的世界,過去一年來,羅漢堂對疫情經濟、數字經濟熱點的研究和跟蹤,也可以理解為其對“不確定”世界的密切關照。而無論是陳龍和羅漢堂的研究,還是2020年數字經濟的備受倚重和政策定調,都算是好消息:“低垂果實”的時代可能結束了,但企業“破圈”向上的通道依然是敞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