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將至,感恩教師的正確打開方式

教師節將至,感恩教師的正確打開方式

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就要來啦!

每次教師節當天一早打開微信,

無論是學校的群,

還是培訓機構的群,

無論是真誠的

還是刷存在感的

滿屏都是教師節的祝福

其實,這只是線上的熱鬧,

還有一大撥人悄悄在線下活動……


教師節將至,感恩教師的正確打開方式

今天我們說說

關於教師節禮物的那些事

教師節年年過,家長的困惑卻年年有:

孩子今年小學一年級,剛入學沒幾天,連老師的面都還沒混熟,壓根摸不清套路,怎麼送呢?不送吧,如果別人都送了,自己不送,老師會不會對自己的孩子“另眼相看”呢?再給點小鞋穿?如果送,那麼送多少合適呢?多了不合適,少了也不合適。

其實這種心理在家長圈裡很具有代表性,幾乎所有家長都為這樣的事情困擾過。

這不,開學沒幾天,家長群裡全是互相打探送不送的,尤其是新入幼兒園、新入學的家長們:

有人說堅決不送、不能助長歪風邪氣,有的說送點自制手工禮物比如說賀卡啥的,可立馬有人說老師不稀罕的。

還有媽媽說幼兒園最主要是要向阿姨表示表示,小學了才是送老師。

有的說老師收不收、敢不敢收還是個問題,更有耿直急性子的家長直接在群裡反駁這股作風,群裡更熱鬧了……

每年這個話題都要被拉出來說一說,但依然是該送的送,不送的不送,也許喊聲最大的反而沒送,一聲不吭的都不知道送出去多少。

果媽一向倡導,在日常場景、關鍵事件中對孩子施以恰當的引導和教育,勝過平時千言萬語的說教。教師節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教師節將至,感恩教師的正確打開方式

教師節為什麼要送禮?送禮的目的是什麼?給老師送禮誰才是主體?給老師送什麼樣的禮最好呢?弄清楚了這幾個問題,想必家長們就不會再為送禮的事糾結了!

1、教師節為什麼要送禮?

教師節是為了肯定教師在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而設立的,教師節送老師禮物,是為了教育孩子要有感恩之心,要尊師重道。

培養孩子對老師的尊重、理解,感謝老師的辛勤工作,向老師表達我們的祝福和感恩。

至於如何去表達,是需要我們家長來引導的。

2、送禮的目的是什麼?

家長給老師送禮不外乎這幾種:

有的希望孩子得到老師的特別關照,調個座位啊,讓孩子發個言啊,當個班幹部啊等等;

有的是對老師發自內心的尊重與感謝,讓孩子學會尊敬老師;

有的是對孩子教育不關注,送禮只是落個心安;

有的隨大流,大家都送,自己也送了……

我母親是一位已經退休的高級教師,因為畢業於師範院校,我的很多朋友都是學校的校長或者老師,我自己在教育行業也有近二十年。我特別想說的是:其實責任感強的老師,對自己班級的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和學習都很瞭解,針對不同的孩子採取最有效的教育方法,讓所有孩子都學有所得是他最普通的日常工作,他們人生的價值需要靠自己教育的成果來肯定,送不送禮都一樣。

送或者不送禮,老師還是這樣,孩子也還是這樣,並不增不減,但是這裡面潛移默化的影響力無論對於老師的心態,孩子的人生觀,乃至整個社會的風氣卻都不容小覷。

3、給老師送禮誰才是主體?

是家長?是孩子?估計很多人沒搞清楚吧!

這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們要把主動權還給孩子,而不是替孩子去做這些事。讓他自己決定,送什麼禮物給老師,家長可以幫助和引導孩子實現願望。

建議家長問問自家寶貝,你想表達對老師的祝福,你希望怎麼表示呢?給老師一個擁抱,畫一幅畫,做個小手工,這都是孩子發自內心的願望,請尊重孩子的決定。

果果當時就送了老師一個梨,因為老師說話嗓子都啞了,我覺得這是孩子內心真實的意願,特別好。

4、最好的教師節禮物是什麼?

送禮要送到心坎兒裡,那麼老師最喜歡什麼樣的禮呢?聽聽老師們的話吧:

“老師什麼都不缺,只要孩子好好學習,家長和學校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配合老師教育好孩子,支持老師工作,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對老師最大的謝意。”

“一天天看著孩子們快樂的成長,特別幸福。”

“講好每一堂課,帶好每一個學生,使他們都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所以,家長們,別再為送禮糾結了,讓全社會都來關注教育,發自內心的尊重老師的工作,體諒老師在目前教育體制下的無奈,配合老師教育好孩子,家長的關注與尊重是給老師最好的禮物!

5、教師節我們還要讓孩子知道什麼?

教師節對於孩子們來也是一個學習的機會,比如,教師節怎麼來的?你還知道什麼節日?如果孩子說,我想送一束鮮花,那我們買康乃馨還是滿天星還是玫瑰呢?這些花有什麼代表意義?選什麼才能表達孩子的心意?

教師節小知識

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早在西周時期,《太公家教》就有“弟子事師,敬同於父”的記載。民國時期教育界曾以6月6日為教師節,後來國民政府又將孔子誕辰日作為教師節;1949年後,教師節與“五一國際勞動節”合二為一;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國人大決定恢復設立教師節,將每年的9月10日作為教師節。

6、家長的層次決定孩子的未來

教師節送禮,看似一件小事,其實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

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家長的價值觀和處事風格會真正影響孩子一輩子。

比起豐裕的生活必需品,越來越多的家長更重視為孩子創造隱形財富——引導他們培養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拓寬他們的廣闊視野。然而,你意識到自己的日常生活才是在孩子成長中影響最深、起決定作用的那一環了嗎?家長的高度決定了孩子未來能走多遠。

我們要培養的是獨立、自由、有信念的孩子,讓孩子自己擁有獲得幸福的能力!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作為家長,就是要不斷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

想了解更多育兒案例和指導,敬請關注“果媽總是有辦法”。原創作者果媽陳玲玲,以果媽親子原創案例為核心,提供專業育兒知識和親子指導,培養孩子獨立、自由、有信念,讓孩子自己擁有獲得幸福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