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孩子的自尊心

尊重孩子是愛孩子的一種具體表現,也是愛孩子的真正內涵。離開了尊重的愛,是一種不全面的愛,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畸形的愛,它會影響孩子正常“心智”的發展。

課堂上,一個學習成績很差的學生舉起手,要求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可是當老師要他回答時,他卻答不上來。老師感到非常奇怪,後來問他為什麼不會也舉手時,這個學生哭著說:“因為別人都會,如果我不舉手,別人會笑話我。”此話一出,老師感到了學生那顆強烈的自尊心。於是,老師下課後,單獨告訴這個學生,下次提問時,如果會就舉左手,不會時就舉右手。後來上課時,老師每看到他舉起左手,就儘量給他機會讓他回答,而看到他舉右手時就不用他站起來了。一段時間後,這個學生變得開朗了許多,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於是把這個方法也應用到班裡其他幾個學習不好的學生身上。結果,他發現整個班都有很大的變化。

這個故事非常明白地告訴我們,教育的前提是尊重。要儘可能地尊重一個人。

孩們子年齡雖小,但也是一個有感情、有靈性的人,有著同成年人一樣的情感世界,懂的快樂和痛苦、羞愧與恐懼,有自尊心和榮譽感。媽媽對孩子們應該多一點耐心,少一點急躁;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指責。尊重是教育成功的秘訣,是教育的“切入口”,不懂得尊重孩子,你的任何教育都無從談起。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不是任由我們大人擺佈的“玩意兒”。要尊重孩子,就像尊重成人一樣對待孩子,但現實存在的問題是:該把孩子當孩子時,我們沒有把他把孩子,不該把孩子當孩子時我們卻把他當成了孩子。

比如,孩了正玩得高興,大人常喜歡走過去拖起他來逗一逗,或者在他臉上親幾口,歡和愛意。然而得到的反應可能是被孩子推開,甚至大喊:“你走!我不要你進來!

這是尊重嗎?就算是,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尊重而已。事實上,我們隨時隨地的打斷孩子,把他們當個小玩意兒一樣吆來喝去,做什麼事都是隻根據我們大人自己的主觀去考慮孩子的需要和感受。有時甚至認為這麼做是在為他好,是在愛他。

其實,尊重孩子,就要平等地對對待孩子。

孩子的尊重需求的表現形式可以歸為以下幾點:(1)要求得到成人的關注

(2)孩子可以自己做主

(3)希望被讚揚和被認可

(4)希望有自己的空間

今日話題———

大家覺得應該如何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