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红红火火的职业“哭丧”人

安徽省泗县农村有这样一种说法,家里的老人死了,必须要有人哭,哭得人越多,说明这一个家庭人丁越兴旺,如果没有人哭,说明家里没有人了,很不吉利。哭,还有一个讲究,每天凌晨,天还没有亮,晚辈们就围在棺材四周哭起来,午饭前哭,晚饭前哭,家里来人奔丧了,家人要一边哭,一边出门迎接前来奔丧的亲戚,朋友……

泗县:红红火火的职业“哭丧”人


中国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之前,每个家庭的孩子少则三五个,多的甚至有十几个孩子的,这样,一旦老人去世,儿子,女儿,孙子,孙女,再加上儿媳,女婿,孙婿……再加上村子里的其他晚辈,近百口人排成一个长队,足足有几百米长。

实行计划生育以后,一家一个孩子,最多2个孩子,这些独生子女的父母去世后,只有一个孩子在哭,显得冷冷清清,总觉得对逝者有点不尊重,按照泗县人的说法,哭的人少,说明家里人丁不旺,不吉利。

聪明的泗县人在网上看到有代驾,代跑腿,代办等业务,那么能不能有一个代哭的业务呢?就是找一个人到丧户家中以儿子,女儿或者孙子,孙女的身份哭,增加逝者家中悲哀氛围,让 外人看起来这个逝者家中人丁兴旺。

有需求就有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一种代哭业务便开始在泗县农村应运而生,并逐渐流行起来,后来人们给这种代哭业务起了一个名字,哭丧。刚开始的时候,由于从事哭丧业务的人少,而需求面广,哭丧人一兼多职。泗县的孝帽和孝服是按远近亲疏来做的,人们从孝帽和孝服上就能看出这个人和死者是什么关系。一个哭丧人以儿子身份哭过以后,又换套孝服,再以孙子身份哭,如果哭丧人是女的,就先穿上女儿的孝服,以女儿的身份哭,然后再换上孝服,以孙女身份哭。

这些哭丧人演技特别好,没哭之前,别看哭丧人有说有笑,一旦进入角色,演起来丝毫不差那些影视明星,转眼间泪水就掉下来了,哭得特别伤心,一边哭,一边唱着早就背好的台词,台词合辙押韵,句句让人心酸,把围观者都说得心里酸酸的。如果是夏天出殡,哭丧人,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在地上滚来滚去,哭得死去活来,汗水加上泪水,不一会,全身孝服就全是泥。如果是冬天,刺骨的寒风逼得哭丧人更加卖力,在雪上滚来滚去更加带劲,稍有松弛,就会冷。

这些哭丧人都是按时间收费的,眼下每小时收费200元,出殡那天,一般都能哭5到6人小时,一个哭丧人,一天就能收入1200元左右,这样的收入估计比大学教授差不了多少,如果是一个非常“敬业”的哭丧人,出殡那天,“加班加点”,简单的吃点喝点,一天能“工作”10个小时,就是2000元的收入,一个哭丧人一个月少说也能挣上5万元。比在外打工都强,除了这些应得的收入,还能有孝帽,孝服,香烟等,同时这项工作又是“包吃”的,省去了在家吃饭这笔支出。

哭丧在一些人看来是灰色产业,不是正经工作,是给人家当儿子,当孙子赚来的,所以起初没有人能看起哭丧人,但看着这些哭丧人赚得钵满盆满,盖起了别墅,开上了小车,有的人也开始加入哭丧队伍。如今泗县的哭丧队伍分为两个支派,一个是职业哭丧,一个是业余哭丧,所谓的职业哭丧,就是他们有一定的“工作人员”,有办公室,类似于公司,有专门的业务员联系业务。业余哭丧,就是三五个人,听说哪里有死人,在不耽误自己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到死者家中“赚外快”。

哭丧虽然很赚钱,但却给死者家属无形中增加了一笔支出,对有些死者家属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但愿死者家属能想开些,生老病老是世界上的规律,只要死者生前过得幸福,死后有人哭,没人哭,他们是永远不可能回来了,倘若他们死有灵,他们也不希望你花这笔冤枉钱,省下这笔钱,买几身衣服,买些好吃的,也比听哭丧人那几声哭泣要实惠得多,假如你很有钱,你可以省下这笔钱,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不是更有意义吗?

举报/反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