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使臣太膽大,假傳皇帝聖旨滅一強大國家,皇帝卻說:下不為例

原創首發 抄襲必究

一、北海中不屈的背影

自劉邦建立漢朝後,北方的匈奴就成為揮之不去的噩夢,劉邦在白登山的慘敗,使漢朝開始了一段"屈辱"的歷史。隨後文帝和景帝兩代帝王的"臥薪嚐膽",終於迎來了漢武帝時期的一雪前恥。衛青漠北決戰,讓匈奴聞風喪膽,霍去病封狼居胥,鐵血大漢彪炳史冊。但問題是,任何事過尤則不及,漢匈兩家總這麼打來打去的,誰也受不了。

這個使臣太膽大,假傳皇帝聖旨滅一強大國家,皇帝卻說:下不為例

公元前100年,隨著匈奴的口氣服軟,送歸了之前一批被扣押是漢朝使臣,漢武帝認為,匈奴人服氣了,便又派出一位使臣出訪匈奴,此人便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蘇武!可惜由於匈奴內部發生問題,蘇武也被牽扯其中,從此開始了北海牧羊,無論多麼惡劣的情況,蘇武都堅貞不屈,保全了漢朝的尊嚴。公元前87年,蘇武終於迴歸漢朝!從此蘇武,便以其不屈的氣節,力壓前輩,另一位著名使臣張騫,成為西漢最著名的使臣,而光炳千秋。

二、問題青年陳湯

如此,歷史車輪便進入到了公元前36年,此刻正是漢元帝時期,又一位使臣奉旨出使西域,但他的行事方法,跟蘇武完全相反,竟然假傳聖旨,一舉滅掉了當時西域最強大的國家,這個使臣名叫陳湯。

這個使臣太膽大,假傳皇帝聖旨滅一強大國家,皇帝卻說:下不為例

青年時期的陳湯,在當時許多人眼中,是個"問題青年",因為漢朝是非常強調"孝"的,就連漢武帝都是個省略詞,因為他真正的諡號叫:孝漢武帝!陳湯由於受富平侯張勃賞識,被舉為茂才,所以留在長安等著當官。可哪知就在這時,卻傳來父親病亡的消息。

陳湯選擇了留在京城繼續等,而沒有回鄉奔喪。這在當時是種很常嚴重的問題,被檢舉了出來。陳湯坐牢,舉薦他的張勃也跟著受了牽連,被"坐削戶二百",即削去了他二百戶的稅收等。

也許真應了一句話,非常之人必有非常際遇。比如韓信能坦然接受胯下之辱。陳湯雖受到譴責和處罰,但卻跟韓信一樣那是真有本事。後來還是被選拔上來出任了郎官。千萬別小看郎官這個職位,後來威震歷史的曹操、袁紹等,都是從這個郎官起步的。因為郎官雖等同於皇帝的護衛,但實則卻是學習如何當官,處理事物等。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考察,如無過失就都會給個官職。就這樣問題青年陳湯,終於變成了官吏。

這個使臣太膽大,假傳皇帝聖旨滅一強大國家,皇帝卻說:下不為例

三、假傳聖旨,滅一強大國家

但陳湯卻是不走尋常路之人,多次請求出使國外,要當一個使臣。所以先出任了"西域都護府副校尉",公元前36年,漢元帝時期,陳湯得償所願,成了漢朝使臣出使西域,同行的還有另一位使臣叫甘延壽。

當時西域最強大的依然是匈奴,卻有兩個單于,一個叫呼韓邪單于,一個叫郅支單于,都表示臣服漢朝,但雙方卻總想著吞掉對方。呼韓邪單于走的是親漢路線,所以自己親自來朝見漢元帝。(後來就是他娶了王昭君)。

這個使臣太膽大,假傳皇帝聖旨滅一強大國家,皇帝卻說:下不為例

郅支單于則因呼韓邪單于,受到漢朝的支持而大怒,卻又知道如今打不過呼韓邪單于了,所以西逃到了康居國,然後奪其國家,開始擴張——攻打烏孫國,威逼大宛國,並再度扣押和欺辱漢朝的使臣,跟漢朝叫板,儼然成了西域一霸!陳湯是在路途中就聽聞了這些的,當時就怒了,認為必須要儘快幹掉這個郅支單于和受他控制下的康居國,消除其在西域的勢力。但此刻若向朝廷請旨,不說來回路途,只朝廷上那些大臣們論證啥的,就等不起了。

所以陳湯私自做主,"矯制發城郭諸國兵、車師戊己校尉屯田使士"。即,反正他是漢朝使臣,便假傳皇上聖旨,徵調本國或其他沿途各國的軍士戰馬,最後徵調了三國兵馬,共四萬多人。陳湯便帶領這支大軍,直撲郅支單于所控制的康居國,驚得郅支單于目瞪口呆——咋漢軍來得這麼快?

這個使臣太膽大,假傳皇帝聖旨滅一強大國家,皇帝卻說:下不為例

須知,那時的漢軍,在西域各國人眼中,相當於"天神"般的戰力,是西域各國公認的盟主。所以漢軍討伐郅支單于的消息,立刻讓烏孫國等看到了救星,紛紛發兵助陣。郅支單于插翅難逃了,最終被殺,他的康居國也被消滅。(康居國後又復國,本文所談的是郅支單于控制下的康居國)

陳湯搞出這麼大的動靜,自然要向漢元帝寫奏摺,進行彙報了,其中便出現了這樣一句,震撼歷史的名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那麼漢元帝處罰陳湯沒有?根本沒有,最後只說了一句:赦延壽、湯罪,勿治!即,赦免甘延壽和陳湯假傳聖旨的死罪,下不為例!

今天的內容就講到這裡,想知道更多的歷史故事,就多多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