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外貿訂單引發河北安平縣八零後探尋民族工業——馬尾羅編織技藝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絲網生產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始於明弘治年間,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現如今,安平縣傳統絲網產業經過不斷創新升級,已經發展到了6大系列、400多個品種、6000多種規格,這些高端絲網產品被廣泛應用於石油化工、建築裝飾、汽車製造、醫藥、畜牧養殖等工農業生產和航空、航天、國防等高精尖領域。可是,隨著安平金屬絲網的蓬勃發展,古老的馬尾羅編織手藝已經瀕臨失傳,由此便引發了一個安平“80”後農村青年探尋民族工業——馬尾羅的故事。


一筆外貿訂單引發河北安平縣八零後探尋民族工業——馬尾羅編織技藝


1982年出生的趙士峰是土生土長的安平人,他家一直從事著馬尾、馬鬃的生產加工生意。2000年的一天,趙士峰接到了一筆來著日本一家公司的訂貨單:一次性訂購大約2500張“馬尾羅”,面對這筆誘人的訂單趙士峰卻了犯愁。馬尾羅曾是我國一項非常古老的傳統手工藝產品,絲網之鄉安平正是馬尾羅的發源地和主要生產、集散地。可是,趙士峰幾乎跑遍了全縣的每一個村落都沒有見到一張“馬尾羅”的影子,在馬尾羅的“故鄉”竟然找不到產品,這讓趙士峰陷入了沉思。

一個偶然的機會,趙士峰在農村集市上的一個角落裡發現了一塊讓他尋覓很久的馬尾羅。他如獲至寶般地觀察、撫摸著這片馬尾羅。在趙士峰的再三追問下,攤主才告訴了他馬尾羅的來源,在攤主的指引下,趙士峰終於在一戶農家小院裡找到了它的織造者——趙榮啟老人,趙士峰當即把老人的60多張馬尾羅成品全部收購,並誠摯地邀請老人給自己織馬尾羅,並承諾全部以高於市場價收購。

在與老人的交談中,趙士峰瞭解到馬尾羅的編織要全憑手工完成,工序繁多、工藝複雜。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很多地方傳統的馬尾羅已經被各種金屬篩網替代,馬尾羅市場快速萎縮,所以大家都逐漸停止了馬尾羅的生產。

雖然找到了懂編織馬尾羅的老手藝人,喜悅之後,趙士峰陷入了沉思:單憑趙奶奶的一人之力,何時才能完成這2500張馬尾羅?怎樣才能把馬尾羅這一曾經輝煌一時的民族工業的傳承下去?如何讓馬尾羅編織閃耀在絲網歷史的長河中? 

一筆外貿訂單引發河北安平縣八零後探尋民族工業——馬尾羅編織技藝

老藝人在用古老的絲網織機織馬尾羅

帶著這些問題,在執著的堅持和努力下,趙士峰終於又找到了幾名保留傳統手藝的老人。日本的訂單,也沒有因為趙士峰尋找馬尾羅花去大把時間而取消。面對國外市場的需求,他又找到了趙榮啟這樣“資深”的技術人員,陷入迷途困境的趙士峰看到了光明。

十多年來,他走遍了全縣200多個村莊,分別在蘇村、薛各莊等村尋訪到了9名會織馬尾羅的老人,在他苦口婆心的勸說下,她們重拾曾經的手藝,並發展農村婦女學習編織技術。就這樣2個多月的時間,趙士峰完成了2500張馬尾羅訂單。

“儘管那筆外貿訂單盈利不大,但是那段時間,我騎著摩托車,四處尋找老手藝人,跟著她們學習馬尾羅編織,我認為我在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這13年間,好幾個老手藝人過世,目前在全縣僅有7個人會織馬尾羅了,形勢不容樂觀啊。有句話說的好,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打算將這一古老的編織技術推向世界,申請馬尾羅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筆外貿訂單引發河北安平縣八零後探尋民族工業——馬尾羅編織技藝


將馬尾分花色擇出,並用鹼水煮

一筆外貿訂單引發河北安平縣八零後探尋民族工業——馬尾羅編織技藝


洗淨晾曬後的馬尾在釘板上進行整理

一筆外貿訂單引發河北安平縣八零後探尋民族工業——馬尾羅編織技藝


梳理馬尾,等待上織機

一筆外貿訂單引發河北安平縣八零後探尋民族工業——馬尾羅編織技藝


用小型木製腳踏機手工編織馬尾羅

一筆外貿訂單引發河北安平縣八零後探尋民族工業——馬尾羅編織技藝


成品馬尾羅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安平農村,家家戶戶都有生產馬尾羅的小型木質腳踏機。為更好的傳承、保護好這一古老編織技術,趙士峰還收藏了20多張木質腳踏織機,在收藏織機的過程中也讓趙士峰感受到了馬尾羅對於安平人曾經的意義。

每一張織機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在參觀趙士峰收藏的織機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每臺織機上都用毛筆寫著織機主人的名字。趙士峰指著寫有“趙榮國”的織機介紹說,他見到這臺織機的時候,趙榮國老人已經過世了,老人在世時捨不得丟掉陪伴了多年的織機,後來她的兒子就把織機懸掛在房樑上,孩子上學時的書包,過年時的新衣服都是老母親一梭一梭織來的,留著織機是為了懷念母親。寫有“辛書雲”名字的織機是趙士峰藏品裡面保存最完好一臺織機,它曾經是辛書雲老人的結婚時的嫁妝……


一筆外貿訂單引發河北安平縣八零後探尋民族工業——馬尾羅編織技藝


趙士峰專門騰出了一間屋子盛放收集來的這些織機,一有時間,他便拿著抹布,擦拭飄落在織機上的灰塵。他說,這些織機鑑證著絲網的起源和時代發展的步伐,他要盡一己之力,為馬尾羅編織這一古老的民族工業存留點滴星火。


一筆外貿訂單引發河北安平縣八零後探尋民族工業——馬尾羅編織技藝


趙士峰與他收藏的古老絲網織機

安平人500年間,與馬尾羅不離不棄,相依為生!而今,繁茂的絲網業在安平林立,也仍然沒有完全脫離羅的影子。她是絲網的雛形,她輝耀了安平的天空,而今依然熠熠生輝,芳華永駐!


一筆外貿訂單引發河北安平縣八零後探尋民族工業——馬尾羅編織技藝


現代化絲網生產車間

一筆外貿訂單引發河北安平縣八零後探尋民族工業——馬尾羅編織技藝


安平國際絲網會展中心效果圖

責任編輯:顏力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