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臭無比的“屍香”魔芋花

奇臭無比的“屍香”魔芋花


風靡一時的神怪小說《鬼吹燈》中曾描述過這樣一種魔花,它“本生長於西域後月氏國,可以生長在古墓中,保持屍體不腐爛,還能讓屍體散發芳香。”;“花的大小如同一個大水桶,口小肚粗,花瓣卷在一起,通體翠綠,四周各有一大片血紅色的葉子。”在小說中,此花名為“屍香魔芋”。神怪小說內容天馬行空、荒誕不經,不過就“屍香魔芋”這種植物來說卻多少算是“有的放矢”。

現實中被大家稱之為“屍香魔芋”的植物主要有兩種,它們都是棕櫚亞綱、天南星科、魔芋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別是巨魔芋和疣柄磨芋。這兩種魔芋屬植物的區別主要在於巨魔芋原產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的熱帶雨林地區,而疣柄磨芋則分佈於我國廣東、廣西、雲南、臺灣省以及越南、泰國等地區。

魔芋,顧名思義即可得知它們是一種非常奇特的植物。魔芋屬所有植物的葉片看起來都大同小異,花的形態才是區分不同種類的主要特徵。然而,並不是所有種類的魔芋都會每年開花,即便是遇到它們的花期,花期也十分短暫稍縱即逝。因此,對於魔芋屬植物的分類是一件讓植物學家十分棘手的事情。

1979年,我國研究天南星科植物分類學的泰斗李恆在其所著《中國植物誌》第13卷中共記錄了18箇中國分佈的魔芋屬種類。然而到了1998年,李恆在對這一名錄進行了修訂時,把中國的魔芋屬種數增加到了21種。不過,在2006年修訂版的《中國植物誌》則把其中的大部分歸併,只收錄了魔芋植物16種。


奇臭無比的“屍香”魔芋花


更為神奇的是,不論哪一種魔芋其所謂的 “花”實際上都不是花,而是由包圍花序的葉片狀結構擴大形成。而真正的花很小,雄蕊群在上,雌蕊群在下,緊密地排列在“花”中間的軸上,而軸在頂端變成形狀各異的“附屬器”。

我國的疣柄磨芋因其有“疣”突的花序柄和葉柄而得名。它們喜歡潮溼的空氣,肥沃而溼潤的土壤,因此在產地大家往往會在背陰的灌木叢、江邊草坡以及水資源豐盈的荒地等處發現疣柄磨芋的身影。

長久以來,疣柄磨芋都憑藉著它那奇異的外形迷惑了絕大多數的人們。我們肉眼所見的每一棵疣柄磨芋實際上不過都是它的一片葉子罷了。看似粗壯的莖其實只是它的葉柄,看似翠綠色的葉片其實只是三裂葉。三裂葉一般片羽狀分裂或二次羽狀分裂,或二歧分裂後再羽狀分裂,看起來就好像茂盛的葉片了。

疣柄磨芋的花和葉,終其一生也不會“相見”。每一棵新生的幼苗,在第一年芽萌發之後只長出少量鱗葉併發單葉。第二年,這棵疣柄磨芋就會在長出少量鱗葉之後,直接長出花序而不再長葉子。

到第二年的四、五月份,花序的長柄便“特立獨行”地從地裡冒了出來。實際上,這樣一個花序毫無徵兆地平地而起,周圍還沒有葉子的陪襯,讓其顯得十分詭譎。然後,受所處環境中的溫溼度、營養成分、光照等因素的影響長成不同的高度。隨後,綻放成一朵呈倒立的古鐘狀的紫色巨花,足足能有一個水桶大小,最高能達到3米。巨花的外面上部紫色,下部綠色,飾以白色斑紋,內面深紫色。剛開放時,肉穗花序深深地躲藏在這苞片裡,呈現於人們面前的只有頂部圓錐狀青紫色的附屬器。


奇臭無比的“屍香”魔芋花


疣柄磨芋的整株花在植物學界被分別研究,它包括了粗且長的花柄、佛焰苞、肉穗花序、附屬器等等。

佛焰苞,是指包裹“肉穗花序”的那一枚苞片,這個特化的苞片代替花瓣起到為花吸引傳粉昆蟲的作用。佛焰苞寬卵形或長圓形,基部漏斗形或鐘形,席捲,內面下部常多疣或具線形凸起;簷部多少展開,凋萎脫落或縮存。

附屬器是指“肉穗花序”上部碩大而醒目的那一部分。在“肉穗花序”的根部,才是疣柄磨芋真正的雄花或雌花。雄花的花瓣、萼片和心皮均已經退化,只剩下雄蕊;同樣,雌花的花瓣、萼片和雄蕊也已經退化,只剩下雌蕊。肉穗花序直立,一般都長於佛焰苞,下部為雌花,上部能育雄花。

近距離觀察即可發現,疣柄磨芋的單花其實很小。出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個“龐然大物”是由幾百朵小花組成的花序、佛焰苞以及附屬器所組成的。因此,準確地說魔芋屬的疣柄磨芋和巨魔芋擁有植物世界中最大的花序,而並不是最大的花。

最能讓大家記住疣柄磨芋的原因,無外乎它的花朵散發出的那種“獨一無二”的味道了。雖然坊間常稱其為“屍香”魔芋,但它們的味道實難用“香”來形容。歷史上第一次記載它們的外國科學家曾經在著述中寫到“which is reminiscent of the smell of a decomposing mammal”,翻譯過來的意思是“能使人聯想起分解中的哺乳動物”。

在疣柄磨芋花開後的晚上,隨著外界溫度的下降,它們自身的體溫開始上升。溫度越高,疣柄磨芋花散發出的腐爛味道更為濃烈。科研人員通過熱敏相機拍攝發現,此時它那極長附屬器的上端溫度最高,甚至要比外界溫度高上好幾度。疣柄磨芋花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在附屬器“柱子”的上端周圍形成了低壓,把佛焰苞最基部產生的臭味通過對流強行輸送到外面,使臭味傳得更遠。


奇臭無比的“屍香”魔芋花


疣柄磨芋花“不遺餘力”地傳播腐爛味道是為了吸引到更多的腐食性甲蟲來為它們傳花授粉。

第一天晚上開花之後,疣柄磨芋會先打開它們位於肉穗花序底部的雌花。聞到味道的甲蟲們紛至沓來,希望能夠飽餐一頓。然而,佛焰苞光滑的內壁立即讓它們滑落到了肉穗花序的底部,並且一時半會兒還無法爬出來。

第二天晚上,雌花的活性開始減退,雄花的花葯則準備開始開裂。隨後,開放後的雄花將金色的花粉灑落到底部被困甲蟲們的身體上。幾個小時之後,光滑的佛焰苞內壁開始變得粗糙起來。渾身披滿花粉的甲蟲一見“有機可乘”,立即便帶著花粉“落荒而逃”,在不知不覺中便成為了疣柄磨芋的義務授粉者。

原來,疣柄磨芋花的“香”並不需要我們人類來欣賞。

和天南星科的大多數植物一樣,疣柄磨芋全株有毒,以塊莖為最毒。誤食者中毒後,舌、喉會出現灼熱、癢痛、腫大。不過,經過煮熟加工之後的疣柄磨芋便成為了一道難得的美味佳餚。現代研究發現疣柄魔芋含有十六種氨基酸,十種礦物質微量元素和豐富的食物纖維,對防治糖尿病,高血壓有特效。難怪據《本草綱目》記載,早在2000多年以前我國古人便已經在採用疣柄磨芋治病。


奇臭無比的“屍香”魔芋花


目前,疣柄磨芋的人工種植技術尚未成熟,其植株一般多見於各地的植物園,憑藉著其碩大的花朵和特殊的“花香”吸引著眾多遊客前往觀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