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的聖人


王陽明——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的聖人

陽明像


王陽明,王陽明本名王守仁,出生於1472年10月31日卒於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

為什麼會叫王陽明呢?因為他在會稽山陽明洞蓋了一間房子,種了一點花草,再拉上幾個意氣相投的朋友飲酒作詩,揮毫文章。於是洋洋得意就自己給自己起了個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這就跟我們當年起箇中二的QQ名。不過他比較有才華,所以QQ名就出名了,並傳給後人。在此跟大家提醒一句,改下中二的QQ名,微信名,萬一以後出了名,被後人記住了二狗子這個稱號。


王陽明——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的聖人

陽明洞,位於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城東棲霞山


王陽明是個官二代,他父親王華是個狀元,最高職位做到吏部尚書,這個就厲害了,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中央組織部長,各省的大佬的升遷,考評都屬於中央組織部來操作。但是因為得罪大宦官劉瑾,被迫辭職。

他出生時挺有意思的,他母親懷胎超過十個月才生下來,但是生他之前,他祖母夜裡夢見天神衣緋玉,雲中鼓吹,抱一赤子,從天而降。

王陽明——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的聖人

秦始皇

哈哈,這個是不是似曾相似,秦始皇在母胎裡呆了十二個月,漢武帝出生時,他父母夢見一頭豬在天上飛,唐太宗出生時,大冬天裡冷得齜牙咧嘴的天氣竟然滿園花開似春。套路,套路。古時候的人們就喜歡用各種異象來突出不同凡人。我想想我出生時,大概是村裡的母豬學會爬樹吧。

王陽明——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的聖人

拋開王陽明家庭背景和奇異的出生異象,那為什麼說王老爺子是中國歷史唯一一個無異議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呢?先看看歷史大佬是怎麼評價王陽明的,正所謂子:"自己說自己牛逼是笨蛋,別人說你牛逼不算牛逼,牛逼的人說你牛逼才是真正的牛逼。"


王陽明——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的聖人

黃宗曦說:"王陽明震廷啟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來,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曾國潘說:"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嚴復說:"夫陽明之學,主致良知。而以知行合一、必有事焉,為其功夫之節目。"

看不懂文言文?那就換白話文吧!

梁啟超說:"①他在近代學術界中,極具偉大,軍事上、政治上,多有很大的勳業。②陽明是一位豪傑之士,他的學術像打藥針一般令人興奮,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學結束,吐很大光芒。"

孫中山說:"日本的舊文明皆由中國傳入,五十年前維新諸豪傑,沉醉於中國哲學大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

那王老爺子做了什麼?會有這麼高的評價和這麼大的影響呢?

王陽明——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的聖人

守仁格竹

1、 守仁格竹

陽明先生十八歲時,回餘姚老家探親途中順道拜謁當時大儒婁諒。婁諒向他講授了"格物致知"之學,對,沒錯,就是歷史課本上朱熹說的格物致知。陽明先生那時十八歲,年輕呀,加上一個軸勁。於是他在後院盯著竹子格了三天三夜。厲害呀!現在九零後蹦迪三天三夜,都會扶著腰撐著牆喊救命的。結果什麼都沒有,還大病一場。於是陽明先生從此對格物致知產生懷疑。

2、 宦海浮沉

既然竹子不好格,那就好好讀書爭取個天天向上唄。二十歲,陽明先生中舉,在讀書也不落下武藝,他擅長射箭。這也為他的上馬掃寇平亂打下結實的基礎。二十二歲進士不中。二十五再戰,仍不中。直到二十八歲才考上。在這裡感慨一下,連聖人考試都有不過的時候,大家不要灰心,再戰就是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二十八歲,觀政工部。後就任授刑部主事,在江北等地當法官,隨後因病請假歸鄉。再接著調到授兵部主事。

三十五歲,因得罪劉瑾,被貶到貴州龍場當驛丞。龍場驛丞是什麼官呢?就是龍場招待所的所長。大家還記得周星馳的九品芝麻官嗎,比星爺的官職還小,連品級都沒有。再加上龍場那時還沒開發,還沒文明開化。聖人就是聖人,在那種情況下,他對《大學》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領悟。王守仁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他在這段時期寫了"教條示龍場諸生",史稱龍場悟道。

三十八歲,劉瑾領了盒飯,王守仁隨即被召入京,擔任吏部驗封清吏司主事。這個職位大概就是負責對文官的考核晉升任免的,具體找度娘吧。

三、掃寇平亂

四十四歲,陽明先生升遷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負責南安、贛州、汀州、漳州的軍政事務,負責蕩清盜賊起兵叛亂。花了一年時間蕩平為患數十年的盜賊。

四十九歲,因寧王叛亂,花了四十三天就平定醞釀十幾年的叛亂應平亂有功升為南京兵部尚書,同年加封為新建伯,世襲。

五十四歲,辭官回家建書院。

五十五歲,東山再起,總督兩廣平亂。

各位看官看到這裡,不禁疑問道:這不是古代傑出的官員嗎?歷史上一大把。莫急,就讓我一一解答。

雖然陽明先生平定江西賊寇的事蹟相當精彩,但最精彩的是他平寧王之亂,我們就此案例來領略陽明先生知行合一,神鬼莫測,直擊人心的兵法戰略。

王陽明——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的聖人

寧王

寧王之亂也稱宸濠之亂,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就是唐伯虎點秋香的寧王)在江西發動叛亂,王陽明只用四十三天就平定了。我們先看看雙方陣容:


王陽明——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的聖人

敲黑板,注意了。參加這次戰役的除了王守仁外,其餘人大多沒有啥名氣,所以不用記住,反正高考不考。總結雙方陣容來說,人數差不多,寧王的隊伍戰鬥力稍微強悍,畢竟寧王準備十幾年了,而王陽明的這邊就是臨時拉攏起來的隊伍。就雙方將領的身份陣型來看,可以概括為"土匪"VS"秀才"。真是有意思。整場戰爭分為兩部分。

戰事前期

六月十四日,寧王舉兵作亂,以南昌為大本營。

接著,王陽明在吉安成立平叛指揮部,召開軍事會議,內容有兩個重點:一、發招募令,召集軍隊。

二、研判寧王的下一步軍事行動。

經分析:寧王必定會進攻南京。理由如下:一、南昌不是作為大本營,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不夠好。二、北上攻擊北京是腦子進水的行為。三、當時各地還沒收到統一平叛的指令,防備不足,如果寧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南京說不定就被攻陷了。四。南京做為明朝留都,中央六部以及各級官僚機構都是現成的,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政治意義重大。

"由於我方召集隊伍需要十天時間,所以一定拖住寧王呆在南昌十天。"當王陽明說出這句話,大家都驚呆了,寧王又不是傻子,就算他是傻子,他手下總有一兩個也知道兵貴神速,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這時候我們聖人嘴角微微一笑,眼光亮光一閃而過,心裡早就定好計。


王陽明——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的聖人

不久之後,寧王駐地就散播著各種小道消息,牆上貼各種告示。大概內容是:都督許泰等率邊軍、劉暉等率京軍各四萬,另命贛南王守仁、湖廣秦金、兩廣楊旦各率所部,共計十六萬人,分進合擊,平定叛軍,沿途務必妥善接應,延誤者軍法從事!

這消息除了人名是對的,其餘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編造。其他人還不知道這回事。

就在寧王半信半疑的時候,密探回報,說城內抓到特務,搜出幾個蠟丸,裡面藏有密信,大概內容:李士實、劉養正兩位先生,你們幹得very good,朝廷一定會好好嘉獎你們,現在希望你們配合行動,勸說寧王離開南昌,進攻南京,事不宜遲!

這兩位正是寧王最重要的參謀(狗頭軍師),這下給把寧王嚇壞了。這可是王陽明的計中計,先來一個無中生有,最後來個反間計,這是聖人的身段,謀事周到,一環扣一環。

但寧王也不傻,不太相信。但,偏偏這個時候,李士實、劉養正求見寧王:"南昌不是龍騰虎踞之地,應馬上奪取南京。"

這下好了,被王陽明拿捏得天衣無縫。寧王不信也得信了。於是就寧王就龜縮在南昌城廠唱"無自由,失自由,傷心得我眼淚流。"溫馨提示用粵語唱更有味道。

進入七月份,宅男寧王宅了十幾天,終於發現自己上當了,於是立馬率領六萬人下南京。但王陽明王司令已經抓壯丁抓來近八萬的"軍隊"。

寧王的雜牌軍也不是吃素的,幾天之內就連奪數城,兵壓南京的門戶重地——安慶。自古以來,安慶破,南京有覆卵之禍。

但是連日進攻不下,安慶守軍死死守著城頭。這時陷入僵局。在吉安的王司令有兩個選擇:一是抄寧王后路,馳援安慶,形成前後夾擊。二是直搗黃龍,抄了寧王老窩——南昌。於是最能體現戰爭藝術奧妙的時刻終於來到了,一千個指揮官可能有一千個判斷,而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在戰爭結局揭曉之前,這一千個判斷似乎都是正確的,都有著確鑿的理由和證據。

可是戰爭這道完美的題,只有一個正確的答案。這時我們的聖人又選對了,直搗黃龍,抄老窩去。

七月十七日,南昌城下。王司令望著城頭扶髯沉思許久,終於,計從心中來。兩個字:"造謠"。兵者,詭道也。虛虛實實,才是兵家正道。

王司令先是四處吹牛,我手裡有三十萬人,還特別說明是從福建廣東調來的精銳,再接著派特務潛入城裡貼牛皮癬小廣告,恐嚇市民自家各掃門前雪,關好門,好好造娃,莫管閒事哈。一頓如狼似虎的操作下來,五殺就有了。不僅敵人驚慌失措,自己人也霧裡看花,水中觀月。

當晚,月黑風高,真是發動襲擊殺人奪城的好時候。王司令一聲令下,士兵搬雲梯,上城牆,火把一照。守城士兵毛都不見一條。走進城門一看,都沒上鎖。白瞎活了,扛了這麼久的梯子,不重呀。原來守城的將領士兵早就逃之夭夭了,就一座空城。不知道的還以為諸葛再世,搞空城計呢。

洞庭決戰

寧王聽到南昌破了,血都吐了幾缸。下令撤退,奪回南昌。這個時候,李士實、劉養正發揮自己的價值,極力勸阻,下安慶,奪南京才是正道。可惜,以寧王的智商,他get不到要點呀。就像數學老師給劃好重點,還是掛科一個樣。

王陽明——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的聖人

七月二十三日,寧王到達鄱陽湖邊,王司令在水的另一邊。相顧無言,唯有血千行。

深夜,王司令率先進攻。

他派先鋒吳文定偷營。當伍先鋒摸到寧王軍營前,突然火把一亮,齊刷刷站著整整齊齊的寧王士兵,哎呀,媽呀!中埋伏了!伍先鋒也是個反應快的,立馬拔腿就往回跑,褲子快掉了都來不及繫好。

寧王軍一看,不打落水狗,什麼時候打,一路追著打。王陽明軍節節敗退,眼看自己大獲全勝了,寧王已經開始考慮慶功酒擺幾桌了。

就在這時候,一聲巨響,道路兩旁衝出來的五百伏兵。原來,寧王又中計了。伍文定就是個誘餌,負責把寧王軍吸引出來,然後王司令在道路兩旁再埋伏五百人。等寧王軍全部通過,伏兵死死咬住尾巴,前面的伍先鋒調回頭來,前後夾擊。寧王大敗而逃。

七月二十四日,寧王面對部下渙散的軍心,他知道再這樣放任下去,自己必敗。

於是下死本,連棺材本都掏出來了。"帶頭衝鋒賞千金,負傷賞百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寧王軍像進了傳銷,打滿雞血,衝鋒幾次,王陽明軍全線快崩潰了,大家鬥志喪失,準備逃跑。

此時,十萬火急,千鈞一髮。一位超級賽亞人出現,此人正是吳文定。他鎮定自若在屹立在戰場前線指揮,就連鬍子被火燒了,也不在意。此舉大鼓軍心呀,士兵們齊心協力,拼死前進,局勢穩定了下來。

此時,王司令又出一計。暗自埋伏船艦,瞄準寧王主艦。一頓霹靂暴打,擊沉了副艦,擊損主艦。再接著,令人騎著馬在戰場來回跑,旗子上寫著"寧王已擒,我軍不得縱殺",一邊跑一邊喊:"寧王已擒,投降不殺"。主子都沒了,哪來的錢,還打個毛線呀。於是寧王軍又大敗。

這樣也行?就像我玩遊戲,對方三路高地都破了,對面五個只剩下一個打野,結果我方被偷塔了,抄老窩了。然後就這樣輸了。

誰跟王陽明打仗,誰倒黴。

寧王重整旗鼓,連夜將所有船艦集結用鐵鎖連在一起(連舟為方陣)。看到這裡是不是很熟悉,不錯,就是三國演義的龐統給曹操獻上鐵索連環計。寧王不看書的嗎?那時候三國演義已經出版了呀,真是豬腦袋呀。

流程就很熟悉了,具體如下:點燃火船——風助火勢——敵艦著火——寧王大敗被擒。

王陽明——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的聖人

寧王之亂歷時四十三天結束。整個過程我都不想多評論了,寧王完全被王陽明智商碾壓,王陽明智計百出,神鬼莫測,將心理戰發揮得淋漓盡致。聖人就是聖人,更何況是研究心學的聖人呢。整場戰爭,王陽明的指導思想就是八個字——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王陽明——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的聖人


這也是正是陽明心學的重要內容。接下來我們簡單聊聊陽明心學,這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中立言部分。

陽明心學的主要觀點有: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心即理:萬事萬物都在自己心裡,所有的道理不必外求,世界的意義也是由你的內心賦予的,向自己內心求索就可以。

知行合一:"知行工夫,本不可離",知道的理一定要與現實發生聯繫才有意義。知行不能分家,只知道不行動,其實還是不知道。

致良知:求得內心之理,然後去行動,去體悟,也就算是致良知了。

心學結束了,但是心學影響至今,影響範圍波及日本、朝鮮半島以及亞洲東部。此後500年,真心實意把王陽明當成精神導師的偉大人物,包括曾國藩,康有為,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等等。日本還有專門研究陽明心學的學派。

王陽明——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的聖人

陽明心學漂洋過海在日本傳播

如果想探討學習陽明心學或者想知道哪個歷史人物的事蹟的朋友請關注我,留言評論,與君共同學習。

五十七歲,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時(1529年1月9日8時)王陽明病逝於江西南安府大庚縣青龍港(今江西省大餘縣境內)舟中。臨終之際,弟子問他有何遺言,他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