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高管“換代”,手機“品牌”升級正當時。

OPPO高管“換代”,手機“品牌”升級正當時。


OPPO高管“換代”,手機“品牌”升級正當時。


​在疫情衝擊之下,中國品牌正在經歷著冰火兩重天。

一方面盒馬鮮生、永輝超市等多個品牌的線上訂單迎來了非常亮眼的增長

另外一方面,很多品牌都迎來了“閉店潮”

首當其衝的是中小企業,根據中國企業協會調查,疫情期間,有超過半數的企業反映面臨非常大的生存壓力。

作為中國品牌的領頭羊之一華為,其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3月31日接受媒體採訪時,直言2020年要力爭活下來,壓力可見一斑

4月21日,華為發佈2020年一季度經營業績,實現銷售收入1822億元,同比增長1.4%,淨利潤率為7.3%。儘管華為實現盈利,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為2019年4月華為首度發佈季報以來,收入增速最低的一次。


OPPO高管“換代”,手機“品牌”升級正當時。


外界普遍認為,華為在美國製裁與新冠疫情影響下承壓。

以消費者業務為例(華為終端設備,含:手機、電腦、pad等),消費者業務佔華為收入的一半以上,在今年一季度,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同比下降38.9%,2月下降56%,3月下降23.3%。

據國家統計局4月17日披露,中國一季度手機出口下降12.8%,計算機出口下降22.6%。

在國內外市場雙降的情形下,儘管華為國內博得增長,市佔率同比增長35%至38.5%,但出貨總量依舊下滑。

反觀國內友商如oppo、vivo、小米情況比華為還要兇險不少,海外出貨銳減,國內市場卻不斷被吞噬,oppo出現17.8%的下滑,vivo降幅也達17%。小米情況稍好,但份額同比降了7.5%。

可以預見,手機品牌之間的比拼會愈加“嚴酷”。


01

暗潮湧動,品牌大亂鬥,一觸即發


4月20日,本應是OPPO Ace2新機開售的大日子,OPPO卻突然宣佈一項重大人事調整,歷屆旗艦機的文案操刀手、原全球營銷總裁沈義人卸任,由“老人”劉列全面負責 OPPO 營銷工作,並向 OPPO CEO 陳明永彙報。

據悉,劉列從2004 年跟隨陳明永創立 OPPO,曾任 OPPO 品牌與戰略管理部部長,OPPO 品牌總監,其間一手促成了 OPPO Find 系列與萊昂納多的合作。

儘管在市場逐漸復甦、各個品牌都在對壘的關鍵節點,臨陣換將確實讓大部分人都沒意料到。


但也不難理解,這或許是OPPO 分析市場行情後,對國內市場的加碼,對 OPPO 品牌轉型、提升、校準的重要之舉。

4月16日,與OPPO千絲萬縷關係的兄弟品牌“一加8”在國內發佈,在業內被廣泛看作VO陣營再添一員,在國內市場再加碼。

4月21日,華為發佈現場,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表示,隨著5G換機潮的來臨,華為手機今年在國內的銷售可能會有20%-30%左右的增長,但對海外市場則較為悲觀,認為國外疫情的持續時間會比國內更長。

可以預見,在中美貿易戰及疫情的影響下,隨著各品牌新機的發佈,2020國內市場的大亂鬥就此在此消彼長中漸入佳境。


02

沈義人的卸任,品牌營銷迎來下一階段


還記得那句膾炙人口的“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嗎?

對,他就是出自沈義人之手。

彼時,OPPO的品牌目標清晰:年輕用戶。OPPO品牌營銷兵分三路,瘋狂出擊。

上路:邀請當紅流量明星代言、綜藝口播、電視劇貼片......藉助各種營銷渠道接近年輕人,OPPO迅速搶佔了年輕用戶心智;

中路:OPPO鋪天蓋地的硬廣,俯仰皆是,隨街可見;

下路:大力度開店補貼的誘惑下,經銷商們紛紛轉投OPPO,而店內的導購員也因為可觀的銷售提成,不遺餘力地向每位進店的顧客推銷OPPO手機。

沈義人品牌推廣策略,線下補貼擴張之激進令人側目,短短兩年時間,中國這片土地上下更是盛傳名謠:線上大將莫自牢,線下之間O與V(OPPO與VIVO)。

在大多數用戶(尤其是二三線城市)的眼裡,除了OPPO/VIVO再難見其他品牌。

要形容OPPO速度,最直觀的莫過於,在兩年時間裡,OPPO從IDC的排行榜中的“Others”一欄脫穎而出,躍升至排名第四。IDC數據顯示,2016年,OPPO以9940萬出貨量躍居全球第四,2017年,OPPO維持增長勢頭,並躋身億級銷量俱樂部。

從2018年末開始,OPPO的品牌營銷策略似乎失去了魔力。

2018年,小米以32.2%的強勁增長勢頭取代OPPO的位置,成為年度出貨量第四的手機廠商。華為也以33.6%的增長率穩居第三,直逼老二Apple。


在國內手機市場形勢向好的大環境下,OPPO僅有1.3%的增長率。

OPPO疲態漸顯。


OPPO高管“換代”,手機“品牌”升級正當時。

IDC2019年數據截圖 圖源網絡


原因無他,狼來了——

一方面,國內手機廠商華為、小米不斷開規模、檔次更盛一籌的旗艦店,在線下渠道像OPP宣戰。

另一方面,OPPO取消了專賣店的開店補貼政策,不少經銷商開始動搖。據鋅財經報道,此時OPPO內部對渠道的管理能力日漸式微,終端開始出現砸價競爭現象。

究其根本,研發乏力讓OPPO產品趨於平凡。

曾經的“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如今成為行業內基本配置;

曾經的“前後兩千萬,拍照更清晰”,如今華為的P系列取而代之,成為行業內的拍照旗艦。

提起OPPO,用戶再難以辨出它的亮點。

這也讓人警醒,營銷如果不是建立在持續的產品力之上,在手機行業長板競爭時代,OPPO顯得格格不入,甚至摻和不進手機界的罵戰。

OPPO的營銷也一如其產品,仍在延續以往的路徑,繼續邀請流量明星代言,投放地面廣告。

留下來的“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更像一個理想主義者,一個互聯網時代泛品牌精神的始作俑者留下的輓歌。

沈義人的卸任,也宣告了品牌營銷迎來下一階段。


03

下一站品牌

3月25日,華為CEO任正非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任正非還補充道,從4月起,華為手機的銷售將增長,每個月的銷售量預計是2000多萬部。

他還表示,華為計劃今年加大研發投入,將研發經費從去年的約150億美元增加至今年的超過200億美元。


OPPO高管“換代”,手機“品牌”升級正當時。

任正非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


“這場瘟疫過去以後,人們更加體會到先進的信息技術在應對瘟疫問題上也有很大價值,人們可能會加快網絡建設。”任正非表示,“我們擔心的是,我們沒有那麼多設備供應世界。”

2019年底,OPPO董事長陳明永公開表示OPPO將投入500億用於研發。

而沈義人的繼任者剛好是OPPO老品牌總監劉列。

結合當下國內外市場行情,覆盤OPPO前全球營銷總裁沈義人的過往,我們或可發現:


當產品缺少自主創新,會在長板競爭時代缺少硬核亮點;

昔日助力OPPO飛速發展的“重線下”戰略,在線下渠道受挫的情況下或將成為包袱;

從品牌戰略看,OPPO定位模糊,從曾經的引領潮流,到如今追趕潮流,怎麼辦?

答案呼之欲出,下一站品牌——產品力。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使命,倘若企業沉浸於過去成績的喜悅,則會喪失模糊洞察趨勢的銳利。


隨著沈義人的離去,擅長營銷的OPPO能否提升產品力,趟出一條坦途,讓我們且行且看。

OPPO高管“換代”,手機“品牌”升級正當時。

參考資料:


1.雷鋒網,30歲任OPPO副總裁,沈義人正式卸任,網友:小米又要招人了?

2.財經,華為2019年營收增速微降 徐直軍直言2020年要力爭活下來

3.財新,疫情衝擊華為:一季度淨利潤下滑7.5% 銷售收入僅增長1.4%

4.36氪,別了,沈義人;別了,OPPO的營銷時代 | 知料

5.鋅財經,OPPO入迷途,這鍋沈義人總不該背


OPPO高管“換代”,手機“品牌”升級正當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