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這個心理效應,讓你追女孩事半功倍

明白這個心理效應,讓你追女孩事半功倍


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直接讓一個人做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往往都會被拒絕。

你向一個朋友借10000塊錢,可能會很難。

如果改變策略,一開始你只是借1000塊,就會容易一點。

當你每次都有借有還,重複幾次,漸漸的,對方就覺得你是個靠譜的人,下次你嘗試借10000萬,你就會更容易一點。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裡得曼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

他讓助手去訪問一些家庭主婦,請求被訪問者答應將一個小招牌掛在窗戶上,她們答應了。

過了半個月,實驗者再次登門,要求將一個大招牌放在庭院內,這個牌子不僅大,而且很不美觀。

同時,實驗者也向以前沒有放過小招牌的家庭主婦提出同樣的要求。

結果前者有55%的人同意,而後者只有不到17%的人同意,前者比後者高3倍。

這就是著名的得寸進尺效應。

如果懂得這個心理學效應,在追女孩的過程中,成功率會大大提升。

除非你是一個特別帥氣有魅力的男生,不然的話,女生是不會對你一見鍾情的。

你要是認識不久,就對女生表白,說你喜歡她,讓她做你女朋友。

她會覺得你神經病,你誰啊,你喜歡我,我就要和你在一起了?

但是,你要是耐心一點,把認識到戀愛這個過程拆解成很多小步驟,每個步驟都讓她為你付出一點點,慢慢的,你不斷的提高你的要求,她不斷滿足你的要求的難度就小很多。

比如拆解成:認識,交朋友,約會,曖昧,確定關係這幾個步驟。

然後繼續拆解,把交朋友拆解成:不熟、有共同話題、愉快的聊天。

然後你就可以慢慢的得寸進尺了。

不熟的話,那就需要製造交集啊。

一開始,你和她不熟,不需要硬聊,有事說事就行了。

比如:

她發了個美食的朋友圈,你表達好奇,問她在啥地方,會不會很辣?

或者找點事情請教一下,這也是可以的。

比如她是銀行上班的,請教一些金融問題,房貸的問題,或者問她銀行大堂那些保險產品靠不靠譜。

如果你不知道她做啥的,也可以找一些話題請教她的。

比如你媽生日了,你表妹生日了,你一個很好的異性朋友生日了,不知道送啥,問她有沒有什麼建議。

有事說事,請教完就撤,別依依不捨的找別的話題了,乾脆一點。

等過幾天,你禮物送了,收禮物的人也很開心,你可以主動聯繫女生,說謝謝你的建議,想不到對方特別喜歡。

這樣你們一來一去的互動非常自然,漸漸地就解除了陌生感。

這就是從陌生到朋友的步驟,你的推進不需要太激進。

如果是交了“朋友”,你們很熟悉了,你可以約她啊,約出來,可以通過得寸進尺,去建立一些曖昧。

記住,得寸進尺的效應,也是需要隨機應變的。

如果你在想升級到某一個步驟,對方服從度很低,你就應該退回上一個步驟先鞏固一下,再找機會測試。

你們約出來,你想牽手,那你應該先得寸再進尺。

你需要進行更輕微,親密度相對較低的肢體互動。

比如用手臂碰她的手臂,用手背碰她的手背,用手指背面碰她的手指背面。

然後觀察她的肢體反應,如果她的身體會主動遠離你,甚至把包放在與你相鄰你的一側,那就需要鞏固一下上一個步驟,時機不成熟,彆著急牽手。

如果她的身體並沒有遠離你,也是和你的路線保持一直,那就說明她準備好了,你得寸成功,可以進尺了。

很多男生追女孩失敗,都是推進的節奏跳躍性太大了。

人家只願意“借你10塊錢”的時候,你向她“借1000塊”都很難了,更別說是向她“借10000塊錢”,肯定會拒絕的。

其實人際交往的過程也是這樣的,建立信任,鞏固關係,都是需要過程的,除非你身上有對方迫不及待的要的東西。

比如你長得帥氣多金,想得寸進尺的就不是你了,而是對方。

你可以先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的存款,如果還沒有這麼厚實的基礎,那就慢慢來吧。

不是女人慢熱,而是男人太急,你需要搭建一個滑梯,慢慢平滑的過渡,減少追求的阻力,逐步升高試探,讓她慢慢的接受你的要求,直到變成你的女朋友。

明白這個心理效應,讓你追女孩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