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西江苗寨:以美麗回答一切

在路上|西江苗寨:以美麗回答一切

春意闌珊,貴州已進入多雨季節,我們去西江千戶苗寨那天,也是細雨綿綿,只因為這裡太美了,小雨絲毫沒有影響到遊覽的興致。坐落於莽莽蒼蒼山野間的千戶苗寨,薄霧氤氳,咖啡色的木質吊腳樓層層疊疊,依著煙雲嫋嫋的群山,猶如一幅巨大的水墨畫。這裡四面環山,清澈見底的白水河穿寨而過。千百年來,苗族同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白水河上游地區開闢出大片的梯田,依山順勢而上直連雲天。當年,餘秋雨先生在這片青山環繞的土地上,找到了人世間最精彩的空間,飽含激情地寫下了“以美麗回答一切,看西江知天下苗寨”的華美篇章。

白水河上的風雨橋

在路上|西江苗寨:以美麗回答一切

重建的風雨橋

走進西江苗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架設在白水河上的風雨橋。我們沿河而上,一邊觀賞著苗寨風光,一邊聽導遊講述著風雨橋的變遷。風雨橋是侗族、苗族獨有的橋。這些興時於漢末至唐代的古建築,結構嚴謹,造型獨特,極富民族氣質。被稱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議橋樑之一。因為行人過往且能躲避風雨,故名風雨橋。

西江原存的兩座風雨橋由於是木質結構,幾經修復又被洪水沖毀,2008年在白水河上又重新修建了五座風雨橋。考慮到雨季水勢洶猛的因素,五座風雨橋底部採用了水泥結構,使得橋體堅實性和抵禦洪水的能力大大增強。橋面以上皆以質地優良的杉木鑿榫銜接,由橋、塔、亭組成,橋面鋪板,兩旁設欄杆、長凳,橋頂蓋瓦,形成長廊式通道。塔、亭有多層,簷角飛翹,形似牛角,頂有寶葫蘆等裝飾。

時逢小雨天氣,風雨橋兩側的長凳上三三兩兩坐著的行人,或漫不經心地聊天,或漫無邊際地望著四外的風光,那種悠閒自得透出的悠遠靜謐,帶給人的是一種久違的寧靜。在臨近寨子盡頭的風雨橋上,可以看到阡陌交錯的田園風光。田間小路上,有人牽馬緩緩遠去,有人趕著老牛,向寨裡走來,真實的田園景色鮮明動人。

隨山而建的吊腳樓

西江苗寨的建築以木質的吊腳樓為主,為穿鬥式歇山頂結構。分平地吊腳樓和斜坡吊腳樓兩大類,一般為三層的四榀三間或五榀四間結構。底層用於存放生產工具、關養家禽與牲畜、儲存肥料或用作廁所。第二層用作客廳、堂屋、臥室和廚房,堂屋外側建有獨特的“美人靠”,苗語稱“階息”,主要用於乘涼、刺繡和休息,是苗族建築的一大特色。第三層主要用於存放穀物、飼料等生產、生活物資。樓脊中央的寶頂,苗語稱作“谷”,是蝴蝶的簡稱,意指在蝴蝶媽媽的庇護下子孫繁衍。樓脊兩端的翹頂,是苗族對牛崇拜的象徵。

苗寨內吊腳樓一般為長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結構組合,鱗次櫛比,連綿成片,隨山而建,氣勢恢宏,十分壯觀,形成其獨特的背靠青山、腳踏玉帶、一水環流的美麗景觀,與周圍的田園風光融為一體,和諧統一,相得益彰,在建築學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置身其間,使人感覺返璞歸真、迴歸自然,領略到一種人與自然完美結合的愜意與快感。

廣場上的歌舞表演

在路上|西江苗寨:以美麗回答一切

苗寨歌舞表演

西江苗寨現已成為到貴州旅遊不可或缺的打卡地,全國各地的旅友及一些外國遊客紛紛慕名而至,為了展示苗寨的人文風情,寨中心廣場上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場當地苗族青年男女表演的苗族歌舞節目。戴著銀冠的苗族姑娘,隨著蘆笙舞動身軀,身上的銀飾叮噹作響。穿插演出的掌坳的銅鼓舞、熱烈的高排蘆笙、喜慶的木鼓舞等,歡快的節奏和明麗的色彩,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有時還會有苗族古歌演唱,演唱者全是寨中的老人,用苗族古語演唱其史詩般宏大的古歌,苗族古歌涵括萬物起源、天地洪荒及苗人遷徙史等。

參加古歌演唱的有幾位已過90歲高齡,卻依然精氣神十足,聲音洪亮。生活在苗寨的人大都長壽,這裡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清涼宜人,加上空氣新鮮水質好,寨裡的鄉鄰團結友愛、與世無爭,所以長壽的人就多。

隆重的長桌宴

在路上|西江苗寨:以美麗回答一切

長桌宴

黃昏時分,華燈初上,我們一行30多人來到河邊的一戶苗家,主人早已在客堂擺上了長長的一溜桌子,苗家小夥子吹著蘆笙,苗家姑娘們手捧盛滿米酒的牛角,在門口為每位進入苗家的客人敬酒。桌面上擺滿了苗族的傳統佳餚,有苗王魚、古藏肉、白切雞等,美味飄香、令人陶醉。大家按照苗族習俗有序入座,寨老用古藏肉、糯米飯、米酒祭祀後,所有人共同舉杯,長桌宴開始。席間,穿著盛裝的苗妹端起酒杯,邊舞邊唱,一時間敬酒歌四起。

在路上|西江苗寨:以美麗回答一切

苗家的待客之道“高山流水”

苗家有種待客之道叫“高山流水”,你一邊喝當地的米酒,苗妹一邊用酒壺不停地添酒,甚至是兩三個苗妹一個壺倒入一個壺地不停地往你酒杯裡倒,非灌你個一醉方休,場面十分熱烈喜慶。

席間,一位苗家姑娘還表演了樹葉吹奏,僅僅一片葉子,就能吹奏出美妙悅耳的樂曲。等酒過三巡,蘆笙響起,歡快的苗族歌舞又將氣氛推向高潮。長桌宴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與隆重禮儀,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通常用於接親嫁女活動及招待遠方來的貴客。

(燕都融媒體特約撰稿 郭雲民 文/圖)

來源:燕趙都市報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