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西江苗寨:以美丽回答一切

在路上|西江苗寨:以美丽回答一切

春意阑珊,贵州已进入多雨季节,我们去西江千户苗寨那天,也是细雨绵绵,只因为这里太美了,小雨丝毫没有影响到游览的兴致。坐落于莽莽苍苍山野间的千户苗寨,薄雾氤氲,咖啡色的木质吊脚楼层层叠叠,依着烟云袅袅的群山,犹如一幅巨大的水墨画。这里四面环山,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千百年来,苗族同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白水河上游地区开辟出大片的梯田,依山顺势而上直连云天。当年,余秋雨先生在这片青山环绕的土地上,找到了人世间最精彩的空间,饱含激情地写下了“以美丽回答一切,看西江知天下苗寨”的华美篇章。

白水河上的风雨桥

在路上|西江苗寨:以美丽回答一切

重建的风雨桥

走进西江苗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架设在白水河上的风雨桥。我们沿河而上,一边观赏着苗寨风光,一边听导游讲述着风雨桥的变迁。风雨桥是侗族、苗族独有的桥。这些兴时于汉末至唐代的古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因为行人过往且能躲避风雨,故名风雨桥。

西江原存的两座风雨桥由于是木质结构,几经修复又被洪水冲毁,2008年在白水河上又重新修建了五座风雨桥。考虑到雨季水势汹猛的因素,五座风雨桥底部采用了水泥结构,使得桥体坚实性和抵御洪水的能力大大增强。桥面以上皆以质地优良的杉木凿榫衔接,由桥、塔、亭组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通道。塔、亭有多层,檐角飞翘,形似牛角,顶有宝葫芦等装饰。

时逢小雨天气,风雨桥两侧的长凳上三三两两坐着的行人,或漫不经心地聊天,或漫无边际地望着四外的风光,那种悠闲自得透出的悠远静谧,带给人的是一种久违的宁静。在临近寨子尽头的风雨桥上,可以看到阡陌交错的田园风光。田间小路上,有人牵马缓缓远去,有人赶着老牛,向寨里走来,真实的田园景色鲜明动人。

随山而建的吊脚楼

西江苗寨的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刺绣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物资。楼脊中央的宝顶,苗语称作“谷”,是蝴蝶的简称,意指在蝴蝶妈妈的庇护下子孙繁衍。楼脊两端的翘顶,是苗族对牛崇拜的象征。

苗寨内吊脚楼一般为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结构组合,鳞次栉比,连绵成片,随山而建,气势恢宏,十分壮观,形成其独特的背靠青山、脚踏玉带、一水环流的美丽景观,与周围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在建筑学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置身其间,使人感觉返璞归真、回归自然,领略到一种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惬意与快感。

广场上的歌舞表演

在路上|西江苗寨:以美丽回答一切

苗寨歌舞表演

西江苗寨现已成为到贵州旅游不可或缺的打卡地,全国各地的旅友及一些外国游客纷纷慕名而至,为了展示苗寨的人文风情,寨中心广场上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场当地苗族青年男女表演的苗族歌舞节目。戴着银冠的苗族姑娘,随着芦笙舞动身躯,身上的银饰叮当作响。穿插演出的掌坳的铜鼓舞、热烈的高排芦笙、喜庆的木鼓舞等,欢快的节奏和明丽的色彩,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有时还会有苗族古歌演唱,演唱者全是寨中的老人,用苗族古语演唱其史诗般宏大的古歌,苗族古歌涵括万物起源、天地洪荒及苗人迁徙史等。

参加古歌演唱的有几位已过90岁高龄,却依然精气神十足,声音洪亮。生活在苗寨的人大都长寿,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清凉宜人,加上空气新鲜水质好,寨里的乡邻团结友爱、与世无争,所以长寿的人就多。

隆重的长桌宴

在路上|西江苗寨:以美丽回答一切

长桌宴

黄昏时分,华灯初上,我们一行30多人来到河边的一户苗家,主人早已在客堂摆上了长长的一溜桌子,苗家小伙子吹着芦笙,苗家姑娘们手捧盛满米酒的牛角,在门口为每位进入苗家的客人敬酒。桌面上摆满了苗族的传统佳肴,有苗王鱼、古藏肉、白切鸡等,美味飘香、令人陶醉。大家按照苗族习俗有序入座,寨老用古藏肉、糯米饭、米酒祭祀后,所有人共同举杯,长桌宴开始。席间,穿着盛装的苗妹端起酒杯,边舞边唱,一时间敬酒歌四起。

在路上|西江苗寨:以美丽回答一切

苗家的待客之道“高山流水”

苗家有种待客之道叫“高山流水”,你一边喝当地的米酒,苗妹一边用酒壶不停地添酒,甚至是两三个苗妹一个壶倒入一个壶地不停地往你酒杯里倒,非灌你个一醉方休,场面十分热烈喜庆。

席间,一位苗家姑娘还表演了树叶吹奏,仅仅一片叶子,就能吹奏出美妙悦耳的乐曲。等酒过三巡,芦笙响起,欢快的苗族歌舞又将气氛推向高潮。长桌宴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通常用于接亲嫁女活动及招待远方来的贵客。

(燕都融媒体特约撰稿 郭云民 文/图)

来源:燕赵都市报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