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掌墨師”

55歲的土家漢子辛志成,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豐縣高樂山鎮沙壩村辛家坡人。他打過工,當過村官,但最喜歡的還是對土家吊腳樓的營造。他16歲學藝,24歲獨自掌墨。出自他手的吊腳樓已超過120座。2019年6月,咸豐縣將他認定為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土家族“掌墨師”

辛志成正“吊線”


土家族“掌墨師”

吊腳樓為土家人居住生活的場所,彷彿懸在空中,故名吊腳。吊腳樓是鄂渝黔邊界的特色建築,樓多依山就勢而建。圖為辛志成站在吊腳樓上。


土家族“掌墨師”

辛志成學習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已三十多年,他被村裡人尊稱為土家“掌墨師”。所謂“掌墨師”,是在房屋修建全程中的“總工程師”。負責包括從房屋選址、規劃設計、地基開挖、來料加工到掌墨放線、房屋起架、上樑封頂等一系列工作。


土家族“掌墨師”

辛志成16歲開始跟著父親辛宜端學習祖傳的木匠手藝,每天起早貪黑奔走在咸豐縣的各個鄉村,辛苦卻也樂在其中。


土家族“掌墨師”

辛志成說:“在父親身邊幹活的每一位師傅都有自己的絕活。他們手把手教我,那些木匠、石匠、漆匠、瓦匠都把自己的絕活傳給了我。”經過了幾年磨鍊,辛志成很快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掌墨師傅。


土家族“掌墨師”

1988年辛志成的父親將傳承了六代掌墨人的“五尺”正式交於辛志成。“五尺”是木匠用於丈量材料的木製專用尺,因長度五尺而得名。從此辛志成就正式出師成為獨立的掌墨師傅。這根“五尺”伴隨著辛志成風風雨雨度過了大半輩子。圖為辛志成家世代相傳的“五尺”。


土家族“掌墨師”

辛志成為人謙和,做藝踏實,每當鄉鄰們有了請託,總是欣然應允,從不推脫,受到鄉親們的敬重。圖為辛志成幫鄉鄰做木匠活。


土家族“掌墨師”

辛志成為人誠實又有見識,曾被選為村支書。在做村支書的10年裡,他勤勤懇懇為村民辦實事,但還是忘不了他的木匠活兒。2009年任期屆滿,他卸掉村幹部的擔子,又專心做起木匠活兒。迄今為止,辛志成帶著自己的小施工隊主持建蓋了120多棟各種風格的土家吊腳樓。


土家族“掌墨師”

辛勞一天的辛志成回到家裡,看到妻子和孫子在吊腳樓走廊裡收曬好的玉米芯,他便趕去幫忙,一家人其樂融融。


土家族“掌墨師”

萬丈高樓從地起!“起——”,預先準備好了的得力漢子一鼓作氣把木屋柱枋一扇扇地立起來。吊腳樓立起來後,由掌墨師辛志成和另外一名大師將“梁木”請進堂屋的中央位置 。


土家族“掌墨師”

中午12點工匠們把“梁木” 吊上屋脊,安放在中柱頂端的銜口內,鞭炮齊鳴直到上樑結束。一棟百年五柱二騎的吊腳樓便穩穩地坐落在咸豐縣高樂山鎮麻谷溪村。圖為辛志成主持易地搬遷的吊腳樓。


土家族“掌墨師”

2018年5月,咸豐縣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也是恩施州唯一入選項目。2019年6月,辛志成被認定為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縣級代表性傳承人。


土家族“掌墨師”

辛志成希望能將這門祖傳手藝傳給自己的兩個兒子。他從手鋸、斧子、鑿子、推刨子等技藝開始傳授,大兒子跟著學習了6年,小兒子也從師3年,但因為木匠手藝來錢慢、又辛苦,僅靠修建吊腳樓手藝無法維持生計,他的兩個兒子都相繼轉行不做木工了。


土家族“掌墨師”

辛志成感嘆,現在的年輕人基本都不願意學習傳統木工手藝,目前仍在從事傳統木工行當的都是50到70歲的老手藝人。面對傳統建築技藝頗為尷尬的傳承現狀,辛志成顯得有些擔憂和無奈。圖為辛志成站在村裡的吊腳樓前。


攝影:周秀莉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