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掌墨师”

55岁的土家汉子辛志成,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高乐山镇沙坝村辛家坡人。他打过工,当过村官,但最喜欢的还是对土家吊脚楼的营造。他16岁学艺,24岁独自掌墨。出自他手的吊脚楼已超过120座。2019年6月,咸丰县将他认定为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土家族“掌墨师”

辛志成正“吊线”


土家族“掌墨师”

吊脚楼为土家人居住生活的场所,仿佛悬在空中,故名吊脚。吊脚楼是鄂渝黔边界的特色建筑,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图为辛志成站在吊脚楼上。


土家族“掌墨师”

辛志成学习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已三十多年,他被村里人尊称为土家“掌墨师”。所谓“掌墨师”,是在房屋修建全程中的“总工程师”。负责包括从房屋选址、规划设计、地基开挖、来料加工到掌墨放线、房屋起架、上梁封顶等一系列工作。


土家族“掌墨师”

辛志成16岁开始跟着父亲辛宜端学习祖传的木匠手艺,每天起早贪黑奔走在咸丰县的各个乡村,辛苦却也乐在其中。


土家族“掌墨师”

辛志成说:“在父亲身边干活的每一位师傅都有自己的绝活。他们手把手教我,那些木匠、石匠、漆匠、瓦匠都把自己的绝活传给了我。”经过了几年磨炼,辛志成很快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掌墨师傅。


土家族“掌墨师”

1988年辛志成的父亲将传承了六代掌墨人的“五尺”正式交于辛志成。“五尺”是木匠用于丈量材料的木制专用尺,因长度五尺而得名。从此辛志成就正式出师成为独立的掌墨师傅。这根“五尺”伴随着辛志成风风雨雨度过了大半辈子。图为辛志成家世代相传的“五尺”。


土家族“掌墨师”

辛志成为人谦和,做艺踏实,每当乡邻们有了请托,总是欣然应允,从不推脱,受到乡亲们的敬重。图为辛志成帮乡邻做木匠活。


土家族“掌墨师”

辛志成为人诚实又有见识,曾被选为村支书。在做村支书的10年里,他勤勤恳恳为村民办实事,但还是忘不了他的木匠活儿。2009年任期届满,他卸掉村干部的担子,又专心做起木匠活儿。迄今为止,辛志成带着自己的小施工队主持建盖了120多栋各种风格的土家吊脚楼。


土家族“掌墨师”

辛劳一天的辛志成回到家里,看到妻子和孙子在吊脚楼走廊里收晒好的玉米芯,他便赶去帮忙,一家人其乐融融。


土家族“掌墨师”

万丈高楼从地起!“起——”,预先准备好了的得力汉子一鼓作气把木屋柱枋一扇扇地立起来。吊脚楼立起来后,由掌墨师辛志成和另外一名大师将“梁木”请进堂屋的中央位置 。


土家族“掌墨师”

中午12点工匠们把“梁木” 吊上屋脊,安放在中柱顶端的衔口内,鞭炮齐鸣直到上梁结束。一栋百年五柱二骑的吊脚楼便稳稳地坐落在咸丰县高乐山镇麻谷溪村。图为辛志成主持易地搬迁的吊脚楼。


土家族“掌墨师”

2018年5月,咸丰县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也是恩施州唯一入选项目。2019年6月,辛志成被认定为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土家族“掌墨师”

辛志成希望能将这门祖传手艺传给自己的两个儿子。他从手锯、斧子、凿子、推刨子等技艺开始传授,大儿子跟着学习了6年,小儿子也从师3年,但因为木匠手艺来钱慢、又辛苦,仅靠修建吊脚楼手艺无法维持生计,他的两个儿子都相继转行不做木工了。


土家族“掌墨师”

辛志成感叹,现在的年轻人基本都不愿意学习传统木工手艺,目前仍在从事传统木工行当的都是50到70岁的老手艺人。面对传统建筑技艺颇为尴尬的传承现状,辛志成显得有些担忧和无奈。图为辛志成站在村里的吊脚楼前。


摄影:周秀莉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