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類文本(散文)閱讀常考題型的答題思路


文學類文本(散文)閱讀常考題型的答題思路

★散文基本知識及閱讀方法:

1、構思特徵: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材料零碎、大跨度;“神不散”指文章有一個明確的中心。

2、選材特點:典型、新穎、真實;

3、找出線索,就容易理清文章的構思和中心;(情、理、物、空間、文眼等)

線索的特徵:在結構上貫穿全文,時隱時現,有明顯的標誌(或是標題本身,或在文中反覆出現)

4、類型:

抒情散文:如《春》《荷塘月色》《白楊禮讚》;主要有寫景類散文和狀物類散文。手法:借景抒情、託物言志(象徵)

敘事散文:如《背影》《記念劉和珍君》;

說理散文:如《鹿的窮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包括雜文和小品文;寓哲理於形象之中;

5、閱讀技巧:

①依據題材特點,曉大意;

寫景狀物——把握“物”的外形特徵和內在品質,進而把握所言之“志”(情);

寫人記事——弄清人物的活動和事件的來龍去脈及人物之間的關係,關注事件特徵,感受人物形象,思考議論、抒情等語句,進而領悟作者情感和文章主旨;

議論說理——借事說理、寓理於事、情理交融,把握材料和觀點的關係;

②藉助有效信息,抓主旨。

抓標題,揣摩文意;

察首尾,整合信息;文章首尾,往往會有意無意地表現和流露出作者的表達意圖或情感態度;

③抓關鍵語句,理思路。

*各段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結句;

*在文章結構上起過渡、連續作用的詞語、句子和段落;

*畫龍點睛的抒情議論句;

*體現時間、空間、人物、事件的句子;

*作者情感變化的句子;

④分析形象畫面,悟意境;⑤品味局部語言,析含意;⑥歸納層次要點,明文意;

題型一、要點概括題

一:要點概括題之文意概括題

三步驟:

1、審清題幹,明確概括指向——確保方向不跑偏

2、理清思路,確定概括區間——確保信息收索全

3、檢索提煉,整合答案要點——確保要點條理觀

(看分值估要點、合併同類求同存異,避免答案要點交叉重複)

例題:(2015山東卷)請根據本文概括四堡雕版極其文化衰落的原因(4分)

答案:⑴西方石印與鉛印技術的衝擊。⑵現代商業文明的衝擊。⑶民間對先人文化遺產的漠視。⑷政府和專家重視不夠。

二:欣賞散文的形象的特點

【考點透析】

構成散文的材料大體說有兩類:人、事、景、物,他人、他物、環境。其“人、事、景、物本身”是散文抒情的主要憑藉,我們稱之為形象。

記人敘事類散文:所訴的事件不要求情節完整,更不追求曲折變化;敘事時需飽含感情;人物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進行某些裁剪加工,注重對人物進行寫意式的描繪。

??怎樣概括散文形象的特點

★提問方式:

1、請結合文章,簡析文章“某某”形象;

2、請用簡潔的詞語概括“某某”形象的內在特點;

3、簡要概括作品中“某某”形象的特點或具有什麼樣的性格;

4、某段描寫表現了人物(景物)什麼特點?

對散文形象特點的概括,一是找準信息區間,二是抓住提示性關鍵詞句,三是注意概括要全面、準確。

★思考方向:

1、形象的外在特徵或特點,包括形態、聲音、色彩、氣味等;

2、形象的內在品質(內涵、本質、精神)和所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3、形象的外顯方式(表達技巧),包括象徵、聯想和想象以及常用的修辭手法;

題型二、語句理解(特定詞語和句子理解)

一:理解詞語的含義

“重要詞語”一般指以下詞語:

1.體現作者情感態度或主旨的。

2.運用修辭和寫作方法的關鍵詞語。這樣的詞語多出現在運用象徵、借物喻人、雙關等寫作方法的文章中。

3.特殊指代的(遠指、近指、不定指等)。

4.在表情達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動詞、形容詞、疊詞等。

5.有特殊用法的詞語,包括貶義褒用、褒義貶用、大詞小用、小詞大用、詞性活用等。

理解詞語的含義,是指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最重要的是“文中”這兩個字。

★【解題方法歸納】“三聯一依”

“三聯”:

【一“聯”】:聯繫詞語所在的句子的內容及前後語境。理解詞語必須聯繫語境,做到“詞不離句”,一般有臨時性詞義的詞語、有特殊用法的詞語等要這樣來理解。

【二“聯”】:聯繫文章的主題或作者的情感態度揣摩詞語的含義。一般分析具有深層含義或特定意義的詞語、能點明中心或主旨的詞語等依據此法。

【三“聯 ”】:聯繫作者寫作時的寫作意圖和社會背景理解詞語的含義。

“一依”:

依託手法挖掘。為了突出表達效果,使語言生動形象,散文寫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辭、描寫手法。因此可以依託修辭、描寫手法挖掘其背後作者要表達什麼意思,要達到什麼效果。

★ 答題模板:重點

手法+內容(本句意思,本句所寫的內容)+效果(情感、形象、主旨)。即本句採用……手法,寫出了……內容,表達了……情感(主旨),或寫出了人物(景物)……特點。

[例一] 閱讀下面的片段,回答後面的問題。

去年冬末,我給一位遠方的朋友寫信,曾說我要儘量的吞嚥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來的特別的晚,而且在還不知春在哪裡的時候,抬頭忽見黃塵中綠葉成陰,柳絮亂飛,才曉得在厚厚的塵沙黃幕之後,春還未曾露面,已悄悄的遠行了。 (節選自冰心《一日春光》)

“我要儘量的吞嚥今年北平的春天”,這裡“吞嚥”的含義是什麼?這個詞中含有作者怎樣的感情?(4分 )

“吞嚥”本意指大口進食,文中是盡情地享受。表達了作者在寒冬中對春天強烈的期盼之情。

二:理解句子含義題

(一)所謂“重要句子”,是指這些句子對於理解文章具有重要作用。“重要的句子”在文中大致有以下五種情況:

(1)【結構比較複雜的句子】

→ 弄清句子結構:抓住主幹和限制成分,句間關係 ,句子的重心 → 表達了什麼含意

(2)【主旨、觀點句】

→抓住其中的關鍵詞,考慮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情感態度和價值判斷;

(3)【提示文章脈絡層次的句子】

→看句子的位置:起始句、收束句、過渡句、中心句、關鍵句,考慮其表達的內容和結構上所起的作用。

(4)【含意豐富的含蓄句、哲理句】

→抓住其中的關鍵詞品味其含義、考慮所用到的藝術手法理解其深刻含意

(5)【藝術手法句】

→ 準確判斷手法並結合上下文分析該句子的思想內涵和作用。

注意:所謂理解句子含意包含三層意義:第一,表層意義,即語句的字面意義;第二,句內意義,即語境意義、臨時意義);第三,句外之義,即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產生的意義。

方法:1、抓關鍵詞,依詞釋句;

2、看修辭手法,如比喻、借代、比擬等,用“還原法”寫出其本意;

3、看相鄰語句,有無鄰句互解;

4、看所在的段落甚至主旨,句意要結合段意、主旨來分析;

5、摘取句子主幹,留心附加成分、判斷句間關係(並列、因果、轉折、偏正、條件等);

6、看說話的人,是文中人物說的,還是作者說的,揣摩作者的表達意圖和感情;

(二)答題模式:重點

1、點出明顯的修辭、表現手法(沒有就不寫)或者用得好的詞等

2、表層意義和用這些技巧的表達效果

3、深層含義(聯繫文章主旨、情感)

[例二] 閱讀下面的文字,解釋畫線語句的含意。

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陽殘照已經挪到我書架 最上邊的一格。滿室皆暗,只有書架上邊無限明媚。那裡擺著一隻河北省白溝的泥公雞。雪白的身子,彩色翅膀,特大的黑眼睛,威武又神氣。這個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鄉,至少有千年的歷史,但如今這裡已經變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渾樸又迷人的泥狗泥雞泥人全都了無蹤影。可是此刻,這個倖存下來的泥公雞,不知何故,對著行將熄滅的夕陽張嘴大叫。我的心已經聽到它淒厲的哀鳴。這叫聲似乎也感動了夕陽。一瞬間,高高站在書架上端的泥公雞竟被這最後的陽光照耀得奪目和通紅,好似燃燒了起來。

“這個倖存下來的泥公雞,不知何故,對著行將熄滅的夕陽張嘴大叫。我的心已經聽到它淒厲的哀鳴。”聯繫上下文,你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內涵?(4分)

答題要點:虛實結合,形象地寫出了“我”面對這個民間工藝品的所感所思,表現了作者對傳統民間工藝遭受商品經濟的衝擊而逐漸消失的現狀的憂慮和無奈。

[例三]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題目。

一棵被雷電燒空了軀幹的洋槐,斜斜地貼著水面長出去,亭亭玉蓋下,一張方桌,幾把木椅,用宜興紫砂壺泡著的半壺龍井茶冒著嫋嫋香氣。一位鶴髮老者正坐在方桌旁品著茗,一臉的安詳和愜意。我突然悟得,其實老人正在品味的這種梅妻鶴子的悠然人生正是千年來中國文人追求的極致。古人云:小隱隱於林,大隱隱於市。聰明的隱士總是不忘了隱居的首要條件是滿足基本的生活所需,陶淵明們雖然“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但卻給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只有如這位老者一樣,選一個寧靜的所在,比如同裡,雖然與世無爭,卻也不為生活所擾,更利於修身養性,著實令人豔羨。

這句話怎樣理解?(4分)

答案:通過“陶淵明們”和“同里老人”的生活情態的對比,否定了“陶淵明們”的沒有滿足基本生活所需的“小隱隱於林”的生活,讚揚了“同里老人”們梅妻鶴子(與世無爭、不為生活所擾,更利於修身養性)的“大隱隱於市”的悠然人生。

題型三、表達技巧題(具體語段或全文)

一:賞析具體語段語言特色

語言表達技巧:

一看修辭(比喻、擬人、排比、對比、誇張、引用等)+形象特點和感情;

二看錶達技巧(遠近高低、色彩、動靜、虛實、點面、正側面、白描、襯托、象徵、刻畫人物技巧等)+形象特點和感情;

三看句子特點(長句短句、常式句與變式句、整句散句)+形象特點和感情;

長句:表達嚴密、精確、細膩,語意貫通,氣勢磅礴;

短句:短小精悍,生動明快、活潑有力、簡潔生動;

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空的破碗。(常式句)

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變式句)

強調的重點或感情發生了變化。

整句:對偶句、排比句;結構整齊、典雅精緻、音節和諧、氣勢貫通、意義鮮明;

散句:長短錯落、靈活自然、富於變化;

四看詞語特點(疊音詞、擬聲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等)+形象特點和感情;

五看整體的語言風格(清新、質樸、平實、華麗、幽默、辛辣、自然、口語化、簡潔明快、含蓄深沉、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地方色彩較濃等)

重點 答題模式:先確認語段在表達方面的特點,修辭、表達技巧、表達方式、詞語特點等;再根據語段特點,逐一分析其形象特點和表達效果。

二:散文的表達技巧

1、表達方式:記敘(倒敘、插敘、敘述的人稱技巧)、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白描、工筆、細節描寫、心理描寫、景物描寫)、議論、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說明;

插敘:內容豐富、深化主題、曲折有致;

倒敘:設置懸念、吸引興趣、波瀾起伏;

2、表現手法:象徵、抑揚、託物言志、虛實結合、襯托、渲染、點面結合、以小見大、聯想想象、動靜結合等;

3、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引用等;

描繪類修辭:使描寫對象生動形象;主要有比喻、誇張、擬人。

結構類修辭:突出強調;主要有對偶、排比、反覆。

表達類修辭:增強語氣;如反問、設問;

比喻對事物的特徵進行描繪或渲染,事物生動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或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的道理加以說明,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深入淺出。

誇張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徵,給人以啟示;表達感情更強烈;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感染力。

擬人使語言生動形象,表達親切,有情趣,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

對偶結構整齊,節奏感強,有音樂美,便於吟誦;在內容上或兩兩對比,或兩兩映襯,或兩兩補充。

排比一氣呵成,節奏鮮明;突出強調,長於抒情;內容集中,增強氣勢。

反覆寫景抒情感染力強;承上啟下,分清層次;多次強調,給人深刻的印象。

反問表達鮮明,起強化語氣作用。

設問提示注意,突出強調,引起思考,使自己的回答具有說服力,增強表達效果。

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增強語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於變化和幽默感。

4、謀篇佈局:線索、過渡、前後呼應、鋪墊、開門見山、層層深入、由物及人、卒章顯志、結構嚴密,完整勻稱、主次詳略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等。

散文主體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主體材料可更好地表現主旨;穿插性材料對主體性材料起著補充、豐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潑,曲折有致,豐富或深化主旨。

三種人稱的作用 (和小說一樣)

第一人稱:便於直接抒情,自由表達思想感情;有親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寫得好像是“我”的親身經歷,增強文章的真實感;便於直接表達“我”內心的喜怒哀樂,親切自然。

第二人稱:

① 拉近與讀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離,便於作者與之直接對話和溝通交流;

②便於作者的感情抒發;

③在所寫對象為物時,起到擬人化的修辭效果。一般書信、詩歌和讚頌、悼念的文章的使用。

第三人稱:直接表現生活,不受時空限制,靈活自如。作者以旁觀者的身份向讀者作客觀的敘述,便於反映更廣闊的畫面和更豐富的內容。

景物描寫作用題

景物描寫——具體場景,如地點、氣候、時間、景色、場面等。

①自身的、獨立的審美價值;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作用。

②渲染氣氛,為下文做鋪墊;奠定情感基調。

③烘托敘述對象(人或物)某種特徵。

④象徵、暗示作用。

答題思路:

1、判斷技巧;2、分析(側重結構、語言、主旨、情感、表達效果)

例題:(2015天津卷)

雲和梯田

張抗抗

傳說中“中國最美的雲和梯田”,隱匿於浙西南括蒼山脈霧氣迷濛的群峰深處,彎彎繞繞的盤山公路,倏然甩出一角空地。人在山腰,朝山下的開闊谷地望去,錯落有致的梯級田畔,覆蓋了周圍山坡,似一個碩大的環狀天池,嵌於青蔥滴翠的崇山峻嶺之間。

陽光迎面撲來,俯視崇頭鎮外的山中梯田,好似面對著一座寬大露天體育館。若是早幾個時辰,此處可見著名的“雲和梯田日出”奇景。無論冬夏——太陽每天都攀著溼淋淋、銀閃閃、綠油油或是金燦燦的梯子,從山間的水田裡升起來。

此時,眼前那些高低起落、依次遞接的田畔,或大或小或長或短,依山就勢形狀各異,順著山坡一塊塊不規則地蜿蜒開去。一層層沉降,通往山窪裡黑瓦白牆的小村落;一層層升高,則通往山頂的雲端去了。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疊音詞的運用有何效果?(4分)

要點:①比喻、擬人,排比②節奏鮮明,韻律和諧,增強形象感

題型四、解釋作用題(句段、人、事)

一:句段的作用題

設問:1、作者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 2、作者為什麼要寫這一段(句)?

3、某段(句)刪掉好不好,為什麼? 4、簡析某段在文中的作用?

切記:從結構和內容兩個方面來答。 重點

原則一:從思想內容上考慮

1、聯繫句、段的含意

2、突出強調上下文的什麼內容或者揭示段意;

3、聯繫揭示本文的中心與作者的態度、感情;(與文章的主旨或情感相聯繫)

4、注意是否運用了某種修辭或表現手法(反襯、對比、設問等),如果運用,一定要注意其表達效果。

原則二:從篇章結構方面思考

句段在文章開頭:

統攝全篇、引起下文……

點題,交代起因或緣由;

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時間、地點、天氣環境等),渲染氣氛,奠定基調;

引出描寫對象,為下文……做鋪墊

設置懸念,吸引讀者,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點明中心(主旨)

句段在文章中間:

承接上文……,開啟下文……,照應標題,照應開頭;

句段在文章結尾:

總結上文(全文)、點明中心(揭示主旨)、強調中心、昇華主題;

發人深思,留給讀者思考的餘地;

照應標題,照應開頭(首尾呼應)

二:散文形象的作用

設問:作者寫某某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作者寫某某有什麼用意,結合文章分析一下?......

分析散文中形象的作用往往同散文的主題或作者的觀點態度結合起來考查,考查角度一般有兩種:一是對主要形象的作用的考查;二是對散文中次要形象作用的考查。

1、主要形象的作用:①結構上,起線索的作用等;②內容上,起揭示文章的主旨,承載作者的情感、志向等。

2、次要形象的作用就是:①結構上,引出主要形象,為主要形象的出現作鋪墊或者起連接作用等;②內容上,正襯(照應、映襯)或反襯(對比)突出主要形象;豐富文章的內容;揭示文章的主旨等。

答題思路

1、內容上的作用。①刻畫了什麼樣的形象(形象特徵),②揭示了什麼樣的主旨。及表達效果。

2、結構上的作用。及表達效果。

題型五、其他題型

一:散文的思路梳理及構思特色題(很少考查),不過小說意蘊分析考查很多

二:歸納散文主題(一般在作為其他題型的最後一步)

方法:

1、解讀題目法:有些題目直接點明瞭主題,如《湖殤》《白楊禮讚》;有些即使沒點明主題,也與主題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是最佳的思考切入點。

2、分析首尾法:文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意思;

3、分析議論抒情語句法:議論抒情語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觀點態度;

常見主題歸納:

1、寫景散文歸結點:

通過景物描寫,抒發對景物的情感態度(讚美、否定、感慨等),表達出對現實的思考,對歷史的思索與評價。

如《陽關古道蒼涼美》,表現了作者對古道蒼涼美的感嘆和對今天美麗富饒的陽關的讚美。《文赤壁》表達了對蘇東坡的豁達的人生態度的讚美。《壺口的黃河》讚頌了壺口黃河的驚人的氣勢,從而讚美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

2、寫人散文歸結點:

對這個人的形象的刻畫,對這人的情感態度,甚至深入到對人生的思考,對社會的思考。

如《痛哭和珍》,寫出了劉和珍的勇氣、毅力、樂觀熱情,同時也表達了對當時中國老百姓的愚蠢、可憐、殘忍和充滿奴性的批判,揭示出時局的險惡,反動派的兇殘。

3、狀物散文歸結點:

託物言志。寄託了作者的情感與志向。

如《燈火的溫情》,表達了作者的思考:在人生中,就算身處逆境,但是還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態,更重要的是要你在逆境中能在心中點一盞溫情的燈,保持自我,不失人格,不失風骨。

答題模式:重點

寫景狀物類:

文章通過描寫……(景物的外在特徵和內在品質),抒發了……的感情,體現(表達)了作者……的心志(觀點、觀念等)。

敘事類散文:

文章通過敘述……(一件事或幾件事),抒發了……的感情,表達了……的願望(觀點、態度等)。

例題:

三:探究題(考查較多)

(一)標題式探究

“5思考”

1、 思考標題的含義:表層含義、引申義、比喻義、象徵義、雙關義等;

2、 思考標題是否點明寫作對象的特點或寫作內容。如《彩色的荒漠》《紙上故鄉》

3、 思考題目是否表達作者的主觀的感情和態度。

4、 思考題目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和哲理。

5、 思考題目是否是文章的線索和結構思路。

(二)其他的探究題

命題的重點落在對情感、人生的探究上,或表達某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或指向人類共同的某種情感,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

方法:

1、 依據原文思路,瞭解作者的情感態度;

2、 緊扣題目要求,在文本中尋找依據;

3、 聯繫生活實際舉例子;

答題模式:

明確觀點→結合文本(或實際)分條闡述→總結觀點

★散文閱讀題專練:

一、(2019·山東濰坊模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大雪的故鄉

林清玄

①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日,當代知名的作家索爾仁尼琴,站在臺灣嘉義的“北迴歸線”標誌碑前露出了開心的微笑,他高興的說:“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跨上熱帶的土地。”

②看到索爾仁尼琴站在“北迴歸線”上的形象,給我一種莫大的感動。那個小小的標誌碑上有一個雕塑,是地球交錯而過的兩條經緯線,北迴歸線是那橫著的一條,一直往北或往南,就到了落雪的寒帶。這個紀念碑是站在臺灣的南部大平原上,我曾數次路過。每次站在它的前面,遙望遠方,心中就升起一種溫暖的感覺,它站的地方正是我們美麗的沃土。

③跨過這條“北迴歸線”,往南方的熱帶走去,是我童年生長的溫暖的家。同樣的,走過“北迴歸線”往北渡海的遠方,是我的祖父那一輩生長的大雪的故鄉。由於這樣的情感,站在那條線上,是足以令人幽思徘徊的。

④索爾仁尼琴站在北迴歸線上的形象,使我想起他在一次訪問時流露出來對故鄉的情感。日本研究俄國文學最傑出的學者木村浩,去年九月曾到美國佛蒙特州索爾仁尼琴居住的山莊去訪問,他看著窗外佛州茂密的森林問索爾仁尼琴:“到了冬天,這一帶是否會下大雪?”

⑤索爾仁尼琴將視線轉向窗外,注視片刻後,靜靜地道:“雖然每年不盡相同,可是雪相當大,你知道,沒有雪,俄國人是活不下去的。”

⑥在那一次訪問裡,索爾仁尼琴還說到:“被放逐的時候,我總認為二三年後就能回去的。誰知道一眨眼已經七年了。不過,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所以堅信一定能夠回去的。”

⑦談到這一段話,不禁令我思緒飛奔,索爾仁尼琴對他的俄國故鄉是懷著濃重鄉愁的。他的“下著大雪的故鄉”曾是他憂思和吶喊的起源,對著他的人民和國土,索爾仁尼琴有著濃郁的血淚和感情。由於他的流放,他對那些流離失所的人也就有了特別的關愛和同情。

⑧他的流放,隔斷了他對故國的聯繫,也正是他的流放,使他的同情與關愛自俄國的土地擴散,用明亮的巨眼注視世界,使他從“俄國的索爾仁尼琴”成為“世界的索爾仁尼琴”。

⑨很早以前,我就喜歡俄國的文學,包括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訶夫、高爾基、果戈裡等人的作品;甚至到帕捷爾納克(《日瓦戈醫生》的作者)、索爾仁尼琴,我覺得俄國文學有一個偉大的傳統,這個傳統是由一片遼闊的土地和忍苦的人民所孕育出來的。

⑩雖然在那個苦寒的土地上,文學藝術家不時受到挫折,但他們卻總是像巨樹一樣,站立在最寒冷的土地上。尤其是從十八世紀以後,俄國的文學家、音樂家、舞蹈家更是天才輩出,閃熾著星星一樣的光芒,他們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在作品中流露出對人和土地的熱愛,充滿了強烈的鄉土戀情。

⑪一個人的故鄉能給他以後提供一個什麼樣的背景,我覺得讀俄國文學家的作品最能感受深刻。以前阿·托爾斯泰在巴黎流亡時,寫出《苦難的歷程》和《彼得大帝》,現在流放在美國的索爾仁尼琴寫出《古拉格群島》《癌病房》《一九一四年八月》,都是對他們國土熱愛的記述和苦難人民的呼聲。

⑫他們強調真正的俄羅斯,那是他們成長的地方,一個落著大雪的故鄉。由於他們永不喪失的正義與良知,使俄國文學長久以來就是人類最珍貴的文學靈魂的一部分。

⑬曾在勞改營度過八年歲月,在流刑中罹患癌症幸而未死,最後被流放的索爾仁尼琴,到今天他還熱烈地愛著他祖國的土地、森林和人民,盼望有朝一日能返回故土,為他的同胞奉獻生命。

⑭我覺得這種對故土的懷思,以及在作品中表現出強烈的家國情味,正是文學中最可珍貴的品質,“苦難能造就有節操的靈魂”,生在現代的中國人對俄國的大地文學作品不能無感。

⑮俄國有一首動人的民謠,它是這樣歌頌它的土地和苦難:

貝加爾湖呀,

是我的母親,

她溫暖著流浪漢的心,

為爭取自由捱苦難,

我流浪在貝加爾湖濱,

為爭取自由捱苦難,

我流浪在貝加爾湖濱。

⑯中國過去的民謠也有許多類似的歌唱或悲歌,可是為什麼中國經過這麼長期的苦難,竟沒有能產生與俄羅斯文學一樣博大的近代作品呢?

—— 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九日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開頭寫索爾仁尼琴站在北迴歸線上“第一次跨上熱帶土地”的情景,目的是為了渲染淒涼的氛圍,刻畫悲壯的人物形象。

B.第⑤段中,“注視片刻”“靜靜地”等詞語細緻地描寫出索爾仁尼琴表面的平靜和鎮定,襯托出他內心對故鄉熾熱深情的懷戀。

C.索爾仁尼琴對自己“大雪的故鄉”的懷念,說明他並沒有因為流放而與俄國土地阻隔,也沒有沖淡他對人民和國土的濃郁感情。

D.作者認為中國像俄羅斯一樣經歷了長期的苦難,但卻未產生偉大的近代作品,表達了作者對中國近代文學創作成就的思考。

A [目的是為了引出下文對於索爾仁尼琴和故鄉的故事的描述。]

2.文末引用俄羅斯民謠有什麼作用?

答案 

①內容上,通過民謠對祖國的土地和苦難的歌頌,強化了俄國文學藝術中強烈的家國情懷,表達了作者對這種情懷的讚美,深化了文章主旨。

②結構上,收束上文,同時引出文章結尾作者對中國文學近代文學的反思。

③藝術效果上,民謠的方式,豐富了文章內容,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給人深刻印象和啟迪。

3.以索爾仁尼琴為代表的俄羅斯作傢俱有怎樣的精神品質,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答案 

①雖遭遇被流放等不幸和苦難,但仍然充滿樂觀主義精神和堅定的信心。

②始終飽含對祖國遼闊的土地和忍苦的人民的熱愛,內心充滿了強烈的鄉土戀情。

③對那些流離失所的人具有特別的關愛和同情,願為他的同胞而奉獻生命,內心懷有永不喪失的正義與良知,具有強烈的家國情味。

④由於自身的遭遇,使他的同情與關愛自俄國的土地擴散,用明亮的巨眼注視世界,他們的身上又具有了一種博愛的人道主義精神。(答出三點即可得滿分)

二、(2019·河北石家莊模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秋瑾:襟抱誰識?

耿 立

①在2011年的第一天,人生第一次路過杭州,從岳廟出來的沉重,暗合了靈隱的香菸。我坐上一紹興小夥的出租車,要看西湖,誰知他把我們擲到一片有水的地方,其實這裡在辦絲綢展,並不是真正的西湖,我和朋友自嘲,阿Q的後代一闊臉就變,在城裡早已褪淨了鄉間可愛的淳樸。

②今天的西湖少了風苦水寒,這冬日的午後,我從走過秋瑾靈柩的這個橋頭走過,我想到,也是在光緒三十三丁未年的正月間,秋瑾與女友徐自華一起,在冬日的杭州,兩人登臨鳳凰山吊南宋故宮遺址,登高送目,正故國的冬日,那時的西湖是蕭殺,正如當時的國運。

③在寒冷中挺風而立的才三十二歲的奇女子,如一枝寒冬的梅,橫斜在冬日,不是疏影黃昏,而是如瘦鐵的枝幹,在頑強對抗著孤冷。我知道秋瑾是喜愛梅花的,她筆下的“孤山林下三千樹,耐得寒霜是此枝”,抑或就是她的影寫,秋姿態,梅精神。

④先初,我接觸到秋瑾被捕時的文字,是說用槍激烈抵抗的,但後來知道血寫的歷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墨寫的秋瑾持槍拒捕的事實。陶成章《浙案紀略》回憶,得知安慶事敗後,執報紙坐泣於內室的秋瑾“不食亦不語”,“有勸之走者,不問其為誰何”。此後杭州女師同學勸其避難,秋瑾的最後回答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⑤清軍到大通學堂前門時,學生仍勸秋瑾從後門乘船渡河,“瑾不應”,不走不避,決心殉難。其時以身相殉的秋瑾,一襲白衫,坐在樓上,靜等著那最後時刻的到來。

⑥被捕後的秋瑾,被關在山陰監獄,紹興知府貴福要縣令李鍾嶽嚴刑拷問,希望獲得有用的一二線索。

⑦第二天的午後,雨腳如麻,雖是夏日卻有種悽風苦雨的味道。雨落在青藤的衚衕,雨落在人去樓空的大通學堂;雨落在鬧市軒亭口,雨落在烏篷船,雨落在岸旁的烏桕樹上。這一切都在雨中有了悽迷,有了不祥。

⑧李鍾嶽恪守著自己的良知和底線,沒有動刑,沒有逼供,只是讓秋瑾自己寫供詞,秋瑾提筆僅寫一“秋”字,如指頂大。李鍾嶽令再寫,秋瑾沉思片時,好像看到儲存在天際的雲和雨,越來越凝聚,越來越飽滿,突然一聲長嘯,那氤氳就躍下雲層,獨立紙上:秋風秋雨愁煞人

⑨在秋瑾的事上,貴福本是存有私心,借刀於李,因其“雅不欲冒殺士之名”,故假手李氏。這時的李鍾嶽的內心,如蟲子在齧咬,他感到了無力,他向秋瑾慚愧地說:“事已至此,餘位卑言輕,愧無力成全。然汝死非我意,幸諒之也。”

⑩當秋瑾繫獄,親屬恐遭株連,逃避進深山;當秋瑾軒亭而殉,秋家就無人收屍,而遺骨由紹興同善局草草成殮,槁葬紹興府城臥龍山西北麓。

⑪秋瑾的死和血,硌痛了一些有良知的人,她激怒了民族久已蟄伏的良知,一個女人的死使一個民族的男子蒙羞,秋瑾讓麻木以驚醒,給踉蹌以力氣,讓無情以熱血,給鐵石以惻隱,為冥作光,為旱作潤,為良知作憤慨。在晚清的年代裡,秋瑾比女人多出了男人氣,比男人多出了英雄氣。

⑫法國詩人雨果有一首讚頌巴黎公社的女英雄、詩人米雪爾的詩,題目是《比男人偉大》。面對秋瑾這樣的有奇行的女性,還能有什麼有“比男人偉大!”更恰切的詞語去描寫秋瑾嗎?在1903年的中秋節,丈夫叫秋瑾準備晚宴要請客吃飯,誰知他自己卻在晚宴前被人拉走去吃酒了。中秋之夜,秋瑾獨自一人面對一桌酒菜,天上一輪明月,只有對影三人,於是,她換上男裝,毅然到一個戲園去看戲。當丈夫得知秋瑾身著男裝去戲園看戲,不禁勃然大怒,竟然動手打了秋瑾。

⑬拳腳侮辱,所謂的家法和夫權已使這位比男人偉大的女子忍無可忍,如娜拉一樣走出家門。於是在朋友吳芝瑛紗帽衚衕的宅第裡,就誕生了和岳飛相媲美的《滿江紅》詞章: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溼!

(有刪改)

4.下列對作品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開頭寫遊覽杭州的所見、所感,表現了人們對歷史文化的淡漠,引出下文對秋瑾的敘寫。

B.第⑦段運用排比手法描寫苦雨,渲染了一種淒涼的氛圍,烘托了主人公秋瑾當時的心境。

C.寫李鍾嶽,通過其言行表現出當時具有良知和做人底線的舊官吏對革命者秋瑾的同情。

D.文章寫法國詩人雨果讚美女英雄米雪爾“比男人偉大”,襯托了秋瑾的男人氣和英雄氣。

A [A項,“表現了人們對歷史文化的淡漠”無中生有。]

5.文中說“在晚清的年代裡,秋瑾比女人多出了男人氣,比男人多出了英雄氣”,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答案 

(1)男人氣:

①與友人憑弔古蹟,喟嘆國運;

②如梅花般有對抗孤冷的頑強精神;

③著男裝看戲;

④反抗家法夫權走出家門。

(2)英雄氣:

①面對災難降臨,不逃避;

②身陷牢獄,以死喚醒民眾;

③創作《滿江紅》,表現英雄氣概。

6.作品以《滿江紅》結尾有哪些好處?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答案 

①照應標題,表現了秋瑾不為人理解的苦悶之情;

②是秋瑾精神世界的寫照,豐富了秋瑾形象;

③表達了作者對秋瑾巾幗英雄氣概的敬仰,深化作品主旨。(從內容、結構、主旨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皆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