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會不會有3納米1納米的芯片啊?那1納米之後是什麼?

今天裡昨天裡明天


萬物都有極限,EUV光刻距離全面走進產業端還有一段路要走,更別輕談突破摩爾定律天花板這一問題。或許的是,光刻機並不是硅基芯片的終結者,量子芯片才是?

1、臺積電5nm製程蓄勢待發?

目前臺積電7nm製程的市場需求依然旺盛,訂單量始終高居不下。有說臺積電5nm製程是蓄勢待發狀態,但無疑的是工藝研發質量和進度或多或少受到了疫情的影響,生產設備供應不足,臺積電無法升級晶圓廠產線。

2、EUV光刻距離全面走進產業端還有一段路要走。

日前,臺積電正式披露了其最新3nm工藝的細節。看官方的介紹,3nm工藝的晶體管密度達到了驚人的2.5億/mm²。對比尺寸是113.31mm²,而晶體管密度為103億的麒麟990 5G,3nm工藝晶體管密度就是7nm的3.6倍。在性能方面,臺積電5nm較7nm顯著提升了15%,而能耗也相應提升30%,而3nm較5nm則會在性能上繼續提升7%,能耗提升15%。

臺積電就憑藉率先實現7nm工藝而獲得了大量的訂單,並藉此分攤了鉅額的研發費用與投入。5nm、3nm等節點上啟用EUV技術已經是必備之選?據稱3nm將淘汰FinFET晶體管,轉而直接使用GAA環繞柵極晶體管。是不是意味著很快邁入到了3nm製程的新時代?

但就目前而言,行業內能夠實現EUV芯片穩定量產的並不多。一方面想要提升EUV芯片的成品率,材料技術、流程控制、缺陷檢驗等都是需要攻克的問題。

再有,成本問題、極紫外光光源控制難度極高,EUV也對半導體供應鏈要求不在小。3nm節點設計上採用了GAA環繞柵極晶體管工藝,用於替代FinFET晶體管技術?但其成熟度和可靠性,成品率問題,都是一系列大大的問號。EUV光刻距離全面走進產業端還有一段路要走。

3、或許的是,光刻機並不是硅基芯片的終結者,量子芯片才是?

關於摩爾定律,維基上是這般定義的“摩爾定律是指IC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也有人說,儘管突破摩爾定律天花板這個任務任重道遠,卻是一條必須通關的重要道路?

2019 年於美國硅谷登場的一場半導體光刻技術研討會中,業界就提出半導體工藝藍圖雖然在未來 10 年可以一路推進至 1nm,卻可能因光刻膠材料的瓶頸,讓工藝發展到 3nm 節點時就出現警訊。

可能3nm會是光刻機的最終商用可行的製程節點,未來能否進一步突破,可能還要看整個半導體產業鏈中的材料、設備、製造等各個細分領域齊心協力。或許的是,光刻機並不是硅基芯片的終結者,量子芯片才是?


IT小眾


    目前,芯片製程玩家三足鼎立:英特爾、三星、臺積電。從市場份額,技術成熟度來看,臺積電領先。根據臺積電的規劃“3nm年後量產、2nm進展順利,1nm遙遙無期”,那1nm之後又是什麼呢?下文具體說一說。

    什麼是製程工藝?

    簡單回顧一下晶體管的結構,如下圖所示。晶體管的工作原理很簡單,通電1斷電0,實現了計算機的運算。Gate(柵極)相當於閘門,主要負責控制Drain(漏極)和Source(源極)的通斷。柵極(Gate)的寬度決定了電流通過的損耗,表現出來就是手機的發熱和功耗,寬度越窄,功耗越低,柵極的最小寬度,就是我們所說的XXnm工藝的數值。

    原子的大小大約為0.1nm,10nm的工藝要保證一條線上只有不到100個原子,一個原子出現了問題,整個產品就報廢了,產品的良品率大打折扣。


    芯片製程工藝演進?

    目前,最先進的芯片製程工藝是臺積電的7nm EUV,蘋果的A13處理器、華為的麒麟990 5G處理器、高通驍龍865處理器都採用了臺積電的額7nm EUV工藝。

    6nm製程將會在年底量產,比7nm加強版多了1層EUV(極紫外光刻)光罩層。

    5nm已經準備好了量產,相比前輩們,5nm製程增加了更多了EUV光罩層。預計華為的麒麟1020處理器、蘋果的A14、高通的驍龍875芯片,將會採用臺積電的5nm製程工藝。


    3nm製程工藝,將會在明年試產,2022年下半年實現量產。2nm技術預計2024年左右推出,而1nm及其更先進的製程工藝仍然在研發中,距離商用遙遙無期,下圖顯示了製程工藝的技術路線。

    2nm、1nm工藝

    目前,7nm、5nm製程工藝,採用了Co作為MOL佈線材料,以及EUV光刻,是進一步改進的FinFET結構,finFET能力已經探底。

    4nm、3nm工藝開始,FinFET結構將會被GAA結構取代,第一代GAA採用了硅納米片,採用Ru作為佈線材料。

    2nm工藝,將會採用Forksheet結構。

    1nm工藝,將會採用CFET結構,技術細節暫時未知,下圖顯示了芯片結構工藝的演進。


    總之,半導體工藝正在有序推進,今年年底量產5nm,2022年量產3nm,2024年推出2nm,至於1nm仍然遙遙無期,1nm是當前半導體工藝的光錐和視界,沒有人知道1nm之後半導體行業會發生什麼。也許未來是量子計算、生物計算等等。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可以多多點贊哦,也可以隨手點個關注哦,謝謝。

Geek視界


感謝您的閱讀!

【未來會不會有3nm,1nm芯片?我們會不會打破1nm工藝製程的禁錮】

中芯國際目前並沒有拿到花費2.2億美元訂購的7nm EUV光刻機。但是,我們也知道中芯的N+1技術,已經非常接近7nm工藝。這對於我們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我們知道,已經實現量產FinFET 14nm工藝芯片,並且在最近還為華為麒麟710A處理器進行了代工。

當我們也知道,中芯已經在打造N+1,N+2方案,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透露,N+1工藝和14nm相比性能提升20%,功耗降低57%,邏輯面積縮小63%,SoC面積減少55%。這就說明,中芯已經在繞過7nm 光刻機的一些壁壘,再打造屬於自己的7nm工藝。

當然我們必須要知道的是,光刻機方面的缺失,確實遠遠制約著我們在芯片技術方面的發展。目前三星,臺積電都在不斷的挑戰摩爾定律,除了在2020年下半年量產5nm工藝,而3nm和2nm技術已經定於2022年和2024年推出,而1nm工藝也在不斷研發過程。

確實,finFET能力已經需要被新的技術替代,而下一代晶體管納米片FET出現,給這種突破nm限制,帶來了可能。納米片FET是finFET的擴展。它的側面是finFET,柵極包裹著它。納米片的出現,將會使用在在3nm處,並可能延伸至2nm甚至1nm。

確實對於1nm等更極限的探知,非常的困難。而在我們目前缺乏光刻機的前提下,似乎給這種困難帶來了雪上加霜。

有消息稱,中科院製造出2納米芯片,這一個級別的芯片全稱為垂直納米環珊晶體管,實際上就是硅-石墨烯-鍺基片。如果消失屬實的話,我們可能打破荷蘭ASML公司光科技的專利,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我並不認為我們沒有打破1nm工藝束縛的可能,而我們現在要做的是,能夠光刻機技術的需求下,打破荷蘭ASML的束縛。中國有太多的公司,有這樣的可能,而我們也期待這樣的公司,滿足我們這種期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