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是東吳集團重要將領,一生中打過無數次仗,但他心裡反對戰爭

淺談陸遜"以民為本"的治國思想(二)

二、反對戰爭提倡和平的治國思想

陸遜雖然是東吳集團主戰派重要將領,一生中打過無數次仗,但他的治國思想之一就是走和平路線,反對戰爭。

有一次孫權派重兵討伐夷州,其實這次軍事計劃表面上是打著討伐的旗號,實際上是孫權一次對外軍事擴張的計劃。陸遜第一個反對這次計劃。他反對的理由是:夷州離東吳比較偏遠,擔心士兵們水土不服,屬勞師遠征;還有更重一個原因他認為夷州還沒有開發,即使把土地奪來,作用也不太大。孫權不聽陸遜的勸言,結果失敗而歸,無功而返。


陸遜是東吳集團重要將領,一生中打過無數次仗,但他心裡反對戰爭

三、陸遜的以法、嚴軍治國思想

⒈陸遜法律思想。陸遜堅持"以人為本"的立法價值取向,同時又滲透著"以民為本"立法體系觀。陸遜認為有法可以依才可以規範化管理國家,只有加強法制的完善才能管理好國家,但同時他也反對過於嚴酷不利於人民的法令。

古代法律是由統治階級制定的,以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換句話說就是要維護專制王權。陸遜重視民生,故在他治理國家或制定、修改法律條文時更注重到了廣大人民的利益。陸遜多次向孫權力諫修改法令"緩刑"。他的主張充分體現了以法治國的同時要考慮到人民的利益與權利,同時也體現了陸遜的儒家"仁政"思想,滲透著法律人文精神。

陸遜是東吳集團重要將領,一生中打過無數次仗,但他心裡反對戰爭

2.陸遜嚴軍思想。在夷陵之戰前,陸遜在吳國政權官僚中還沒有什麼名氣,只是配合呂蒙的偏將。當時吳國軍內上層關係複雜,他手下很多部將是皇親國戚,或者淮泗集團的老部下,要不就是在朝中關係很硬的當權派。有很多人心裡不服陸遜,不聽他的指揮。他在一次大型軍事會議上義告誡眾將知道打此仗的目的意義何在,務必要遵守軍隊鐵的紀律,否則軍法處置!

陸遜是東吳集團重要將領,一生中打過無數次仗,但他心裡反對戰爭

綜上所述,陸遜無論哪種治國思想都反映他的思想都是以"以民為本"作為基礎,把百姓放在第一位。他的治國思想為三國時期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戰爭,促進了吳國國內的經濟發展與繁榮,穩定了社會秩序,鞏固了孫權的政權統治地位,加強東吳集團在三國鼎立時的實力。同時,陸遜的"以民為本"的治國思想對後人產生了重要影響,為後人治國為政提供了經驗,影響深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