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文藝創作的油畫《抗疫天使——2020年2月9日,武漢,晴》(靳文藝供圖)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李曜)4月21日,貴州籍畫家靳文藝在多彩貴州網發出尋人令,希望能找到自己創作的油畫《抗疫天使——2020年2月9日,武漢,晴》中的貴州援鄂醫護人員。
他什麼時候在多彩貴州網的報道里發現了這張照片?又為何以此為原型作畫?近日,靳文藝向記者講述了油畫背後的故事。
緣起:一張貴州援鄂醫護人員照片
靳文藝是一名貴州籍畫家,現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擔任副館長。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經常通過網絡關注貴州的疫情發展。
2月11日,靳文藝在多彩貴州網的一篇報道中,看到了一張貴州援鄂醫護人員在武漢抗疫的照片。照片中,一名醫護人員穿著層層防護裝備,滿布霧氣的護目鏡上爬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水珠,隱隱約約可以從鏡面上的水痕中,看見隱藏在水霧後醫護人員的雙眼。
靳文藝希望能找到照片中的貴州援鄂醫護人員
“就是它了!”靳文藝的內心有一個聲音在歡呼吶喊。作為一名藝術家,靳文藝一直在尋找合適的素材,希望能用自己的創作,將全民抗疫這一重要事件記錄下來。看到這張照片後,他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觸動,並立刻決定要以這張照片為素材進行創作。
帶著創作的激情與對照片的好奇,靳文藝找到在貴州的朋友,打算尋找照片中的貴州援鄂醫療隊員。“我想知道照片裡的人是誰?照片是什麼時候拍攝的?又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拍攝的?拍攝的時候這位‘白衣天使’在做什麼?如果能夠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或許能對我的創作提供更多的幫助。”
但遺憾的是,即使經過多番問詢,靳文藝依舊沒能獲得關於照片中這位醫護人員的任何信息。
之後,靳文藝通過手機應用查詢到,這幅照片應該是拍攝於2020年2月9日11點32分,拍攝地點在武漢市江漢區解放大道696號(武漢國際會展中心)附近。除此之外,他再沒能找到照片的其他任何信息。
創作:“天使”的聲音伴我作畫
沒能聯繫上照片中的醫護人員,也無法去到武漢現場,靳文藝唯一可用的素材就只有網絡上的一張照片。
為了能更細緻地描繪出護目鏡上水珠的細節,也為了親身體驗佩戴護目鏡工作的情景,靳文藝專門購買了一個護目鏡。“戴了20分鐘後,護目鏡裡開始有小霧珠,40分鐘以後基本就看不清了,眼睛就像在蒸籠裡一樣,憋得難受。我只戴了2個小時就受不了了,很難想象醫護人員一直戴著護目鏡工作是什麼樣的感受。”
靳文藝專門購買護目鏡進行體驗(靳文藝 攝)
不僅如此,創作期間,靳文藝每天還會收聽中央廣電總檯中國之聲的《天使日記》,節目裡來自天南海北的醫護人員們,用帶著各地口音的普通話,講述他們個字的抗疫故事。
靳文藝說,通過傾聽這些“白衣天使”的聲音,可以讓他身臨其境地感受他們在武漢的喜怒哀樂,體驗他們的抗疫經歷,彷彿他們面對的困難和挑戰,也呈現在了他的眼前。
“這些‘天使’的聲音伴隨我度過了整個創作過程,時常聽著聽著我就熱淚盈眶。然後,我用我的畫筆,將我的這份敬畏與感動,一筆一筆融入了畫中。”
畫成:“2020年2月9日,武漢,晴”
從二月中旬,到三月末,歷時將近一個半月,靳文藝完成了油畫的基本創作,並將照片的拍攝時間及《天使日記》相結合,以《抗疫天使——2020年2月9日,武漢,晴》為油畫命名。
4月8日,《召喚——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術、攝影主題展》在上海中華藝術宮開展,靳文藝的油畫是參展作品之一,這是這幅油畫第一次面向社會大眾展出。
“太真實了,尤其是那道水痕。”上海援鄂醫務人員代表是展覽的首批觀眾。來到靳文藝的油畫前,他們紛紛停下腳步,駐足欣賞。
靳文藝與《抗疫天使——2020年2月9日,武漢,晴》(靳文藝供圖)
最終畫成的油畫裡,在模糊的護目鏡上,有一道清晰的水痕,透出水痕背後醫護人員一往無前的堅毅目光,以及在眼睛下方懸而未落的熱淚。
在靳文藝心中,白衣天使們是戰鬥英雄,但面對疫情和無法挽回的生命,他們也會自責,也會無助,也會流淚,但那絕不是害怕與恐懼的淚水,在眼淚的背後,是每一名醫護人員與時間賽跑、與病毒搏鬥、即便捨生忘死也要戰勝疫情的決心,更是每一位醫護人員的醫者仁心。
“這是我的個人理解,也是我想表現的情感。幾名看展的上海援鄂醫療隊員一下子就讀懂了畫中眼淚的含義,對於我這名創作者而言,這已是極大的認可。”
展出後,人民日報、東方衛視、新民晚報、澎湃新聞等多家媒體,對展覽及靳文藝創作的油畫都進行了關注。
但對於靳文藝而言,如今他最想做的,依舊是找到這位“畫中天使”。
編輯:曹軼
編審:林萌
審籤:王幸韜
來源:多彩貴州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